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个关于公正的哲学概念——“无知之幕”请听题: 一个公平的高考制度,是应该照顾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考生,还是应该一视同仁,只看分数不论出身? 先别急着回答,因为看完这个视频,或许你会改变答案: 其实,像高考制度这样的问题,中国有很多: 北京雾霾频发,是否应该关闭河北的钢厂? 关闭了,可能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不关闭,又会给华北地区带来严重污染。 网约车数量过多,是否应该限制司机户籍? 限制户籍,可能造成大量司机失业; 不限制,交通管理者会觉得管理困难,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 不光是中国,其他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美国的大学,也经常讨论应不应该给黑人优先入学的资格。 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大家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站队: 北京的家长认为,北京高校接受北京市政府的资金,照顾本地生源很合理; 山东的家长认为,山东考生竞争激烈,北京的名校不该偏袒北京考生; 青海的家长认为,给教育资源贫瘠地区的考生加分,是非常公平的; 安徽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熬夜才多考了5分,而别人家孩子什么也不做就能加20分,太不公平了。 这些观点,看起来都有道理,但相互之间,又显然都有抵触。 所以,怎么样才算是公平呢?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哈佛大学的约翰·罗尔斯,在他的著作《正义论》中,提出了“无知之幕 ”的思想实验: 设想,我们现在处于一种“原初状态”中: 不知道自己拥有怎样的技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不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职业、家乡、家庭环境。。。品味、和地位于当社会的情况一概不知。 在这种“原初状态”下,我们还需要对权力、地位、和社会资源通过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 在这种完全不涉及个人私利的情况下,大家都会谨慎地进行商议。在这种状态下所制定出的政策,就可以被认为是公正的。 而且,还会促使政策制定者保障弱势者的权利: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恰好就是那个弱者。 这个道理很简单: 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分蛋糕,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分到哪块。那么切蛋糕的人,就会把蛋糕切得均匀,防止自己拿到最小的那块。 而如果“无知之幕 ”被撤除,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其实,现实中是很难找到“无知之幕”的。所以,撤除“无知之幕”之后的样子。。。。。。就是现实的样子: 许多政策的制定,受制于既得利益者的影响, 谈不上真正的公平:也就是出现我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的政策。 但许多对政策的判断,却也同样不可靠:我们反对一些政策,或者支持一些政策,是真心觉得这项政策本身不合理,还是说,仅仅是因为这项政策违反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呢?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无知之幕”的重点原则。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高考政策,究竟怎样才算公平呢? 遗憾的是,“无知之幕”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要制定出公平的高考政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高考等政策的评判,也不能只从自己利益出发,而是要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看待问题。 |
|
来自: 昵称37903010 > 《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