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弃不问 堕甑不顾

 初夏的永恒 2017-01-13

近日读到《后汉书》的一则小故事,感觉颇发人深省:

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有一次孟敏背着甑(zeng,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

现在我的生活状态缺的就是堕甑不顾的这份大气,事情已经过去,不作无益的惋惜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剥离也是成长的显现。

重读周国平,老周的话还是那么让人琢磨,“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在这个着急的社会,聒噪的大环境下,人人都有颗成功发财的功利心,即便是普通的人也在着急着结婚生子、搭建一个所谓父母长辈要求的家,想保持一颗安宁的心实在难能可贵。庆幸的是还有机会可以长大,虽然我的内心有一种饥不择食的声音,但理智还清醒的告诉我,做不好自己,哪儿来的幸福。

老周还有一句话,让我感觉很受用:“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这么多年,我总是太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身上了,总觉得改变自己、卑躬屈膝、满足了别人,感情才得以继续,结果把自己变成了最不喜欢的样子,因为我丢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尊,无法取悦自己,做的每项决定到最后还是劝说不了自己喜欢上,而且人家接受起来也不心甘情愿,让你知难而退,没想到你还迎难而上了,可叹、可笑又可傻可傻,现在是我该重拾自我的时刻了。

有种感悟是最近才慢慢摸到门槛,“性格决定命运”,不知道为什么把一切都搞砸了,然而时间一冲刷,慢慢体会到是因为性格的碰撞产生了不和谐的音符,或者通俗点来说,三观不一致,你说东我说西,如何勉强的来。

大千世界,那么多人都在寻找,找到能和自己共鸣的,能相知相守的,真正是因为共鸣而走到一块历经风风雨雨的有多少?爸妈告诉我其实挺少的,多数人还是图些什么,即使你不图,家长们还会把关,正是这份图什么才导致那么多的父母干涉,感情的分道扬镳,也就是所谓的现实。原来单纯图个人,这么难。

用这么难做结语,恐怕不太好,所以还是要以一颗安宁的心说上一句,拜托,不要祥林嫂了,有颗向上的心,难道还能偏离正轨不成,其实不论是找还是等都不难,只要做自己,然后把自己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想想我喜欢的样子应该没那么low,肯定也会有人喜欢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