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中总是离不开手机或是手表的,课上睡了一觉之后,总得看眼时间,瞧瞧到了个什么时辰,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去食堂吃饭,要是去得太晚,又要端着盘子和别人拼桌了。 大概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古人这生活过得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手表没有手机,连吃饭都没个准确时间,也太没有时间概念了呀。不过说到底,古人的脑袋上到底悬着个大太阳,定个大概的时间倒是比现在还顺手一些。 天色计时法 古人对于计时法的运用非常巧妙,除了日常生活,同样能运用到古诗词的创作中。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和着诗词优美的韵律却又大概定位了一个时间点,清晨清冷的意境就这么烘托出来了。 与之相同的更有《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 ![]() ![]() ![]() 这几个例子运用的就是天色时法: ![]() ![]() ![]() ![]() 干支纪时法 ![]() 干支纪时法 ![]() 此外更为我们熟识的就是子丑寅卯了,就算对这方面知识没有兴趣了解,也免不了在四大名著或是其他古典著作中大概见过,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这就是干支纪时法: ![]() ![]() ![]() ![]() ![]() ![]() ![]() ![]() ![]() ![]() ![]() ![]() ![]() 夜间更鼓纪时法 ![]() 除去以上两种平时多少都接触过的纪时法,还有一种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纪时法,这种纪时法和我们常提的打更人有关。如“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半夜三更。 ![]() ![]() ![]()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中见到的打更人形象 ![]() ![]() 关键词:纪日法 ![]() 纪时可以使用干支,而纪日法的其中之一也是干支纪日法,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心血来潮给自己崇拜的某个古人写封信时,用这个方法落款多贴古时候的地气啊。 ![]() ![]() ![]() ![]() 言归正传,掌握干支纪日法的意义当然不是撑撑门面卖弄一下这么浅显,作为延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它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相传它是黄帝时代大臣大挠发明的,但事实上,这是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且干支纪日法,从商朝便已开始,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是我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我们大可去了解、学习。 (左上角为刻有干支的殷朝牛骨) ![]() ![]() 古代干支纪日法用途很广,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份,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 ![]() ![]() 此外,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做胐(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就是指望日的明月说的。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所以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大致掌握这些纪日法和纪时法,是有利于我们欣赏古代诗歌文献的,也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古时候的风土人情,体悟曾经盛行的文化。我们总可以在这种奇妙精细的换算中,感悟到与现代科技不同的美。 END 这里是正文后的小内容 缉熙算数小课堂开课啦 ![]() 孩子数学老不好,多半是废了……怎么办? 来缉熙算数小课堂跟我们一起学算数吧! ![]() “不查万年历,日柱早知道” 干支纪日法在古代对一些记忆力不好的古人来说,是学习历史一种比较方便的记录年代的方法,因为可以推算。另外,无论你学文学理,大可先来感受一下这个精妙的换算: ![]() 1.1 符号意义 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 (*注意: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 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 取整数值 u:s除以4的余数 m:月基数 d:日期数 x:世纪常数 1.2 世纪常数 数学不好的小编见到算式呵呵一笑 ![]() 现将17世纪至26世纪一千年间的世纪常数x,对应列表如上图 1.3 月基数 月基数m,即为前几个月的日数总和除以60的余数。 详见下表: ![]() 例:计算1949年10月1日即建国当日的日柱, 则有s=49-1=48;u=0;m=33;d=1;x=15, 将各项数据代入高氏日柱公式可得: r=12*6+5*(12*3+0)+33+1+15=301 故301除以60的余数为1,即当日的日柱为甲子。 ![]() 小编 ![]() 这就是简单高效的干支纪日法的转换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呢? 你猜 ![]() ![]() 吃瓜群众 END ![]() ![]() ![]() ![]() 缉熙,光明也。 ![]() 图文整理 | 策划部 排版编辑 | 策划部 ![]() ![]() |
|
来自: 梦回唐朝0ony8a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