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可以看时间,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手表? | 意外

 伦博朗耘 2017-01-14

手机非常普及,功能也非常强大,就像点开这篇文章,你肯定是用手机。

每天,我们都在手机闹钟的铃声中挣扎着起床,掐着点赶公交挤地铁,到了办公室,手机提醒着一天的时间安排,一到点赶紧吃饭、下班,晚上又在手机的提醒中关灯睡觉。

明明手机上看时间很方便,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是要买手表,还有些壕愿意在上面花上几个亿?

这一切还得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开始说起。

“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西游记》

《西游记》里美猴王不怕如来,也不恐惧紧箍咒,最怕的,莫过于死亡。

我们的祖先也一样。终于驱逐了野兽蛮虫,学会了治病救人,却始终逃不出死亡。

因为无法左右死亡的结局,人们就想尽各种办法来记录时间、感受时间,通过时间来看自己生长消亡的痕迹。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这些工具也随着时间一步步发展,从圭表到日晷、漏刻,从浑天仪发展到钟表。

圭表

Gui Biao」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已经有相关记载。

圭表

圭表利用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因此有了“光阴”的说法,并用分、寸来形容时间的长短。

这种方法很方便,但是也很粗略,适应不了复杂的历法,容易耽误农时,于是先人们又发明了日晷。「

日晷

Ri Gui」

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经用上了日晷。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来计时,并根据日影的位置刻上对应的时辰或刻数。

日晷

跟圭表相比,日晷更加精确。但是一遇到阴雨天和晚上,圭表和日晷就没用了。

怎样才能摆脱这种限制呢?先人们想到了水,于是利用水做出了漏刻。「

漏刻

Lou Ke」

漏,是漏壶;刻,是刻箭。这里的刻箭,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

漏刻

漏刻是由高到低放几个水壶,水壶里面装着水,最后一个壶里插着刻箭,根据刻箭上的水位来计算时间。古埃及人也用漏刻来计时。

因为没有太多限制,漏刻在古代极为常见,古诗词中经常提到。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唐·李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宋·苏轼

但漏刻要人盯着,不时给第一个壶加水,把最后一个壶倒空,不然前几个壶没水了,或者最后一个壶满了,就无法计时。

那能不能造出一种不需要总是倒水、加水的计时工具呢?「

浑天仪

Hun Tian Yi」

公元前117年,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等,利用水流带动运转,能显示天体运动。

水运浑天仪

但它还是需要人盯着,给两边的漏壶加水才能运转。

能不能有一种更简单更方便的计时工具呢?

唐代高僧一行做出了改良版的水运浑天仪,这一次水运浑天仪不仅可以自动运转、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转,还能敲鼓报刻、撞钟报时。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因为铜铁生锈,一行改良的水运浑天仪最终不能运转。

后来宋代苏颂汇集前人成就,制造出木质的水运仪象台。

苏颂水运仪象台复原图

这一次,水运仪象台不仅能自动运转、自动报时、演示天体运转,还能观测天体、防风防雪,并且更加完善,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

但这样一个杰作却毁于战乱,后来的人看不懂苏颂写的制作步骤,因此失传。

不过这个杰作其实也很有限制——体积庞大,工艺极为复杂,并且水到冬天容易结冰。

现代人仿制的水运仪象台,估计有三米高了

这些局限也注定水运仪象台不可能普及,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先人们一直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造出更简单方便的器具来记录时间,最后终于有了钟表。「

钟表

Zhong Biao 」

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从此钟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达利还把钟表画进了《记忆的永恒》

跟浑天仪一样,钟表一开始也是大型的计时器,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才慢慢变小。

但是长期以来钟表都是作为装饰品,缀满各种图案和宝石,外形较大不便携带。

法国国王御用钟表匠让·路易·布歇1781年的杰作

后来有了小巧的怀表,可是怀表并不方便,于是就有人把表链缠在手上,渐渐地就有了手表。

而戴在手腕上的手表,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外露,方便查看,更是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炫耀心理。

两次世界大战中,手表因为外露容易看时间,受到士兵的追捧,之后手表才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戴过的手表,表盘上还有一朵樱花的形状

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一直都在想尽各种办法来记录不着痕迹的时间,历经千年,经历各种版本的迭代,终于做出了手表。

即使手艺精进到了手表这个地步,但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它依然不能完全准确地记录时间,尤其是纯手工制作的机械表。

手表主要有两类:石英表和机械表。石英表依靠电池带动运转,价格便宜,误差很小;机械表依靠发条运转,价格高昂,误差较大。

但大家追逐的,却是又贵又不精确的机械表。

* 众多手表中,人们追求的还是瑞士表,瑞士表做工精湛、技艺精美,同时价格也很高。而这样受人追捧的瑞士表,主打机械表

用机器制作出来的,和手工制作的,意义毕竟不一样。

石英表要想有更高的价值,要依靠贵金属和钻石;

但是机械表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的手艺和做工,在于匠人们把误差一点一点缩小,为着不可能的可能而努力前进。

这种对于缩小误差、记录时间的执着,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手表这么贵的原因所在。

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机器设定程序制作出来,机械表多是钟表匠们全部手工一点一滴做成。

而纯手工制作,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匠人们极致的耐心和细心。

这种细心和耐心,首先体现在对表的精益求精上。

在制作一块机械表之前,要画好表的设计图。

就这一张设计图,匠人们要和设计师反复讨论反复修改好几个星期,甚至于匠人们直接自己上手。

而在表的制作过程中,匠人们更是精益求精,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表的各种细节零件上。

很多时候,匠人们忙活了一整天,可能就只是要做出一个满意的极为细致的零件。

就像上面图中一样,因为表的零件很多连米粒那么大都没有,匠人们在制作钟表的过程中需要佩戴专门的放大镜,不然零件可能肉眼都看不清。

大大小小的零件都要匠人们一点一点地制作、组装

正是因为这样极致的耐心和细心,一块手表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但匠人们并没有遗忘钟表最初的目的:记录时间,感受时间。

因此,除了显示时间,匠人们更是研发出万年历、月相等几十项复杂的功能,甚至还有三问这种报时功能,让人们对于时间有着更为系统而全面的认知。

* 这款万国表的表背(图右),在细小的空间内整齐展示了星图、地平线、地理坐标、太阳日、恒星日、日出日落显示以及日夜和黎明时分的显示

每多一种功能,对匠人来说就是多一种挑战,因为要在表盘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加入新的装置,还不能影响其他的功能。

像三问,零件至少有100个。匠人们需要在表盘内加入报时用的簧条装置,有时为了音色悠扬,还要装上三套甚至更多套锤簧,很多零件如头发丝一般细小。

好不容易组装好所有零件之后,还要对表进行各种细微的调校。

一套流程下来,看似很简单,只需要把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就能做出一块表。但是制作一块精美的手表,匠人们至少学习了10年。

没有复杂的机械原理,没有奢华的装饰,但几百年来,能工巧匠就是在这简单的手表上,在结构、打磨、材料上不断的努力,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追求完美。

匠人制作钟表来记录时间,而他们打磨钟表付出的生命时间也被记录到了钟表里。这是一种奇妙而伟大的轮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块表,都有着特殊的内涵,都是独一无二的。

与其说这是一种工艺,倒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为什么匠人们愿意花这么多心血在一块表上?

因为这代表着人类对于时间的追逐,向天地万物、向人类自己证明,其实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精准地记录时间、展示时间,把无形的时间有形化。

就像达芬奇已经很出名了,但他还是要去物理、化学领域一展能力;就像人类一直痴迷于太空,登陆月球之后还要登陆火星,永不止步。

钟表匠人们也是一样,他们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也是想证明,其实我们可以很精准地记录时间,精确一点,再精确一点,直到没有误差。

而这也正是手工制作的机械表最让人迷恋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