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君总经理与中央美院前任院长潘公凯合影
潘公凯作品 2005年作 月初堕 潘公凯的画 铁画银钩 潘公凯荷花 2006年作 细雨莲塘 潘公凯作品 凉秋图 画家潘公凯 2010年作 野香图 潘公凯荷花 荷趣
潘公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2014年9月,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等。 教授在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自197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画创作和美术史论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出版论文集《限制与拓展》、专著《潘天寿评传》、《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主编《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现代设计大系》;编撰《中国绘画史》。
潘公凯在2004 新写意水墨画邀请展研讨会上论述“写意”背后的文化结构,认为“新写意”这个展览的构想很好,很有现实意义。 潘公凯是带着新的思考去做水墨画的,他面临的课题与他父辈一代人有相同的方面,也有许多不同。潘公凯的画是意象的,他充分发挥水墨特有的抽象性,有时迷醉于水墨的抽象美,这一点他比当今一般水墨画家走得更远,更不用说比他的父辈们了,但他没有踏进抽象主义的疆域,潘公凯之所以审慎地处理情、景、境之间的关系,固然是为了追求作品精神内涵与形式语言表现力的丰富性,但同时也肯定有这样的考虑:那就是保持与传统水墨人文精神的一脉相承性,而不使水墨与传统的人文精神脱节而走向“实验水墨”或“非水墨画”的境地。大笔大墨能够造势、造效果,但在精神内涵与形式美感上容易流于空泛。 潘公凯说,他将艺术格调看成是知识精英的群体性精神的价值取向,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现状和未来走向有很多思考的他,在创作中与其说是在追求形式美感,毋宁说是更多带有学术性的探究精神。
潘公凯作品价格详情,可查询【浦君国际艺术中心官网】,免费为您提供潘公凯相关资料。 【浦君国际艺术中心拥有全国百余位当代名家资源,为爱好者提供“名人字画定制”服务。带您从刘大为,沈鹏,张海,苏士澍,欧阳中石,黄永玉,范曾,何家英,杨飞云等一线名家手中取画。】 【来自:浦君国际艺术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