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检法干警是怎么被坑的?

 激扬文字 2017-01-13


声明


独立编辑,希望转载的朋友遵守规则



导言

今天的话题会从一个笑话开始讲起,这个笑话可能会得罪部分媒体朋友,但是我想,媒体的精神就是宽容,也就释然了。

笑话终归是笑话,一笑而过,但你如果多花一分钟看完本文, 也许能帮你避免一次口舌之争。


一、那个笑话



01

某媒体人:警察,你说违法该不该抓人?

  派出所民警侃侃而谈:不一定,要看具体情节,有没有从轻、减轻情节,如果有,也有可能不用抓人。

  新闻第二天见报:《基层警察表示:违法不用抓人!》。

02

  某媒体人:警察,你说违法该不该抓人?

  法制科民警小心翼翼:一般要抓,但如果是一般的打架斗殴,得到被害人家属谅解,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也可以调解而不用抓人。

  新闻第二天见报:《公安领导确认:违法后掏钱可以不抓人!》。

03

  某媒体人:检察官,你说违法该不该逮捕?

  侦监部门干警战战兢兢:不同案件的事实都不一样,要考虑多种因素,或许可捕可不

  新闻第二天见报:《可捕可不捕,检察权力需要约束!》。

04

  某媒体人:检察官,你说违法了该不该起诉?

  公诉科干警认真应对:作为检察人员,在案件办理期间,不能随便发表个人的意见。

  新闻第二天见报:《守口如瓶,公众哪还有知情权?》

05

  某媒体人:法官,你说违法该不该判刑?

  刑事审判庭审判员如履薄冰:按照我院规定,新闻部门采访具体案件,要事先与宣传部门联系。

  新闻第二天见报:《推三阻四,法官在隐瞒什么?》

06

  某媒体人:法官,你说违法该不该判刑

  法院政治处工作人员有些气急:你要是再乱写,干预司法,我们将按规定对你进行处理。

  新闻第二天见报:《法院公然叫板媒体,意欲何为?》

07

  某媒体人:法官,你说违法该不该判刑

    法院新闻发言人:……

  新闻第二天见报:《一问三不知,葫芦僧判糊涂案?》



二、公检法干警如何自救



不说教,只讲干活是我们公众号的一贯风格,今天,我们只简单和朋友们探讨几招应对不良媒体人的“绝招”,希望大家不再谈“媒”色变。



执法记录 

无论你多么能言善辩,你也不能折服一只没有良心的笔,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一旦掐头去尾,都会意义大变。你每一次接待媒体人,执法记录仪都应该是你的必备防“狼”器。当然,现在很多法院、检察院干警还没有配备执法记录仪,这时候你要尽可能打开手机录音,并站到单位的有效摄像头下面(注意是有效的,平时要提前了解哪些摄像头已经坏掉)。

唯有留下这些直接证据,被泼“脏水”后你才有洗白的机会。

学会婉拒 

有时候在突发现场,可能你就要面对媒体人的采访,但你又怕被不良媒体人诬陷,就要学会婉拒。

一、要求媒体人到指定地点接受采访。

二、以需要核查媒体人身份为由回单位接受采访。

三、告知媒体人后期会在单位自媒体发布声明。

努力克制 

为了博取阅读量,不良媒体人会在突发事件中挑拨刺激被采访者的情绪,以期获得更大的“战绩”。这时候公检法工作人员要体现出专业性和克制力。

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善用自媒体 

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发声平台,关键在于你是否提前为自己准备好这样一个平台。

公检法干警因为工作忙、性质特殊,往往怠于建设自媒体平台,甚至部分单位的自媒体关注人数仅院内人士。一旦发生舆情,只能求助于媒体,一方面发声速度慢,更重要的是仍有求于人。

即便你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搭建这个平台,但至少你要与一个自媒体平台或有良知的媒体朋友紧密联系,这样一旦你需要发声,都能及时找到自己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