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个例子教你突破思维局限,用生态思维改善企业经营现状

 小刚刚图书馆 2017-01-15
原创 2017-01-14 劳莘 笔记侠



劳莘教授 | 创办了开锐管理咨询(KRC)从事企业管理咨询16年,专长商业模式创新设计、转型战略设计、市值成长规划等领域,是“发现-创新-投资”商业模式创导者。

周杰老师丨开锐管理咨询(KRC)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畅销书《电商团队管理》、《重塑商业新生态》作者;曾任快消品公司电商总监,带领团队超越宝洁、联合利华取得洗衣液等三大类目全网第一的业绩。

笔记之前,请先思考:


  • 如何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

  • 生态系统下的个体是什么关系?

  • 浦东机场生态驱鸟说明了什么问题?

  • 大连獐子岛营造生态养殖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商业模式

在前面的文章中(详情可点击:看清这个资源流动模型,可破解企业生死劫数),我们谈到商业模式的哲学观是提高资源向价值的转化效率。那么要提高资源向价值的转化效率,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与重塑企业的生态系统,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这是我们设计商业模式的方法论。

在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中,我们研究如何构建更有利于企业生存的环境,我们把商业社会比作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相互依存,不断有新的物种加入进来,也不断有老的物种衰退下去,衰退的物种又为新的物种提供了养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生态系统概念,理解如何通过改善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而提高企业资源向价值的转化效率,今天我再给大家来详细讲两个生态学上的例子。

一、生态驱鸟,

让鸟儿远离浦东机场

1996年正值浦东机场规划选址之际,参与选址的鸟类学家提出,浦东机场东侧有一片约300米宽的潮带,由于本身选址在海边,占据了湿地,又正好处于东亚及国内沿海多条候鸟迁徙路线上,高峰季节鸟类活动数量可达2万多只,无疑对飞行安全是一种巨大的隐患。如何把鸟适当地引开,保障航班正常运行,这是当时摆在浦东机场面前的一个难题。


机场方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传统的方式——打鸟和驱鸟,他们成立了打鸟队,根据机场员工回忆,“鸟多的时候,不仅科长要去打鸟,连分管运行保障的老总也要去指挥打鸟”。兴师动众,效果也不好。驱鸟也是如此,五花八门的坐地式煤气炮、电脑声学驱鸟装置等,主要原理是通过制造噪音、强烈反光和特殊气味,来起到驱逐鸟类的目的。

专家否定了这些做法,因为鸟类的耐受度会越来越高,机场投入的驱鸟成本尽管越来越大,却始终也无法把它们赶尽杀绝。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浦东机场在生态专家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种新的驱鸟方式——生态式驱鸟。

生态式驱鸟的措施,首先是把浦东机场周边适宜鸟类生存的环境去除。我们都知道,鸟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食物、栖息地三个方面。围绕这三方面,浦东机场做了以下的动作。


一是排水;

浦东机场将飞行区60多公里排水明沟、调节水池都安装铺设了地网及绊鸟绳,排空围界外围区域水塘,定期整治跑道周边环境,保证地势平坦以免积水。

二是杀虫;

他们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季节及虫情变化科学使用农药,终于将昆虫及土壤动物的数量持续控制在低位状态。

三是治理植被。

把高大树木种植在距机场150米以外,机坪跑道旁的草的高度保持在200~700毫米,让鸟类无处筑巢。这样一来,吃、喝、住三要素都被控制住了,来机场周边的鸟类自然就减少了。

生态式驱鸟的另一个措施是“种青引鸟”。


在浦东机场在东侧15公里的九段沙湿地,主动培育起了一个新的生态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和东海的交汇处,正处于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上。浦东机场投放重金,先后种植芦苇600亩、互花米草772亩,营造出了一个植被繁茂、饵料丰富、没有污染的鸟类天堂。改造后的九段沙湿地,至少分流了浦东机场七成以上的迁移鸟,已经成为春秋季鸻鹬类及冬季雁鸭类的重要栖息地。

当浦东机场通过改变和重构机场周边生态系统的方式来驱鸟和引鸟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这个系统下,每个个体是互利共生的,浦东机场在周边拥有了一个生态公园,鸟类也有了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飞行的安全更有保证,

二、大连獐子岛:

不造产品,造生态系统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是中国水产业里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它的生态海洋牧场模式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水产业乃至世界渔业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老牌企业,大连獐子岛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从“靠海吃海”到“耕海养海”的过程。


大连獐子岛

上世纪80年代,大连獐子岛和其它传统的海产品养殖企业一样,一直是用高密度的围堰及浮筏吊笼养殖单一物种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围起一片海域,在里面密集地布上网兜、浮筏和吊笼。

当时獐子岛主要的养殖品种是海带和扇贝,海带养殖方法简单,但是由于价格低廉,经济效益不高。扇贝价格虽然略高,但是受环境、病害影响很大。而且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当一大片区域只生长一种生物时,这种生物在短暂的爆发式繁殖后,会快速变得脆弱,甚至消亡。

獐子岛所在的长海县就曾经历过产量的大起大落,这种情况促使獐子岛开始思索如何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

于是,他们做出了“压缩浮筏养殖规模,扩大底播增殖面积”的战略性调整。所谓底播增殖,就是在适合的海域按一定的密度投放适合的海产品苗种,使之完全在海底自然生长、不做任何人工处理。

这在当时显得非常疯狂,因为海洋环境变幻莫测,没有浮筏、吊笼和围堰的保护和限制,将苗种直接洒向大海的做法,在传统养殖户的眼中等同于拿钞票打水漂。然而两年后,第一批底播养殖的捕捞结果让人惊喜,不但苗种存活率达到了三分之一,质量也达到了野生海产的水平。

此后,獐子岛一反传统养殖模式,发展“政府+银行+科研机构+公司+农户”的“五合一”的订单渔业,实行“耕海牧渔”的生态养殖,不再追求单一品类产品产量最大化,而是效仿农业的间隔种植法,大力发展与海域环境相协调的底播增殖,让海参、 扇贝、鲍鱼和其它相互关联的物种在海底共同自然生长,逐渐构建出一个均衡的生态体系。


在这个系统里,可以利用一种生物的废料来养殖另外一种生物,降低了饵料的需求量,还避免了单一种类的养殖所造成的过度消耗海床的情况 ,因此无需定期更换养殖区域。生态式养殖带来了惊人的利润增长,2006年獐子岛集团上市,被誉为“海上蓝筹”。

从上面两个生态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当我们想通过改变某一因素来改变生态系统中某一角色的生存状况时,效果往往是顾此失彼,因为整个系统会失衡。只有通过从整个系统的整体观来改变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角色,让整个生态系统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这个生态系统才能重回繁荣的发展状态。

同样,在商业环境中也是。商业模式必须从底层系统考虑问题,给企业塑造一个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才能改善企业的经营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