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藏,生命自有一种逆袭

 冰海明月 2017-01-13


时令进入到隆冬腊月。走进发黄的线装书中,看古人煮雪烹茶,踏雪寻梅,临风弄笛,望月吟咏,泛舟湖上,独钓江雪……便会觉得,纵使寒风凛冽、雾霾深锁、万木萧条,这一时节也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诗意美感与哲理情趣。寒冬腊月,风景这边独好!

 

奏响一阕冬恋

 

白居易在他的一首《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里写他和友人冬日喝酒吟诗: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一缕春气味,一颗老心知,让人从中看到了枯木逢春、老树开花的新颜,听到了一阕深情浪漫的岁月绝响。

在众多献给冬天的古诗词中,晚唐五代韩偓的那篇《冬至夜作》尤其立意格调高昂: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抒发的是诗人在冬夜里的一份诗意想象,一种坚定信念:梅开草绿,云散雾去,雪消冰融,春回大地。诗人韩偓能文善武,智勇双全,身处时局动荡的时代成功做到了进退有据,行藏由己。此诗体现了韩偓其人其诗的一贯风格,将慷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可谓一种豪放与婉丽熔为一炉的双重质感和矛盾美学。

 


养活一团春意

 

曾国藩在他四十八岁即将知天命的年纪,曾写下一副对联以自勉: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春意思,在这里指的就是春天般的生机、活力和希望,自我励志也激励他人的一种正心、正能量,读来便觉铁骨铮铮。

养德养气养精神,种桃种李种春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里,是最讲究喜乐感,最推崇喜乐精神的。譬如,冬至节、除夕、春节、元宵节等等中国重要传佳节都集中在冬天,都寄托了一种庆贺冬天、拥抱冬天的感恩而美好的心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坚韧、抱团取暖、遵循自然规律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习俗。

冬藏时节,貌似“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然而在不动声色之间蕴含着古老而深厚的中国哲学,一切都在此消彼涨、局势转化之中——极暗处在守望光明喷薄,极静处在等待急管繁弦,极淡处在酝酿万紫千红。

 

直面一股寒潮

 

正如一年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也许你自感你的人生状态目前正处于寒冬季节,那么请以隐忍、蛰伏的姿态和虔诚、向上的热心,去直面生命中难免的低潮和冷遇吧!耐得住苦寒熬煎,耐得住寂寞孤清。就像经济现象中的触底反弹,又如军事领域里的绝地反击,因为处于最低谷,所以在此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上升和前进的步伐,每一次努力都将带来破冰、回暖和返春的迹象。   

涵养一颗勇敢的感恩的心,乐观、坚韧、笃信、沉稳,在萧瑟凛冽的季节也依然能够发现素履所踏的薄冰下春潮在暗涌,在浓黑的夜色里也可洞见一缕明亮的晨曦包裹着红红旭日正待喷薄,在雾霾深锁的连阴天里依然相信一定还会回到蓝天白云的丽日晴天。

草枯了,草绿了。叶落了,树翠了。春去了,春又回。

走着走着,花便开了。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