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月“科学”流言榜9月榜单

 晓峰书阁 2017-01-14
榜单如下


  以下为每月“科学”流言榜9月榜单


  1、流言:牛奶真正的生产日期藏于暗码中?


  来源:有网络文章称,牛奶包装的生产日期后有一组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暗码,它才是“真正的生产日期”。文章以“080510HDC8H”为例,说“公开”的生产日期是2008年5月10日,而后面“H”“D”分别在英文字母排序中列第八、第四,因此“HD”表示2008年4月,而第三个字母和数字代表具体日期,A1—A9表示1—9日,B0到B9表示10—19日,以此推之。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在于“延长”保质期,这是真的吗?

  真相:从市面上销售牛奶的包装上看,部分牛奶生产日期并未如网络传言那般标注,比如三元袋装早餐奶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标注为“20140825”,上市日期为“20140825J”,并没有所谓的长串“暗码”。而对于部分牛奶标注有长串暗码的,其含义究竟为何?记者分别致电三元、蒙牛、伊利等国内主要牛奶生产厂商,客服人员介绍说,生产日期后标注的是机器号和生产厂家代码号,虽然它和生产日期打印在一起,但二者没有直接关系,它主要是用来区分牛奶是由哪个生产厂、生产机器生产,以明确相关责任人。


  2、流言:智能电表可以人为调快?本身也耗电?


  来源:有网络传言称,“电表大都是由电力公司统一购买后安装给用户的,有的电力企业私下要求企业在生产电表过程中将电表调快,否则,就会以你的产品不合格而拒绝收购。”此外,“电表本身的耗电,也计入了居民电费”,这是真的吗?


  真相:智能电表从生产到安装到居民家庭,整个过程有多项检查,人为调快根本无法实现。有关部门对每只电能表均依法开展强制检定4类18个试验项目,相关检定结果经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复核,保证全部检定合格。电力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一情况也不存在。

  市电能表计量检定中心标准量传主管赵成现场画了一张电路图,并解释称:智能电表本身的各项耗电不计入居民用电,而是计入了公共电网的传输损失中。


  3、流言:吃了鸡蛋不能喝豆浆?


  来源:网络上有关鸡蛋的禁忌也越来越多,比如说鸡蛋不能和豆浆一起食用,会影响营养吸引,这些是否可信呢?

  真相:豆浆里面的胰蛋白酶抑制物、胃蛋白酶抑制物,的确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但是当豆浆被煮熟后,里面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已经被灭活,并不会阻碍对鸡蛋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所以说,豆浆一定要煮熟了才能喝,最好是煮开后,继续用小火慢煮10分钟。但是,食用豆浆冲鸡蛋花时还是要慎重,因为鸡蛋产出后可能会被沙门氏菌污染,当温度若不够高,杀不死鸡蛋带有的菌,而如果人体摄入一定量的含沙门氏菌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


  4、流言:孩子常喝饮料会得白血病?


  来源:一篇“残害许多孩子得白血病的真正凶手终于被揪出来了!”的文章在微信等传播平台大量传播。文章指出,如果只喝饮料不喝水,饮料中的甜味素进入骨髓,大量的甜味素很难降解,容易堵塞骨髓网,进而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血病。


  真相:美国科学家曾在小鼠身上做过实验,检测三种人类常用的增加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实验发现正常的人体是可以吸收甜味素代谢成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不会积存,而且并没有依据显示甜味素会引起大肠紊乱,不过,苯丙酮尿症患者例外,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苯丙氨酸的代谢酶,因此被限制摄入甜味素。那么,大肠紊乱了,就会造成血癌吗?

  事实上,大肠算是人体的最后的消化器官,食物到了这里就剩残渣了,大肠再吸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其余的转化为粪便排出人体外。如果大肠紊乱了,会造成便秘和腹泻,但它和造血功能障碍并没有直接关系,跟血癌更没有关系了。


  5、流言:空心菜里有蚂蟥?


  来源:有一种流传的说法,说空心菜里有蚂蟥,如果误食了蚂蟥,会被其寄生在体内,真的吗?

  真相:那么误食确实可能成为蚂蟥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一般炒菜时的温度都是很高的,就算是生命力顽强的蚂蟥,也很快会死亡,由于蚂蟥本身也作为中药,其对人的身体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要是不小心吃入未被杀死的蚂蟥,进入胃里面,由于胃液里的胃酸属于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空腹时,人的胃酸较高,pH值在2以下,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上升至3.5。因此说蚂蟥会寄生在人体内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性的。


  6、流言:跳一跳,结石消?


  来源:发帖人分别讲述了自己四颗结石的排出途径:多喝水原地跳,出来了两颗,玩臂力器,一使劲又出来一颗,还有一颗是和别人打架时排出的。并得出结论,关键是运动,动一动就排出了。网传这个偏方靠谱吗?


  真相:尿结石全称是泌尿系统结石,指的是在泌尿系统内因尿液浓缩沉淀形成颗粒或成块样聚集物。常说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路结石都属于尿结石,对于尿结石来说,可以进行跳绳锻炼来帮助结石排出,但是适用面较窄。专家建议,中青年患者若是结石位处肾的上级、中极或是输尿管,而且身体素质较好,平时运动较多,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跳绳,并多喝些水,的确是有助结石排出,但若是位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不建议采用这招排结石。盲目跳绳是很容易引起压缩性骨折的。


  7、流言:市场出现注水螃蟹


  来源:近日,微信朋友圈有帖子称,大型批发商使用针管从螃蟹的肚脐处、蟹腿的关节处向海蟹中注入一种海水和化学药水的混合物。如果注入淡水,螃蟹马上就会死;如果是注入海水,本身螃蟹体内是可以容纳部分海水存活的。另外,化学药水主要是提高螃蟹的活动能力,相当于兴奋剂类型的化学药物。

  真相:螃蟹注水完全是不可能的情况。往螃蟹体内注射液体,其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进而导致各个脏器失水萎缩或者吸水膨胀从而致死,这个过程是相当迅速的,因此商贩不会用注水的方法增重。专家表示无论注水还是部分网友怀疑的“兴奋剂药物”,螃蟹都会快速死亡,而死蟹经济成本更低,商家得不偿失。至于螃蟹身上出现的“针眼”,可能是同类争斗、对抗天敌和捕捞、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口。


  8、流言:放生牛蛙是“行善之举”?


  来源:在一些动物保护者眼里,吃牛蛙属于“杀生行为”,他们中不少人选择购买活牛蛙然后放生,认为这是行善之举。


  真相: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牛蛙是极其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被世界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唯一的脊椎动物。牛蛙对生物多样性危害很大,成年牛蛙能吞食比它个头小的任何生物,包括昆虫、蛇、蜥蜴、小哺乳动物、鸟类等,由于它们食物广泛多样,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繁殖速度远超本地蛙类,加上没有天敌,一旦进入人类活动较少的自然环境,很容易种群化发展。更有专家直言,如果有两只异性牛蛙进入一片一亩左右水塘,熬过冬天繁殖一年,足以消耗光水塘里的所有生物,让水塘变成死水,非常可怕。


  9、流言:沐浴乳恐诱发乳癌?


  流言:最近一条微信内容广为流传,一种叫做Paraben的成分藏在沐浴乳中,就是用来抑制沐浴乳变质的防腐剂。由于Paraben不会造成皮肤病变,所以一般人使用都不会有症状,但一旦超过十年,就可能诱发乳癌,小孩子皮肤解毒力很弱,也千万不要碰触!


  真相:国内一般把Paraben译为防腐剂或灭菌剂,常被当作各类防腐剂的总称。只要是国家批准生产的,Paraben含量就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其会致癌。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方云教授表示,Paraben的化学名称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商品名称为尼泊金酯,是该类防腐剂的总称,它们具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沐浴乳作为液态产品含有尼泊金酯成分,是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只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相关化妆品卫生规范执行,尼泊金酯含量就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人群可以安心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