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在萨伦伯格机长将那架尾号为N106US的A320-214飞机,落在哈德逊河里四个小时多后,19:40许,工会代表Amie·Gentil走进房间,向接受了评估和生命体征检查的萨伦伯格机长证实了“155”确认无误。 萨伦伯格机长在回忆录中说:“我记得自己长长出了一口气,记不清笑了没有。我已精疲力竭,实在没有力气欢跃庆祝一下了”。 电影中汤姆汉克斯大叔的这一段细腻的表演也确实相当传神,直入人心。但根据萨伦伯格机长自己的说法,本尊可能更“淡定”点,包括他在电影拍摄完成后说过,他自己在那经典的208秒中的表现,比汤姆汉克斯的表演要从容一些。 确实,听了CVR录音就会知道,除了在发求救信号说错一个航班号外,整个208秒的通讯和驾驶舱喊话语气都相当平稳,没有急躁,没有慌乱。简直比我们模拟机飞行还淡定,萨利大叔的心理素质非常强大。 “155”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相信对每一个经历过事件的机组或是旅客,还是救援人员,或者是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是不言而喻地。那时关在“小黑屋”的管制员帕特里克的反应是“如释重负”,而萨伦伯格机长本人说:“我觉得压在我心上的整个宇宙之重顷刻之间烟消云散”,我相信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 “我们没能挽救那架空客320飞机,它已经沉入河底。但飞机上的人们都将与他们的家人团聚。全部,155人,一个都不少。” ------------我是感性和理性的分割线----------- 现在来看看155人的具体情况! 事件中,5人重伤,95人轻伤。表格中重伤(Serious)的定义是: (1)受伤后7天内需要留院观察48小时以上的; (2)除了手指、脚趾和鼻子外的任何部位骨折; (3)严重失血或神经,肌肉或肌腱损伤; (4)涉及任何内部器官的受伤; (5)二度或三度烧伤或者超过皮肤面积5%的烧伤。 本案中受伤最严重的当属尾舱乘务员Doreen·Welsh,飞机的非结构部件FR65,由于着水时的冲击力,穿透地板,在多琳的腿部形成了一道很深的血口。但是遭遇了着水时的冲击力和因被涌入的冷水浸泡,多琳并没有注意到她自己的受伤,直到尽职尽责的完成撤离任务后。 四名受伤的旅客中的三名是在飞机着水的刹那,由于冲击造成的受伤。有两名女性旅客采用了安全卡上的标准姿势还是受了伤,是因为这种标准防冲击姿势对于新的抗16G加速度的刚性座椅靠背可能并不适用。 还有一名重伤旅客和95名轻伤旅客受伤原因在报告中没有详细提及,根据有限的信息推断如下。 撤离时L1门打开后,滑梯没有自动充气(原因不明),在乘务员手动放出滑梯的间隙,有一名旅客直接跳入了水温2°的河中,他原本想游到岸边,但冰冷的河水很快让他改变了主意; 机组5人在内的64人由前舱门撤离飞机,而多数旅客由翼上出口撤离飞机,站在两侧的机翼上,由于缺乏指导,没有将翼上出口的安全绳拉出。而冰冷刺骨的河水很快漫过他们的膝盖,机翼上非常滑,多人失足掉入河中; 剩下的旅客也不好过,由于低温(气温零下6°)和受冷水浸泡,体温下降,慢慢开始支持不住。后来,旅客在调查中被询问,救援船只赶到前时间过去了多久,有人估计有15分钟或者更长。而事实上以前说过了,只有不到四分钟,总共救援时间也不过20分钟,155人就全部离开了飞机,N106US开始沉入哈德逊河中。 NTSB认为事故生存率这么高的原因为: (1)事故发生时飞行机组的决策及有效的机组资源管理; (2)飞机配备了延伸跨水设备,如救生衣和载员量更高的救生筏等等,即使它不是必要的装备; (3)客舱机组快速有效的组织撤离; (4)事故现场离救援人员的距离和他们立即展开的适当地救援措施。 萨伦伯格机长的决策、操纵技术、CRM技能在“哈德逊河奇迹”中起到的作用,占多少比例,是无法准确测算,但说他是关键一环,我想应该没人会有疑问。 萨伦伯格机长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自己可能并不在乎这个,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他身上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吧。 飞机停下来不到几秒钟,斯基尔斯开始做紧急撤离检查单。但萨伦伯格机长决定不去理会这些水中迫降无用的事情,拉开驾驶舱门,宣布了撤离。 部分旅客撤离时,带了漂浮垫,但不知道这架飞机还有救生衣;很多旅客离开客舱,才发现外面气温太低,被冻的瑟瑟发抖。于是萨伦伯格机长和组员们忙于将救生衣、外套、大衣和毛毯从客舱中递给他们。 机组迅速的组织了旅客撤离,从开始撤离到最后一名旅客离开飞机只用了3分半钟,对于当时的条件实属不易。 旅客撤离完后,萨伦伯格机长前后巡视了两趟,才跟坚守到最后的副驾驶斯基尔斯和乘务员唐娜登特准备离开飞机。他将客舱前部的ELT取下,取走了大衣(后来给了旅客),飞机维修记录本,其它东西都没有拿。包括在候机楼买的金枪鱼三明治和那张幸运纸条: “A delay is better than a disaster” 坚持最后一个离开飞机登上救生筏,又是坚持最后一个离开救生筏登上救援船,萨伦伯格机长说他自己只是在遵守职业操守:旅客优先。 ------------我是感性和理性的分割线----------- “时也势也,命也运也”,这话只能说一半。萨伦伯格机长不会想到起飞后这么短时间就会遭遇鸟击,遭遇鸟击后直接失去双发动力;他不会知道舍弃了“不可企及”的跑道,反而保全了所有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不会知道事后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而他和他们将很快成为一段传奇。虽然萨伦伯格机长和他的“155”在故事开始时看似不太顺利,但通过共同努力和他人的援助,“不抛弃不放弃”,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坐在紧急出口边12F位置的Eric·Stevenson,曾经历过一次死里逃生,那架767的飞行员错误的关停了两个发动机,埃里克连遗言都留好了,幸好发动机在最后关头又重启成功。没想到鬼使神差又坐上全美1549,他又一次留好了遗言。他说他没有恐惧感,只有点隐隐作痛的悲伤... 下面这个视频是一个叫Ric·Elisa的旅客事后感言,他的位置是1D。我想他的想法,相信其他旅客和听过或没听过“哈德逊河奇迹”这个故事的观众也会身同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