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熙访谈0002之宣化女作家张振平

 二亩三分自留地 2017-01-13

陕熙访谈0002之河北宣化女作家张振平

陕熙: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陕熙的采访。新年快乐!

张振平:陕熙好,也祝你新年快乐!

陕熙:宣化的春节很热闹啊,09年的春节我也是在这里度过的。这次较之上次,更加亲切和自然了。这是座悠然自得的适宜生活的城市。宣化在我看来,是很适合生活的,人们节奏不快,都是享受主义生活主义,如果别的城市那么多人还在生存的话,宣化早已在生活了。您觉得呢?

张振平:哈哈,陕熙很会说话。你的亲切自然是因为你对她的熟悉和接受。宣化素称“京西第一府”,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是这座千年古城的灵魂。宣化有古老的城墙,众多的寺庙,雄伟壮丽的钟鼓楼,还有精美绝伦的辽墓壁画。这些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宣化人的生活中、精神里,所以宣化人的生活节奏与那些新型城市、大城市比起来,感觉上是舒缓一些。陕熙既然这样评价宣化,那欢迎你以后也能来这里发展事业享受生活!

陕熙:会的,到时候还得朋友们多多关照啊。这次宣化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大家。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款待和坦诚相见。真的很愉快,很感谢。

张振平:能认识陕熙,我和朋友们都感到非常荣幸。希望陕熙以后常回来,我们要多交流,相互学习。

陕熙:您太谦逊了,陕熙应该多向您讨教学习,还请不吝赐教。您在妇联上班,同时还要操劳家务,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文学创作,真是难得,您辛苦了。我以一个后辈的身份向您致敬。

张振平:工作是我们生存的保障,家务是我们生活的责任,写作是我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精神寄托,你我都是写作者,深知做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言辛苦。

陕熙:您创作的作品多是小说,小说是您最喜欢的表达渠道?

张振平:若说表达的渠道不只是小说,除了写小说,散文、诗歌我也喜欢,我是个重感情的人,过去岁月的记忆和感触,我通过散文来回味,当下生活中的一些小感悟,我通过古体诗或现代诗歌来记录。通过小说,我更想反映一些深层的社会性或人性中的问题。当然,我得申明一下,我写作的第一个目的那就是悦己!

陕熙:说到这写作第一目的,说来不怕您笑话,我在少年时代就雄心勃勃想着“载道”,想着靠文学的力量来改变世界和人性,非常任性也非常鲁迅,这大约是某些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不经意的误导吧。您觉得文学之于生活是什么?现在写东西的人似乎比看东西的人多多了去了,这如何理解?

张振平:文学之于生活的作用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对我个人而言,文学能使我快乐,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写东西的人似乎比看东西的人多多了去了”这一现象,也说明了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嘛,人人拿起笔来,都可以写。尤其网络的发展,博客、空间、微博、微信等等,人们通过文字表达的途径和展示的平台太多了,所以写东西的人多不足为奇;至于看东西的少,这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网络上的“快餐文化”的冲击不无关系。但我认为真正的阅读者还是喜欢纸质的东西。我相信,随着文化正能量的回归,看东西的人也会多起来的,对于我们写作者该做的,那就是踏踏实实地写,写出好作品!

陕熙:您是如何写起文章来的呢?什么时候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的?

张振平:要说写“文章”那可就早了,说起来这是让我脸红的一件事。在我小学五年级时,一次作文被老师发现是抄袭,当时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告诉我写作文不难,建议我一天写一篇试试。从那以后,我坚持了近两年。说到写文章,也就是近八九年的事儿。当然也谈不上真正的文学创作,只是业余爱好罢了。

陕熙:说到老师,您能谈谈您的文学启蒙吗?

张振平:也许就是小学时的练笔,我上初中以后,作文经常被老师做范文朗读,这对我应该是一种鼓励。要说文学启蒙,应该是我小学时父亲给我订阅的1984年的《儿童时代》,这套书页泛黄破旧的读物是我的最爱,一直保存至今。书中的故事、诗歌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陕熙: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块天地,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您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哪些部位?您最喜欢什么样的主题或者题材?

张振平:我写的较多的是农村题材和平常生活中小人物的故事,这与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有关,我喜欢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书写他们的喜怒哀乐。

陕熙:通过文字,您最想表达的情愫或者世界观是什么?

张振平:赞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偶尔也抒发一下自己的小情绪。

陕熙:这些年来,您觉得文学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振平:说到收获,那就是快乐和友情。通过文学,我结识了全国各地好多朋友。陕熙就是其中之一哟!

陕熙: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创作?您创作的时候是用电脑还是手写?

张振平:我从没有刻意去写作,比较随心随性,有的写就写,没的写就丢开。具体到写作工具也是很随意的,有时手写,有时用电脑。

陕熙:在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您觉得中国以及国外的哪些作家对您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您最喜欢的作家有哪些?

张振平:要是从小说创作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应该是梁斌,我读过他的《红旗谱》,喜欢他写实的文字。我也喜欢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是我大学期间用国庆中秋七天假期,一个人钻在宿舍里读完的。我的小说中难免会有他们写作的影子。不过我可没有既定的写作风格,想尝试多种写法。我没有最喜欢哪个作家,谁的作品我都读。

陕熙:路遥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这个之一可以有吧?这么说是不是病句啊?最近各电视台热播去年拍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您觉得如何?还有您印象中的陕北是什么样子的?

张振平:当然可以有,我们最喜欢的可以有很多。最近才听说电视上在播新拍的《平凡的世界》,这部片子我还没有看,不好评论,但我看过八十年代拍的那部旧片,虽然快三十年了,印象还很深刻,尤其是电视剧里的主题歌:“就是那一溜溜沟沟,就是那一道道坎坎……”每当这样的旋律在我脑海中响起,陕北那厚重的贫瘠的黄土高原景象就会出现在我眼前,当然还有孙少安那个坚韧不拨的陕北少年形象。

陕熙: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您如何理解这句?

张振平:真正的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加工、提炼,又融进生活中的多种元素。所以是高于生活的,就像我们塑造小说人物,可以把多个人的生活“强加”给一个人物。

陕熙:您如何看待爱情以及婚姻,还有时下的青年以及少年?

张振平:对于爱情婚姻这个问题我没有思考过,虽然我的作品中也或多或少涉及这个问题,因为爱情婚姻本身就贯穿于人类社会中。对于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我们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对异性的好感是一个人发育的必然阶段。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就是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安全度过这一时期。我们写作者首当其冲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

陕熙:青少年的问题多如牛毛浩如烟海,但是成人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少多少。谁的青春不迷茫?遗憾的是太多的写作者失却了责任感使命感,使得这个世界视觉暴力横行乌烟瘴气。

张振平:是啊,青少年本来就像是一张白纸,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引导他们,在这一张张白纸上绘出什么样的图画,却是我们的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可否认,我们之中有很多写作者为了利益、金钱,置青少年的思想健康不顾,写出很多把青少年引向歧途的垃圾文字,这是一种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好的一点是,如今在我们党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又看到了文学的希望,也看到了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希望。

陕熙:当今之世,文学市场和文艺创作有时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比如,真正搞纯文学的人真正用辛勤汗水创作的作家却很难赢得市场以及人气,那些混混利用炒作和手段欺世盗名却赚的名利双收。您觉得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笔触以及所谓的市场?

张振平:真正的写作者都是用自己的心在写,不计名利得失,就像曹雪芹。当然写出的作品能够得到社会、市场的认可,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毕竟我们写作是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那是我们的劳动,付出劳动得到报酬,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陕熙:如果一个很热爱很热爱文学的人,他/她辛辛苦苦含辛茹苦夜以继日日以继年地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却生活的很艰苦很朴素甚至很艰难,但同时他/她的作品又是很厚重很价值的,您说他/她值得吗?

张振平:值得,因为他热爱文学,那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永生。

陕熙:在长篇小说《月亮湾》一书中,您描述了解放前地主阶级与佃农之间的矛盾冲突下的生活场面,您最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您觉得这部作品您成功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这部作品的问世给您带来的最多的是什么?

张振平:《月亮湾》是我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说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当时着手写的时候,只是想塑造一些善良的、丑恶的人物。现在回头去看,小说中对人物带有很明显的爱憎和理想化的痕迹。这是这部小说最大的不足之处。一个人,不论他是所谓的好人还是坏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尤其对于反面人物,不可一棒子打死,要从人性去塑造,才会使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加丰满。这一点是我今后创作中要注意的地方。但这部小说的问世带给我的收获却颇多,首先它使我拥有了自信心,其次是让我从宣化这个小圈子走了出去,成为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认识了更多的文友。《月亮湾》在读者中的反响褒贬不一,但有不少读者是喜欢这部作品,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写出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作品,要是真能那样的话就不是人喽,那是“神”!

陕熙:我非常喜欢您小说的真实感——看上去像真的一样,我想问您该小说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有多少虚构的成分?或者说这个故事这部作品最初最初的创作念头从何而来?您怎么会放着这么多大千世界大生活浩浩荡荡的题材不写却去写某个历史时期——70-100年前的事情?

张振平:《月亮湾》的故事纯属虚构,要说真实的地方也最多不过三两处,那是儿时从我爷爷那里听来的旧事。这部小说开始写的时候是打算写个短篇,后来写着写着就成长篇了。要说为什么写70年前的旧事情,也许是我老故事听多了的缘故,心里总有那么一个情节。小说完成,结也解了,仅此而已。现在生活中的题材我也会写,《桑水清清》就是,还有我的那些短篇。

陕熙:《月亮湾》一书中,您觉得最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谁?为什么?

张振平:长篇小说重点塑造的人物应该是里面的主要人物,而我觉得《月亮湾》中的主要人物塑造的都不是特别满意,倒是后边那几个配角,像喜子、芦根、芦根娘他们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比较丰满。

陕熙:《月亮湾》您总共创作了多长时间就完工了?能谈谈当时创作的写作环境以及心境吗?

张振平:《月亮湾》是我业余创作的,前前后后也有两年多的时间。都是在休息日或晚上突然来了灵感时写的。说出来不怕陕熙笑话,《月亮湾》的一大部分内容出自我家过去那两平米的卫生间。说到写作心境,那是有喜有忧的,我的情绪经常受到小说中人物情绪的影响,有时候着了魔一般,喜忧情绪也会带到生活中来,想起这些,就想对我的家人说声:对不起!

陕熙:写长篇就是这样,得完全沉寂下来投入进去,至少是精神状态。灵感来了挡也挡不住,灵感云游九霄云外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您辛苦了。也谢谢家人对您的支持照顾。创作长篇小说,您打不打提纲什么的?

张振平:我写东西从来没有提前构思或是列提纲,都是随心写的。有时,我自我感觉不是在创作,而是替书中人物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

陕熙:现在回头看《月亮湾》,您有什么感慨?

张振平:感慨倒没有,只是觉得《月亮湾》太粗糙了,不足之处太多,有点对不住读者。

陕熙:您经常参加文学比赛,有句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您咋么看?

张振平:我参加过一些文学比赛,也得过一些小奖,获奖并不是我参赛的目的,我只是想从中得到一些认可,寻些自信而已。说到“文无第一”,我的理解是学无止境,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牢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陕熙:在您的两部长篇小说《桑水清清》和《月亮湾》中,您觉得哪部更能代表自己的小说功力?

张振平:这两部小说都是我用心写的,只能代表我那个写作阶段的文字水平,要是从语言凝炼程度来说,《桑水清清》稍微好一些。

陕熙:现在好些小说太假,脱离现实,就像一个抹白了脸的女孩,抹的再自然也不及那种天然白的女孩,您觉得呢?

张振平:这个问题有些不好回答,文学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不论什么类型的作品,要论真假,还是假的多,但有些作品读者会有真实感,那是读者与小说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或是作品题材就取材于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就我而言,还是喜欢反映真实生活的小说。

陕熙:您觉得作家是需要经过培训而成呢还是不经雕琢会更好些?

张振平:不经雕琢的作家容易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但培训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觉得二者没有可比性,两种途径都可以走出成功的作家。

陕熙:您的家人支持您的文学事业吗?

张振平:支持,家人可以容忍我在灵感泉涌时埋头写作,两耳不闻身外事。我的爱人和女儿是我作品的第一读者,不管我写得好不好,他们都会认真读完,尤其我的女儿,经常鼓励我,还说她有一个才女妈妈,我实在惭愧!

陕熙:真羡慕您有这么一个温馨善意的家庭。您在女儿教育方面,有刻意要求她提高写作方面的能力吗?

张振平:我当然希望女儿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但不会刻意要求她。我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即使她是三分钟热度。不过我的女儿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从两三岁起到现在,书都是她最好的食粮。虽然她现在还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写作能力,但我相信她会有开悟的那一天。

陕熙:女儿几年级了?

张振平:去年刚升入高中,正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陕熙:您觉得写作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张振平:我觉得写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充实生活,当捧起自己的书稿,心里就会充满喜悦,就像捧着自己孕育的儿女,非常有成就感。

陕熙:常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都觉得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多读书,读好书,您觉得阅读与写作的关联主要有哪些方面?

张振平:写作离不开阅读,首先阅读可以给我们知识积累,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写作经验。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陕熙:阅读对您的创作帮助大吗?您的阅读范畴都是哪些?

张振平:应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我小说卡壳,写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找本书来读,有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小说中发展不下去的故事情节就会争先恐后地往前跑。我读的书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什么都看,古今中外、大作家、小作者的文章,捡到什么读什么。

陕熙: 您是一个无比平和的人,生活中也并不多言,您对写与说,这两种表达方式怎么看?

张振平:写和说都是人的能力表现,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有时候话可以落在纸上,却不会用嘴说出来。但我佩服会说的人,喜欢静静地坐在一边听他们说。

陕熙:您能深入的谈谈您对“文如其人”的理解吗?

张振平:大多数写作者都是通过文字来书写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等,所以说“文如其人”,通过一部作品,我们一般可以了解到作者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当然,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文人,可以置身文外,可以通过粉饰的文章给自己罩个漂亮的光环。

陕熙:您是因为什么喜欢上写作的?您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

张振平:因为读书,崇拜能写出文章的人,使我走上文学之路。我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经历过的事情。

陕熙:您一般一天专门静下来写东西的话,一天大约能出产多少字数?

张振平:我很少有机会静下来专心写作,若是灵感来了,抛开一切事务埋头写作,成绩也是不菲的。最多的一次,我一天写了三万多字,而且是爬在床上写的,搁下笔的时候,整个人几乎都僵了,腰酸背痛了好几天!

陕熙:一天三万多字,您太厉害了。我最多一天写过一万多。有没有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情况?

张振平:有啊,这种情况太多了!

陕熙:一般写断了灵感,您会如何?

张振平:写断了灵感便不写呗,去看书、看电视、做家务,或是跟朋友聊天。

陕熙: 现在网络功能很发达,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看电子书、小说,却很少拿着实书阅读,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张振平:网络的发达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便利,网络里资源丰富,可以说价廉物美,但真正的阅读,我认为还是实书阅读,这在阅读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健康的读书法,起码没有电磁波的辐射。但有个问题就是,现在正版的实体书不是华而不实,就是价格不菲,对于像我这样的小公务员,用微薄的薪水买大部头的书,也有点舍不得,所以夜市旧书摊倒是我经常去淘宝的地方。

陕熙: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啊。昔年在宣化的时候,宣化的几个旧书摊,像南门楼、财神庙,我时常光顾,有时候天天晚上都去,甚至下午就去等着郭师傅等人出摊,有时候一买就是十几本,买的郭师傅等人乐的鼻涕泡都出来了。

张振平:哈哈,今天我可找到知音了。

陕熙:有人说,现在是个创作浮躁的年代,网络时代更是文字垃圾的多产期。你是怎么看待当今网络时代的创作的,又是怎么看待眼下中国文坛的创作?

张振平:我也曾去网上看过几次小说,写得好的作品不是没有,高手也很多,但文字垃圾确实太多,所以我宁肯钻到我的故纸堆里去。中国文坛的创作这个话题太大,我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了吧,对于文坛上的大师们,我是崇敬仰慕的。

陕熙:在您看来,当今中国文坛,谁堪大师?大约有多少人?

张振平:陕熙,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不回答。我觉得人人皆可为吾师,不敢评价。

陕熙:冒昧,冒昧!那么您认为作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气质?

张振平: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具有什么气质跟他的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等是有关系的,不过我觉得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气质并不绝对代表什么,不能说作家就应该要具备特定的气质。

陕熙:那么特质呢?

张振平:我觉得作家的特质倒是比较明显的,大多带些书卷气,有的甚至带些清高孤傲,但真正的大师级的作家却是平和的,拥有一种平和的大智慧!

陕熙:您在所创作的作品中,有折射自己的影子吗?

张振平:我不否认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影子。

陕熙:您的所有作品中,您自己最中意哪部?

张振平:我完成的长篇小说有三部,出版了两部,还有未完成的两部。说起来惭愧得很,这几部我都不是特别满意,去年写了两个短篇《小站》《春根儿》倒是我目前比较满意的作品。

陕熙:有机会一定拜读您全部作品。能说说您创该作的灵感是什么吗?

张振平:这两个短篇的灵感来源于我看到的《张家口晚报》上的两则新闻,一则感恩,一则寻亲。

陕熙:该作寄托了您咋样的希冀?

张振平:一个字“善”,就是反映人性中的“善良”。人与人之间不只是金钱、利益关系,我们要从中看到希望,看到人与人之间至臻至美的大爱。

陕熙:在现实生活中您是一个咋样的人?在亲朋好友眼里的您又如何?您应该走进大众的视野。您是一个勤奋认真的作者。

张振平:陕熙觉得我是怎样的人呢?我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茫茫大海里的一滴水,恒河中的一粒沙。在平平静静的生活中,努力工作,认真读书,快乐写作。我有一圈子好朋友,也有些许怜贫惜弱的爱心。在亲朋好友眼里,我应该是个沉默寡语、呆头呆脑的家伙吧?!

陕熙:在我看来,您是一个智慧冷静平和中正的人。您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张振平:比较满意。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虽然不多,对于我三口之家的小日子也足够,平安快乐,闲暇时可以写点小文章,还有志同道合的文友一起畅游文学之海。人生如此自可乐也!

陕熙:步入不惑之年,你真的不会迷惑了吗?或者说,您还会走在十字路口迷茫吗?

张振平:不惑之年的我确实困惑过,觉得生命如此短暂,四十年的光阴几乎虚度,一眨眼步入中年,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对于后半生的路感到迷茫,有时甚至恐惧,因此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一天,也看开了许多是非,少了许多计较。

陕熙:我外婆曾对我说过一句“男人40岁前成熟不了”,当然我也曾感慨过“这世间七八十岁的孩子太多了”,但我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人生弱智,情商智商奇差无比,您说一个男人该如何快速成熟?姐姐,教教我。

张振平:哈哈,男人如何快速成熟对于我可是个难题啊!但我认为在家庭中,男人就代表着力量、责任,要想快速成熟,就应该加强责任心吧,能感觉到自己肩上压着事业、家庭重担的男人,应该是成熟的。

陕熙:您能谈谈大多数青年总感觉迷茫的原因吗?

张振平:如果说青年们感到迷茫,那就说明他们还有积极上进的心,只是没有找到自己该努力的方向。

陕熙:您能对这些青年说几句衷心的建议吗?

张振平:如果他们还感到迷茫的话,那就静下心来,找些书来读。不要悲观失望,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陕熙:您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哪方面的培养?

张振平:在子女教育方面,我更倾向于能力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立。

陕熙:您有没有觉得,相比影像的直接性和完整性,小说家处于劣势,所以得奋起直追?有这种感觉吗?

张振平:这倒没有,影像比较直观,但能引人深思的东西不多,我更喜欢去读。

陕熙:您有想过将自己创作的小说改编为剧本吗?比如《月亮湾》。

张振平:有过。也有朋友建议我改编剧本。但愿有导演能看上我的小说。如果是陕熙有此想法,我愿意和你合作!

陕熙:哈哈好的。等我拍完《大学中庸》,回过头来就把《月亮湾》拍了。

张振平:那一言为定哟!

陕熙:一言为定。非常钦佩您的平和和安宁,坦然与简单。

张振平:谢谢,陕熙过奖了。

陕熙:您不管什么场合,都从不饮酒,只喝茶吗?

张振平:我认为饮酒也是个能力问题,由于身体原因我不能饮酒,一般都是以茶代酒。

陕熙:您在妇联工作,妇联之于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振平:我刚参加工作接触的就是妇联工作,中间有五六年从事过乡镇企业办、党政办工作,总算起来做妇联工作十多年,接触的多是最基层的妇女儿童,有诉求、需援助的居多,因此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一颗博爱的心,去年,我成立了一个关爱贫困儿童的“心心之火”爱心组织,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虽然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我们却愿用自己点滴爱心之火点燃更多的爱心火炬。

陕熙:向您致敬,像您学习。待我有力量了,一定助您一臂之力。

张振平:好啊,我提前谢谢陕熙,希望你能成为我们“心心之火”的志愿者。

陕熙:您是什么时候加入文联的,文联对一个作家有哪些帮助?作家又该如何贡献于文联?

张振平:我是十年前加入宣化县作家协会,又于2011年加入张家口市作家协会,同年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因此也相应地成为各级文联的一份子。文联是文学艺术爱好者之家,在这里,会员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提高。我认为作为一个作家,只要认真写作,出精品、出力作,便是对文联的最大贡献。

陕熙:您说的真好。您的文朋诗友多吗?

张振平:很多哟,上至八十多岁的文学老前辈,下至十三四岁的小作者都是我的朋友,若按地域来说,还是河北省内的文友多些,当然其他省市也有,现在通过网络联系很方便。

陕熙:您大学专业是化工,您在哪里上的大学?大学生活还好吧?与时下的大学有哪些区别?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及大学生活如何?

张振平:我是在张家口大学修的无机化工专业,工作以后又自修了法律专业。我们那会儿的大学生活比较单纯,起码对于我是这样的。当时我和两个弟弟都在外求学,父母的负担很重。作为一个农村女孩,我能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大学里,我就是为了多学点知识,但无机化工不是我喜欢的专业,那时,我痴迷美术,一直惋惜没有机会去学习美术,不过现在走上文学道路也不错。我对时下的大学生活不太了解,几年前在人民大学培训,看见那里的学子们大多还是很节俭勤奋的,很羡慕他们,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

陕熙: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写诗?为什么由小说转变到写诗?您觉得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当之无愧的好诗,什么样的诗人才算是当之无愧的好诗人?您最喜欢哪中类型的诗人或者作家?

张振平:我写诗是近几年的事,写古体诗有两年,真正地写现代诗也就一年多。我不是由写小说转变到写诗,而是什么都涉猎。写诗于我最大的好处就是语言凝练了,尤其是古体诗,这对于我写小说和散文的语言方面都有很大帮助。我是诗歌的初学者,不敢妄评诗歌和诗人。但我觉得一首好诗,必须言之有物,让人读得懂,读出诗者的情感,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像《静夜思》《锄禾》那样通俗易懂的诗歌能流传千古,凭的就是这一点。我喜欢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诗人、作家,我也在努力,希望能成为其中一员。

陕熙:您会写出来的,也会有成就的。能否透露一下您往后的创作计划?

张振平:目前我的创作基本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先把手头那两个未完成的小说写完,还有重新修改的《月亮湾》也得抓紧一下。然后我想试着尝试一下其他的写作手法。

陕熙:愿您创作愉快!如果对我这样的年轻作者您要送一句话的话,您想说什么?谢谢。

张振平:陕熙太谦虚了,你在大学期间就能写出《大学中庸》那样大部头的作品,实在是不简单。我知道你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青年,希望你能趁现在精力旺盛、创作灵感喷薄的好时候,多多出佳作,争取成为当今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新星!

陕熙:深谢老师指导鼓励。很庆幸宣化有您这样的知性女性,很高兴有您这样的老师和朋友。谢谢您的配合。欢迎到陕北来玩!谢谢,下次聊。祝您合家欢乐创作愉快工作顺利万事都如意梦想都成真!

张振平:好的,谢谢陕熙!

采访时间:2015年3月3日-6日

后记:本次访谈策划,有些仓促。但振平老师有问必答,很认真很睿智,不知不觉竟然接近一万字数了,朋友间天马行空的沟通之畅快淋漓莫过于此。沟通之于我是一种学习。每场访谈都能让我学到自己欠缺的东西。我会继续下去。

张振平简介:女,现就职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妇联,任副主席。系河北省作协会员、张家口市作协会员、张家口文学研究会理事、张家口诗词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宣化部部长、宣化县作协副主席、河北第六届青诗会与会诗人、《长城文艺》小说类签约重点作者,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两千余篇(首),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出版长篇小说《月亮湾》及《桑水清清》。

陕熙访谈 是陕西万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王君营销策划公司开展的一档由陕北青年陕熙亲自或面访或其它途径采访最终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民间网络访谈类节目。在正式开展之前,陕熙进行了三期《陕熙自访录》。自2015年2月3日采访长沙才女樱红起,本节目正式启动。逐渐将深入采访国内外各线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各界人物。本节目宗旨:“灵性沟通,智慧碰撞;含英咀华,惟妙生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