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时退针后,穴位附近发生疼痛,应该怎样处理?(十七)

 滚滚车轮y 2017-01-14

针灸时退针后,穴位附近发生疼痛,应该怎样处理?(十七)

(十七)

问:退针后,穴位附近发生疼痛,应该怎样处理?

答:退针后,穴位附近疼痛时,也可以说是行针的后路症。凡是由于 刺针而引起的问题,可以按照治疗法则进行处理。例如因咳嗽而针风门穴,但退针后发生局部疼痛,且呼吸时尤觉显著,这是因为扎针深了一点,处理的办法是:针列缺、承山穴即可止痛。

问:怎样处理 针孔出血而起的疙瘩?

答:退针后,如果穴位上起了疙瘩,一种办法是:在疙瘩上再刺二针,并在同一穴位的监控穴位再刺一针,停十几分钟,或用平补平泻手法,就会使疙瘩消散下去的。另一种办法是:用三棱针在疙瘩上刺破皮肤,使血外流,也可使疙瘩逐渐消散。第三种办法是:让患者回去用热毛巾在疙瘩上热敷,也可促进疙瘩的消散。

针灸时退针后,穴位附近发生疼痛,应该怎样处理?(十七)

问:治病时,常用的有哪几种灸法?

答:灸治疾病,最普通也最方便的就是直接灸。这种灸法是:用多年的陈艾制成的艾绒(除去细枝节),用时把它搓为三至五分长(似枣核形的艾柱,上头尖形,易于点燃)。如果隔着鲜姜片,就叫做隔姜灸。隔着蒜片灸,就叫做隔蒜灸。把艾绒缠在针柄上灸的,叫做烧针尾。此外,还有艾卷灸与雷火针等灸法。

问:施灸时有无次序?

答:艾炙时,坐着取穴的就坐灸,睡着取穴的就睡灸,上下肢屈回的不要伸开,上下肢伸开的不要屈回。不然的话变更了姿势,穴位也就随着变动了。

先灸上部的穴,再灸下部的穴,引火下行。先灸阳经,后灸阴经。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灸背部,后灸腹部,这是引阳入阴的灸法。按照先后施 灸,就不致发生热燥 上火等 现象。如灸背部的穴位,应加灸两足三里穴,可以引火下行。

针灸时退针后,穴位附近发生疼痛,应该怎样处理?(十七)

问:施灸是在刺针前,还是在刺针后?可否不扎针只用灸?

答:施 艾灸前,首先要决定病情是否为灸的适应症。一般的说,久病寒症,宜于艾灸,应该先针后灸。如果属于气虚脉陷的,就不宜针,可只用灸。脉 陷为之阳虚,阳虚就宜于艾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