分享

展览 | 鸡年将到!南博邀你来看不一样的“锦绣鸡”

 昵称432302 2017-01-13


展览名称: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展

展览时间:2017年1月6日—4月

展览地点:特展馆3楼12号展厅



送走如意猴,迎来锦绣鸡。

斗转星移,每十二年里必有一年是酉鸡值岁。

鸡鸣报晓,千年不废,鸡迎锦绣春;

锦鸡披彩,中华绣美,大地万紫千红。


今年,南博的生肖展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样的精品文物呢?快开看看吧~


一唱雄鸡天下白

鸡,尤其是雄鸡,

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它华美艳丽,犹如身披锦袍;

它“一唱天下白”,犹如希望使者。

也有人说,

中国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雄鸡,

物产丰富、河山秀美,

可谓中华锦绣。

本次,南博藉院藏文物,

从不同侧面诠释

鸡的形象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带您进入锦绣鸡的世界。


展览亮点

本次展览涉及的文物包括玉器、瓷器、铜器、石雕、珐琅器、紫砂器、缂丝、织绣、绘画、木刻年画、面具、剪纸、邮票等近200件,数量丰富,让你见识从未见过的鸡形文物↓↓↓

各种萌鸡齐聚一堂,除此之外,展厅布置也非常喜庆,特别符合春节的气氛↓↓↓


展览篇章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篇章:

1

闻鸡起舞——酉鸡篇

谁说只有人类才讲道义?

“于举世沉沉中先醒,万声喧嚣中寂寂,平凡而不懦弱,圣洁而有德行。鸡向我们展示出十二生肖中独特的道义世界。

在十二生肖中,鸡被认为是一种承载着德行与正义的动物。

《尔雅·翼》中称鸡有五德:“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战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文、武、勇、仁、信,被称为鸡的五德:文、武源于鸡的外在形象,勇、仁、信则取自于鸡的习性和内在品质。


2

包罗万象——艺术篇

“吉(鸡)祥如意”伴你行

鸡作为人类最亲密的老朋友,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很早就有凤鸟(鸡中“神鸟”)的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也可以看到鸡的形象。

汉代陶制模型发达,出土的灰陶公鸡造型生动,威武雄壮,两脚分开,摆出一个好斗的姿态。


绿釉陶鸡  东汉

高12.5厘米 长16.5厘米


隋唐以后以鸡尾为造型的文物和工艺品更是发达,六朝青瓷鸡首壶造型优雅别致,妙趣横生,隐含着浓郁的神巫文化特色。


青瓷鸡首壶  六朝

口径13厘米 底径18.9厘米 高28.6厘米


明朝成化时期绘有鸡纹的斗彩小杯“鸡缸杯”,名声大噪,万历年间就有“价值十万”之说。至清朝康、雍、乾时期,世人追捧,鸡缸杯多有仿制。

景德镇官窑淡描青花瓷鸡缸杯  清雍正

口径8.1厘米 底径3.7厘米 高4厘米


鸡的题材也被历朝历代的绘画大师所钟爱,以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较多流传,清代任伯年蜀葵双鸡图、倪田紫藤鸡群图、任颐秋圃鸡群图等皆为佳作,现代齐白石小鸡图、陈大羽雄鸡图,也广受好评。

倪田紫藤鸡群图  清

纵99.7厘米 横54.5厘米


在民间艺术中,鸡也颇受欢迎,剪纸、年画中的鸡,或反映生活习性,或呈现生肖艺术,或体现人和鸡的和谐关系。


南京剪纸鸡


3

妙趣横生——民俗篇

敬之咏之可,食之亦可

论辟邪除妖,“鸡”也是一把好手。鸡在我国民间自古以来被视为具有辟邪除妖的功能,民间风俗于正月初一以绘有鸡的门饰图画作为辟邪神物张贴在门窗上。



与鸡相关的诗歌很多,鸡也是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对象。


《咏鸡诗 题金鸡报晓图》

明·唐寅

武距文冠五色翎,

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

多少王侯勒马听。


鸡在民间饮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一席。上海的“三黄鸡”,杭州、常熟的“叫花鸡”,四川的“辣子鸡”,新疆的“大盘鸡”,还有贵妃鸡、白斩鸡、德州扒鸡、道口烧鸡等等。(口水直下三千尺。。。)



这么多种类的鸡,看得我真是意犹未尽~ 

小博

小南

还有更多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没介绍呢!


有这样的↓↓↓

“南博幸运鸡”

身披 “南博蓝”,敦厚软萌,手感极佳。

身上的luck字样,寓意着鸡年大吉,幸运到家。


有这样的↓↓↓

“鸡年纳福小鸡(白瓷)”

取材于陈之佛的《榴蜂鸡雏图》,

现代感的陶瓷材质,

象征多子多福,吉祥如意。


还有这样的↓↓↓

“挂鸡卡套”

设计灵感来源于徐悲鸿《画鸡图轴》,

化国画风格为萌趣,

寓意鸡年大吉大利,积极进取!



是不是要被萌化了!

还等什么呢……


小南

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 ,贴心的小南准备了专业的语音导览服务,如果想了解更加详细的文物信息,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微信重点文物查询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