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合理用嗓、科学用嗓的问题。 牢固掌握了专业的发声法是最好的保护嗓子,与此同时必须倍加珍惜、爱护自己的歌喉。 想唱就唱未必不可,从早唱到晚有时也需要,但是歌唱前的润嗓不能省略,叫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练声,让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先活动一下。 唱“啊”想到“喔”,唱“依”转到“啊”,如何刚柔相济地唱,如何摆脱常见的错误,如喉音、鼻音、舌根音等,如何让咽腔形成声音。 自然声区七个音多练几遍,然后加一个音、加二个音,仍保持自然、柔美、松弛的色彩。所谓自然声区,不用多大的技巧就能唱,但一首歌的音域一般都要超过七个音,有的要翻一倍。试想,训练自然声区时同样运用方法,岂不是锦上添花吗? 声带的状态在发自然声区时的长度、张力、声门闭合度都是一般化,比平时说话无过大的区别,但共鸣仍要求整体性、混合,声带的振动频率与各个共鸣腔内的空气振动频率一致,从而产生泛音共鸣。 中声区包含了自然声区,凡换声点以下的音都是中声区,象挑担子一样,超过自然声区的音,唱起来容易逼紧,分量重了起来,用双手提肯定吃力,用肩挑事半功倍。 歌唱中的“担子‘放对位置十分重要,气吸丹田,以丹田用气,放松、打开喉部,形成一个通道,音上去了,气息压力增加,声带状态作相应的变化,气贴声,声贴气。唱好换声点,有方法、健康、经过长期训练的声带加上气息、共鸣技巧,能够攻克此一关。 换声点以上的声音不能发一、二次就疲惫不堪,或者出现破裂音,而要连唱十个、几十个高音都运用自如,站得稳、传得远,有金属感。 优质与劣质的歌声,在高声区的区别尤为明显:前者象喷泉,自信、豪迈,有爆发力;后者象泄气的皮球,无弹跳力,无精打采。在中低声区两者的差别同样存在,前者字正腔圆、锋利、流畅,后者顾此失彼,字不正,腔不圆,破绽多。 不得不提醒,男高音、女高音比男中音、女中音嗓音出现挫败的可能性更大,金嗓子、钢嗓子不是一成不变。有了危机感,学会了合理用嗓,才可以保持健康、有活力的青春歌喉。 歌唱大讲堂 好歌大家唱 科学歌唱 快乐歌唱 健康歌唱 幸福歌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