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时10年耗资近60亿的全世界最美音乐厅,美轮美奂地开幕了

 抹云阁 2017-01-14

今天连续两晚最美音乐厅开幕

美轮美奂到又一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就连开幕音乐会也都伴以彩色灯光秀




一座耗时10年花费累计近8亿欧元(人民币近60亿元)相当于两个北京“鸟巢”造价的音乐厅,在去年年底竣工已经让全世界都对它的开幕抱以极大的期待。


而就在德国时间1月11日和12日晚,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奏响了开幕音乐会。



当晚开幕音乐会现场观众起立鼓掌 ? Michael Zapf


这座音乐厅开幕的当晚,都是由德国总统高克(Joachim Gauck)、汉堡市长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及音乐厅总监克里斯托夫?利本-塞特(Christoph Lieben-Seutter)致辞演说而启动的。


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还是之后的驻厅乐团NDR---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在乐团常任指挥托马斯·亨格布洛克(Thomas Hengelbrock)的带领下联合世界著名歌唱家举行的开幕音乐会。


乐团在总指挥带领下在大音乐厅的开幕演出 ?Michael Zapf



在这拥有2100坐席的大音乐厅当中,观众都被乐团的演出和完美的音效所震撼。而且大家还欣赏到了欣赏到了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专门为开幕盛事创作的作品首演。


而在这两场音乐会进行的同时,音乐厅的外墙还上演了独一无二的灯光秀。





易北爱乐音乐厅外墙上的壮丽色彩幻灯表演 ? Ralph Larmann


易北爱乐音乐厅外墙上的壮丽色彩幻灯表演 ? Ralph Larmann


极具历史意义的原皇家货栈码头仓库、造型梦幻的玻璃外墙和公共广场成为灯光秀的绚丽荧幕。


大音乐厅里上演的音乐,转化成了各种颜色和形状实时投影于易北爱乐音乐厅外墙,令这座独特的建筑大放异彩。


而音乐厅本身就好像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如今易北河中会出现另一个倒影,却打破了汉堡原来德国一贯的保守和平庸


这个世界最美音乐厅成了用极其前卫的设计,向世界传播音乐浪漫的代名词。


新建成的易北爱乐大厅宛如迎风起帆的航船,屹立在易北河上


这座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由一栋废弃砖造仓库改造而成当今世界最瞩目的音乐场所,也成为了德国汉堡乃至世界上最让人期待的文化新地标


易北爱乐大厅还没有建成时候的宣传


拾起易北河上的一朵浪花


易北爱乐大厅仿若一艘巨大的玻璃船,栖息在仓库顶部。


易北爱乐大厅 全景


屋顶有着起伏的轮廓线,像海上涌起的无数浪峰,而外墙则由玻璃筑成,仿佛璀璨水晶,折射出天空、流水和城市的变化。


易北爱乐大厅 外墙 | Maxim Schulz


外墙上的每扇窗都是侧向开的,可以通风,还能避免强风直接灌入。


易北爱乐大厅 外墙 | Iwan Baan


而这些曲面有效减缓了易北河上的横风对玻璃幕墙的冲击,令它们在隔音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


易北爱乐大厅 扶梯 | Iwan Baan


走进易北爱乐大厅的过程就更加神奇了。需要乘坐一道80米长的扶梯,经过一个发光管式的隧道。


在到达建筑屋顶之后,视野一下开阔起来。站在广场上,宛如站在航船的甲板上一样。


易北爱乐大厅 广场 | Iwan Baan


绕广场走一圈就能看尽汉堡市全景——一边是教堂高耸的老城区,另一边则是欣欣向荣的易北河及其港口。


易北爱乐大厅 广场 玻璃 | Iwan Baan


广场四周遍布波浪状的透明玻璃能防风,但不完全密闭,让我们可以呼吸道易北河边的风带来的气息。


紧接着要进入音乐厅准备欣赏演出了,而最迷人的就是大音乐厅!


让所有指挥家着迷的音乐厅



今易北爱乐大厅的主人,也就是开幕音乐会的演出乐团——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NDR)。


他们以演奏德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著称,是德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而百年以来,他们主场却一直都是在市中心的莱斯音乐厅。


莱斯音乐厅


只可惜莱斯音乐厅是一幢巴洛克风格、带有两层包厢的'盒子'状建筑,这样的构造那意味着乐队和管风琴的演奏只有一个方向可以传递给观众。


易北爱乐曾经的首席指挥克利斯托夫·冯·多纳伊就抱怨:“在莱斯音乐厅,我们无法完整地表现马勒《第八交响曲》,所以我们宁可不演。'


可如今他说'在新的易北爱乐音乐厅

我们可以演绎马勒的全部作品……”


如果没有易北爱乐大厅的现代音乐厅360度结构,的确是无法有完美的效果呈现。而作为易北爱乐大厅的绝对核心,大音乐厅像一个晃晃悠悠的茧,内设1000盏手工制作的玻璃灯,悬挂在重达700吨的屋顶下。



不错,它是悬挂着的——音乐厅的钢结构与外部是分离的,它们通过缓冲弹簧相连。这样大大减缓了外部振动对音乐厅的影响。


易北爱乐大厅 大音乐厅 | Maxim Schulz


这个大音乐厅的舞台居于音乐厅中央,观众席由下至上一层层排布,由台阶连成一道道梯田般的风景。


观众席和舞台的距离均在30米之内,这也意味着,坐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近距离体验音乐的魅力。


易北爱乐大厅 大音乐厅 休息门厅 | Iwan Baan


有趣的是,大音乐厅顶部的座位最便宜,但在这里其实能享受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易北爱乐大厅 白皮肤 | Michael Zapf


为了呈现完美的音效效果,大音乐厅的每一寸墙面都覆盖了上图那样“白皮肤”。像洞穴中坑坑洼洼的钟乳石,这些崎岖的石膏纤维板反射出来的声音就很柔软。


而反射回声的舞台上方的天花板也是经过音效设计的,用一个倒吊着的、蘑菇形的反射板,还能作为舞台中央的照明灯具。


易北爱乐大厅 管风琴 | Michael Zapf


而这些穿插于观众席之间的管风琴,就更加特别了。它植入建筑本身,和墙面融为一体,化作建筑的一部分。


马勒《第八交响曲》又名'千人交响曲',因为马勒在首演时动用了上千人演奏,包括两个合唱团、一支交响乐团、还有管风琴


为了演出的音效考虑得如此周全,怪不得指挥先生会有当年那样的感叹。



世界值得“很贵的大家伙


易北爱乐音乐厅开幕之后,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名气。但如果千万问路的时候用'艾菲elbphi',可能汉堡人还是会用木讷的脸更加呆呆地看着你。


然而用'那个很贵很贵的玻璃大楼',可能他们马上就能指出它的位置了,因为他们称之为'那个很贵的大家伙'。


不过就算是你遇到的根本不是汉堡当地人,或许也能马上告诉你易北爱乐大厅的位置,早在竣工前他们还特地跑去维也纳炫耀了一番。


德国汉堡易北爱乐大厅全球巡回路演——维也纳


不需要讨论奇怪德国汉堡人为什么愿意花费那么人力物力来建造这样一座音乐大厅,毕竟任何音乐厅工程都是昂贵而耗时的。


易北爱乐大厅临水的设置、波浪状的屋顶,都不禁让人想起悉尼歌剧院当时建造的情形。


早在1959年破土动工,悉尼歌剧院原定1964年可以完工,预算为700万澳元。然后后来由于天气,人力等原因,一直到1973年方才开业。而它的成本也达到了1.02亿澳元(相当于2016年的近50亿人民币)。




况且如今的德国汉堡人早就已经为将来在世界音乐艺术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好了准备,保守和平庸的他们也会有一鸣惊人的时候。




如此耗费资源建造出来的音乐厅,真的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乐手们在音乐厅里的合影都愉快得飞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