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斜桥乡仲乐村简介

 斜桥古镇 2017-01-13


仲乐村:驻地交界石桥。702户, 3172人。


    在斜桥镇北。东邻长新村,南靠沪杭铁路,西连乐农村,北和桐乡县界中沙渚塘。解放初建政为仲乐乡沈家、信义、高家、钟楼四个行政村。1956年与尚三、东王两村合建为利明高级社。1958年改建为仲乐大队,归属斜桥公社。1961年划出原尚三、东王两村另建,本队名称未改。1984年1月改建为仲乐村民委员会。辖18个村民组(25个自然村)。耕地2933亩(其中水田2456亩,旱地278亩),专桑764亩。以种水稻为主,复种油菜、麦类,兼营蚕桑,饲养猪羊。土产榨菜、大头菜,有针织、地毯,印刷等企业,设小学(附设初中班)。

 

交界石桥:别名高家场。在斜桥镇东北偏北2-7公里,小北港北岸。仲乐村民委员会驻幸福桥北堍。村袭桥名。《桐乡县志》中称“高家石桥”。26户,141人。有排灌站、印刷厂、蔬菜加工厂等,设小学。
(注一)  交界石桥:跨小北港。以桥在海宁、桐乡两县交界处得名。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三孔板凳石桥。长14米,宽1.3米。
(注二)幸福桥:在仲乐村民委员会驻地南面。1980年新建为混凝土双曲拱桥。长12米,宽3.5米。载重汽——6级。桥南堍西侧有仲乐中学(初中)。

 

孙家塘: 在斜桥镇东北3,3公里,交界石桥之北。因村中旧有池塘,  冠姓得名。13户,48人。

 

汇兜里:在交界石桥,钟楼坝港东侧。村处河港交汇处之西北角,故名。  8户,32人。

 

东  顾:在交界石桥东南。以姓得名。77户,267人。

 

吴家浜:在斜桥镇东北偏北2,2公里,星泾港东岸。村中有浜,冠姓得名。29户,115人。

 

俞家浜:在斜桥镇北1.8公里,星泾港东侧。以村中之浜冠姓得名。17户,98人。

 

钱家埭:在交界石桥西,黄墩港畔,小北港北岸。以姓得名。30户,173人。

 

曹市里:别名五官桥。在斜桥镇北2公里,五官桥东侧。据《海宁州志稿,都庄》载:清初曾是小镇,至清末民初还有布行,酒店等。曹市含义无考。18户,77人。

 

沈家埭:在斜桥镇东北1-9公里,五官桥西侧,以姓得名。56户,261人。

 

楼子里:在斜桥镇东北,距沪杭铁路150米处。-以村中原有楼房得名。4户,19人。

 

王家石桥:在斜桥镇东北偏北2.3公里,小南港畔。村袭桥名。53户,211人。

 

王家浜:在王家石桥东南200米处,王家浜畔。村以浜冠姓得名。34户,168人。

 

长生庵:在斜桥镇东北偏北2.9公里,小北港东端北岸。村中原有长生庵和长生庵桥,村袭庵名。27户, 131人。

 

李家角:在长生庵桥东,小北港南。以姓得名。23户,117人。

 

许家场:在斜桥东北偏北3.3公里,钟楼坝港东,许家桥(镌名“龙兴桥”)北。以姓得名。31户,160人。

 

于村里:在斜桥东北偏北3.8公里,钟楼坝港东,坍木桥堍。以姓得名。《桐乡县志》五都三图中称“于家埭”。13户,69人。

 

橫港上:在斜桥镇东北偏北4.1公里,于村里北。村处横港北岸,故名。据《桐乡县志》载:西谢家浜上之村,名“南谢”;北谢家桥头之村,名“北谢”。22户,137人。
(注)谢家桥:跨中沙渚塘河。为海宁、桐乡两县交界桥。三孔板完石桥。

 

庄家兜:在斜桥镇东北偏北3.8公里,横港南岸。村宅三面环水成兜,故名。21户,101人。

 

坝桥头:曾名钟楼坝。在斜桥镇东北偏北3.7公里,钟楼坝港西岸。据《海宁州志稿》载:清代,太湖私盐贩子以此港为通道,私运食盐及进行抢劫。官府下令在此筑坝,设钟楼守望,故名钟楼坝。《桐乡县志》中称“中楼坝”。后人开坝建桥。村以坝、桥得名。20户,102人。

 

南  沈:在坝桥头南100米处。以姓得名。7户,30人。

 

界墩头:在斜桥镇东北偏北3.5公里,坝桥头西200米处。原属《桐乡县志》中的五都四图。据传:清代中叶,海宁顾姓,将附近土地尽数买下,其村东高墩(土堆)原为两县分界处,名界墩头。划归海宁后,仍袭用此名。45户,174人。

 

长鱼池:在斜桥镇北3.9公里,中沙渚塘河南。据传:村前原系河浜,后在浜中间筑一土坝,内段成长形鱼池,故名。12户,61人。

 

张募庙:在斜桥镇北3.7公里,中沙渚塘河之六眼泥桥南200米处。据传:旧时村中有张姓道士募款所建庙宇,  故名。37户,  1.67人。乡蜜饯厂设于大悲桥东。
(注)六眼泥桥:系海宁、桐乡交界桥。

 

小桥头:别名孙家小桥头。在斜桥镇北3.4公里,界墩头西200米处。村以得名。9户,48人。

 

福寿桥:在斜桥镇北2.9公里,永寿桥港东岸。原桥东堍,南村名于家埭,北村为范家埭。解放后两村发展至桥堍连接,故以桥得名。62户,194人。
(注)福寿桥:三孔石板桥。《桐乡县志》称“永乐福寿桥”。据传,桥将竣工时,缺两块条石,永乐、福寿两兄弟从斜桥掮来二块石条相助,  故名。1983年改建为混凝土双曲拱桥。载重汽—3级。

 

张家荡:在斜桥镇东北偏北3.2公里,交界石桥北之田畈间。以村前有荡,冠姓得名。15户,61人。

 

桥头:废村  又名沈家砖桥。在中沙渚塘河南,长鱼池北。原属自然村。村民已迁至长池。

 

                                           文章内容根据85版《浙江省海宁县地名志》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