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末考试后,看分数不如看这个更有效

 昵称30176927 2017-01-13

在国内,不重视孩子分数的家长几乎没有,但绝大部分家长,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问题上却有失偏颇。无论考得好考得差,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

“你们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

“甭提了!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我告诉他,一天也别想玩了,老老实实在家待着补课!你儿子呢?”

“我儿子倒是挺争气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这不刚刚去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

这些都是孩子考试后家长们的谈话内容。现在期末考试陆续结束,孩子的分数、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我们到底该怎么从分数中看到问题,这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怎样解读期末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原因1:对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基础原理的掌握不广、不深、不透。

对策1:对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认真复习巩固,真正理解透彻。

原因2:对运用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解决综合问题的技巧不会、不熟。

对策2:从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要领,真正融会贯通。

原因3: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考虑不周、碰到大题产生紧张畏惧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对策3:有意识锻炼自己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素质,保持平常心,养成答题完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单科成绩:

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同学成绩横向比较,分析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还是振荡不定?

如果孩子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内在原因(有较大面积薄弱知识点、技能点)和 外在原因(对该学科缺乏兴趣?临场发挥失常?和该科老师的关系?)适时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总体成绩:

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找到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才会有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剧烈下降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早恋、网瘾、痴迷武侠言情小说、结识一些贪玩的朋友等,都会令孩子分心,这时家长要沉着冷静,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与孩子耐心、真诚交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和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恼。

有的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有的孩子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如孩子空间想象力差可以多玩拼图、积木等游戏,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就让孩子多多大声朗诵)。在少年时期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智力全面发展。

虽然孩子是为自己学习,但好成绩意味着付出了努力,这种努力值得奖励。同时奖励要在合理范围内,不宜用物质刺激来诱导孩子养成利益驱动的心理。

问问看:同样的分数,和别的孩子相比,你的孩子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呢?学习是一件讲究效率的事情,因为随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学起来更轻松,也很有乐趣。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分数不理想,怎么解气怎么说:“榆木疙瘩脑袋!”“一样的脑袋,你怎么就这么笨!”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表面上看他们对父母的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其实这种内伤很难医治。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回到最初那句话:不要因为追求成绩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