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回罗行,这些丹灶人,有说不完的故事,想告诉你……

 多多金星 2017-01-15


漫步老街、穿梭巷道、回首往事……重新丈量罗行圩,心中感触最深刻的,或许是在此生活近半世纪的长者们,这里是装满他们年轻回忆的“宝盒”,故地重游时一帧帧画面浮现脑海。

一名80多岁的长者站在罗行圩竹器社编织者的合照面前,手指颤抖地指着泛黄的照片里穿着工衣,笑得灿烂的年轻面孔,“这个人就是我!”长者向后人指出半个世纪前的自己,目光凝聚于老照片。



“游走在昔日曾那么熟悉的街头巷尾间,仿如前半生所历一一重现,含着泪在缅怀和感慨中走过千步万步。”一位叫做“明儿”的游客,重游罗行圩之后留下一段感慨的语言,或许他在罗行圩有道不完的情、说不完的事、剪不断的缘。

“印象·罗行”丹灶镇首届竹编文化节正在举行,充满历史味道的旧街重新盘活,带领街坊重温罗行圩曾经的岁月痕迹,感受它独具风情的百年古韵。

黎应仪:昔日南海首条标准街的故事

今年86岁的黎应仪,生在罗行,长在罗行。“以前的罗行圩分成上圩、中圩和下圩,人们多集中在中圩做买卖。”黎伯回忆道,每逢圩日中山街都人山人海,每家每户都拿出自家手艺编织的竹器到圩市摆卖,整个集市站满了各式商贩,米油肉菜、布匹杂货等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黎应仪

“当时的中山街最兴旺时,仅是茶楼就有5家,包括广东茶楼、广州茶楼、三元茶楼、巨馨茶楼和中山茶楼。”黎伯介绍,整条街聚集着百余店铺,除了茶馆、米铺、典当铺,还有烟行、旅店和打铁作坊等。每逢农历二、五、八日,有人来买卖,有人来喝早茶,有人来“趁圩”,非常热闹。


林伯:赶回罗行圩,追忆旧时光

这次文化节活动将曾经繁华的罗行圩供销社旧址重新打理,搜集摆放了往昔的原物和资料,100多平方米的平房俨然成了一家供销社博物馆。



在采访当日,记者遇到了专程来罗行竹编文化节观看“世界最大竹萝”的原供销社几位领导,于是就在展馆内听取了他们介绍。


一位曾经在供销社工作的林伯告诉笔者,在那个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供销社在每一个罗行人心中,都有着特别的地位。“那时,从耕种用的化肥、农药和农具等,到生活上的吃穿住用,街坊们都能在供销社找到。”林伯感慨。



如今,对于早已淡出人们生活的供销社,罗行竹编文化节用展览的形态,将其以另一种形态“化蝶重生”。

麦挥扬:带头开拓竹编市场

罗行圩每户人家都学会了编织和创新竹编,结合当时竹编手工艺的需求,南海县供销社组织建竹编厂,从而扩大竹编生产、壮大竹编事业。竹编手工技艺已掌握在罗行人的手里,但是竹子毛料要怎么引进呢?这在当时成为了一大难题。



麦挥杨儿子麦中信

当时,罗行人麦挥扬被推荐为领头人,带领村民们到竹子产量较多的森林里砍伐,为罗行圩提供足量毛料以供村民编织所需。“听说森林里面有土匪和华南虎,太危险了!”由于对森林不了解,许多村民对此表示不认可。



“我将带上妻子一起前往森林。”麦挥扬坚毅的决心和勇气打动了街坊们,罗行圩村民、九江镇等近千名手工艺者便带上工具,选择和他一起前往广宁、新会、韶关等地采伐竹子。


找到足量的竹子后,麦挥扬带队寻找水源,按照高低差的自然水流特点,将砍伐的青竹以竹篾或山藤扎成几十支一束,再把束扎成厚厚的排,首尾相连牢固,经江顺流而下,保证了竹器生产的原材料供应



充足的竹编毛料和编织技巧是建立竹编厂的基础,考量一个厂是否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运营管理。年轻时期的麦挥扬曾到广州参加工会培训,学习各类知识,其中便包括企业运营。麦挥扬开始为南海县供销社组建竹编厂而到处奔走,将竹编器具不断向外销售,壮大罗行圩竹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麦挥扬带领罗行圩竹编发展兴旺,贡献巨大,却常会愧疚于家庭角色的缺位。麦挥扬的儿子麦中信却表示很理解父亲,将父亲视为自己一生的学习榜样,父亲的经历在成长道路上不断鼓舞着他,要学习父亲那敢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认真工作,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断创造财富。



这或许就是罗行圩竹编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将这份吃苦耐劳的韧劲不断继承,弘扬竹编发展蕴含的创新精神,从而引领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这份精神不仅仅是影响了麦中信一个人,而是感染了千千万万个罗行后代人。

传统延续“化蝶重生”

竹编在罗行人心中的分量是不可估量的,它是经济来源的重要保障,百年来维系着代代相承的罗行人,亦是一个发展创新的载体。“印象·罗行”丹灶镇首届竹编文化节盘活了罗行圩旧街风貌,将旧时代的产物注入新鲜血液,传承竹编浓厚的文化内涵,让罗行圩再次活化成新时代的产物,让这份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印象·罗行”丹灶镇首届竹编文化节仅是丹灶创新发展中的一部分,也是推动金沙岛文旅成长的动力。丹灶高标准打造“一岛两湖”,深入提升生态竞争力,建设生态产业新城、和谐有为丹灶,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




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丹灶将挖掘更多像罗行圩一样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村居,如仙岗村、棋盘村、沙水村、和平村、银河村等,推动所有村居共同建设美丽文明村居。怀旧经典村居元素注入创新现代理念,打造出一张张各具特色的丹灶名片,让丹灶这个创新小镇在创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怀旧而潮流的姿态,展示出丹灶独树一帜的小镇魅力。


素材来源:珠江时报 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