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分享】“人小鬼大”的枕下肌群

 xyf4345 2017-01-15

各位同学大家好,

无添加,零噱头,

也是朱国苗老师的课程内容整理,

建议观看时长——3~4分钟。


好了,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先请出我们今天的主角——枕骨下肌群,


枕下肌群位于枕骨的下方,寰、枢椎的后方,头半棘肌的深面,作用于寰枕及寰枢关节。


枕下肌群,一边四块,两边八块,分别是:


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


头后大直肌和头后小直肌,

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的外侧部。


头后小直肌亦呈三角形,较小,居内侧,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部。


两块肌肉作用相同,收缩会使头部转向对侧。

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上方的骨面,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斜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并屈。


枕下肌群共同作用是使上颈椎后伸。

小课堂:


上颈椎是指枕骨、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各椎体之间没有椎间盘结构,活动方向异于下段颈椎。


寰枢关节的旋转角度可以达到45~47度,基本承包了颈椎的旋转活动度。


据此也可以推测,只有连接到此处的结构才会影响到颈椎的旋转,不连接到此的肌肉是不会也能够影响旋转的。

枕下肌群占得地方不大,作用却不可小觑。

首先是“敏而好学,精益求精”;

枕下肌群的神经支配高度密集,每个神经元支配的肌肉非常少,为3-5根肌纤维,每克肌肉组织中有36束肌梭,鼎鼎有名的臀大肌每克中仅有0.7束肌梭,这些肌肉张力可迅速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精确调整头颅的位置。


我们很多人在照证件照时头总是摆不正很可能就与此有关。


其次,“位卑未敢忘忧国”;


枕下肌群虽然只占据了很小的解剖位置,但是对于全身的意义非同小可。


这是因为枕下肌群组织中有大量的牵张感受器,当人们用眼睛和内耳水平地引导头部方向时,会对枕下肌群产生一定的张力(其实任何眼睛转动都会在这些枕骨下肌群产生张力的变化),而大脑则自其无数的牵张感受器中读取之,接着反射性地指示其余的脊背部肌肉,组织颈部以下的整个脊椎,因此枕下肌群又被认为是整个脊背部的功能中心。


最后,“牵一发真的动全身”;


枕下肌群连接着从眼球动作到大脑到脊背部肌肉的信号传入和输出及动作协调性,可以说如何使用眼睛,特别是如何使用颈部,决定了背部肌肉的张力形式。


在临床中很多时候松解枕下肌群往往成为解决肩胛、腰背甚至臀部顽固问题的关键。颈椎功能障碍和头痛患者中,枕下肌群最容易出现紧张而导致上颈椎处于后伸位,触诊枕后软组织可触发头颈痛,还可发现这些软组织出现增厚、紧张和广泛压痛改变,严重者枕下肌群可发生明显萎缩。

基于解剖基础,

我们可以对枕下肌群进行触诊。


让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首先用手掌托住其枕骨,将食指置于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之间(大多数患者就是位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以拇指固定其颅骨,并让患者头部抵抗阻力转动,即可触到头下斜肌


继续用手掌托住其枕骨不变,手指置于枕骨下并屈曲手指末节使指尖指向自己而非天花板,缓慢游过斜方肌和半棘肌以到达这些深层的小肌肉,使自己的小指接触床面,双侧无名指靠近枕骨中线,其他中指无名指和食指依次向外沿枕骨底部排列,并根据医生的手和患者的头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以中指左右弹拨并与明显突出的头后大直肌相接触,位于中指内侧的无名指则与头后小直肌接触,位于中指外侧的食指则刚好位于头上斜肌上。


之后,可以对枕下肌群进行弹拨松解。


嘱患者收下巴,头往治疗师的方向用力,可以更明显的感到效果。


还可以对枕下肌群进行拉伸。

收紧背部、腹部,保持直立,双手自然放于枕后,下巴微收,然后头部向后上方用力顶,双手保持不动并与之对抗。

后记:


枕下肌群是肌肉小,作用不小的肌肉,

是解剖位置高,临床地位也高的肌肉,

是脊背部肌肉的领导,

也应该为我们的临床提出引导。



喜欢,别忘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