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多观:揭秘祖天师24治中地位尊贵、意义深远的真多治

 圆二书斋 2017-01-14

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我们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参赛作品,犹豫的小伙伴赶快来投稿吧!切记要未经任何发表的原创稿件,而且我们会保留修改权哦!

详情点击道化天下,世界玄同 丨2017“玉蟾杯”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通启



天师道创立后,将李家道这个汉末蜀中流传较广的方士集团进行收编规范,建立了昌利治,并用真多治来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所以可见真多治在二十四治中尊贵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


文/吕山妙



古真多治道观(上)


一、引语


自黄帝问道广成子,到老君西出函谷关留下洋洋洒洒五千言,再到祖天师蜀中创立天师道度化众生,道教历史渊源流长。而金堂在道教历史上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定位


祖天师在蜀中创立天师道,在金堂设立了重要的传教点——真多治和昌利治。其中,真多治是祖天师创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的第八治。


祖天师在蜀中创立天师道,在金堂设立了重要的传教点——真多治和昌利治(资料图)


据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曹学佺(1574-1646年)所著《蜀中广记·二十四治图》记载说:“真多治,山在怀安军金堂县,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灵芝草、神药,得服令人寿千岁。山高二百八十丈,前有池水,水中神鱼五头。”即是今天的成都市金堂县县城赵镇以北10公里火盆山。


先秦时期蜀人李脱,又名李八伯,修炼活了八百岁,故被称为李八百,他的妹妹李真多在此山修炼得道,此山因名“真多山”,此治也故名“真多治”。



古真多治道观(下)


三、李真多事迹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载:


“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随兄修道……老君与玄古三师降授以飞升之道……今有真多古迹犹在。或往来浮山之侧,今号真多化,即古浮山治也。”


据《金堂县志》载:


“治城东有金堂峡,鳖灵所开,高峰插云,奔波如驶,自三江镇汇川西诸水出峡口,传呼为葫芦口有石绝类艅艎,横杈江心,相传昔有仙女得道尸解,沉金船于此,又名金龙船,亦曰金姑船。天然造设,不假斧凿,亦奇静也。岸侧有仙女冢。山后有仙人井。”


真多祖师遗迹不光在真多治有,昌利治也是有的,据《金堂县志》载:


“昌利山,在治东北十三里。下有石室,可容百人”仙女洞,在昌利山下,一名龙洞。《名胜志》云:“昌利山有石室三门,容数十人,今人呼为三龙洞。”提到昌利治不得不说一下昌利治的来历。


真多治在二十四治中尊贵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资料图)


四、昌利治


昌利治为二十四治中八治第一,旧时为李家道所在之地,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提出“李家道起源于四川”。而李家道所信奉祖师就是妙应真人之兄李八百。


据《逍遥墟经》载:


“李八百,蜀人,名真。居筠阳五龙岗,历夏商周。年八百岁。动行则八百里,时人因号为李八百。或隐山林,或居尘市。又修炼于华林山石室,丹成还蜀中。周穆王时,居金堂山,蜀人历代见之,号紫阳真君。”


天师道创立后,将李家道这个汉末蜀中流传较广的方士集团进行收编规范,建立了昌利治,并用真多治来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所以可见真多治在二十四治中尊贵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


五、真多观


真多观古而有之。据《金堂县宗教志》载:


“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幸蜀时,游三学山途经此山,当时金堂多水患,见浮尸遍野,心生悲悯而发宏愿在真多山(即古浮山后谐音错叫普度山)真多治道观拨银敕建护国龙王殿祭祀龙王,保此方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延至明末清初毁于战火。”


今为纪念真多祖师和应真多山之名改为真多观。


道观文物雕版所载“清道光元年直隶靖州玄妙观道正司委派陈本青道长驻锡住持。”


六、金液宗祖庭


真多观又为道教金液宗祖庭。据传,妙应真人在海上遇飞阳君得授太乙火符刀圭之法,后感金仙祖师曾在此虔诚修道,遂降授火符之法。今金仙祖师修行石洞旧址及碑记仍在。后金仙祖师传丹法于华阳真人。钟离祖师又遇华阳真人授太乙刀圭火符丹法(见《逍遥墟经》)。如此使金液宗开为一派。(编辑:孟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