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每一个人的归属。家是每个人来到人世间后建立关系的第一个阵地。小时候的家,长大以后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问题。 以前很少思考到原生家庭,因为我觉得我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从这个家庭中走出来,我从没有过对家庭的抱怨,我从心底里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拥有很多优秀品质。比如善良、坚强、乐观、友善、积极等等。 我始终记得老爸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小时候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但就是这样一句话无形中已经成为了我骨子里的东西。 老爸的笔记本上还经常出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字样,于是我成长过程的每一步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只要是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从不用爸妈为我操心。 听完韦老师的课,我清楚地认识到这就是我原生家庭的“家庭文化”。韦老师一再强调“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 小时候,爸妈对我有说教的时候,但是我想这种无形的家庭文化熏陶才是更重要的!在这样的家庭文化熏陶下,我变得独立自主、积极向上。 整个学生时代,我是爸妈的骄傲。走向社会以后,我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爸妈的教导,他们朴实的价值观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的一部分。 这就是家庭文化对一个人的塑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父母共同的朴实价值观可以造就优秀的孩子。 那么同样地,当今问题孩子的根源也不在于孩子本身,而是来自于问题父母、问题家庭。 所以我想说:“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先成长好自己,然后给孩子创设一个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并且让家庭成员有可以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父母的成长。这个成长不只是作为父母的身份,更该是父母各方面的自身成长,包括夫妻关系。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当今的父母都是需要学习的。自身成长都没有跟上,夫妻关系更是问题重重,这样的家庭氛围,难道孩子生来就是要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伤害的吗? 既然孩子是我们的天使,我们该用最真的爱来呵护他的成长,可是作为父母,我们又给了孩子什么? 具体到怎样建设家庭文化? 1、教育孩子的方法; 2、夫妻间的有效沟通; 3、两个人之间的互相认可(接纳对方); 4、形成夫妻共同接受的价值观; 5、真正深度形成现在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穆新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