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黑暗的元朝时期并不属于中国!

 wangyqzy 2017-01-15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蒙古汗国建立时铁木真改成为成吉思汗,意思是拥有四海的汗。

从名字可以看出来野心,成吉思汗那时候的对外战争,第一次西征,西到中亚俄罗斯,南到印度河,今天的巴基斯坦,因为太热,没打多久就回去了。

第二次往西打是成吉思汗的几个长孙领导,一直打到多瑙河,还占领了波兰和匈牙利,直逼维也纳。

第三次西征,蒙古骑兵直接打到了西奈半岛,在1258年,蒙古人灭掉了阿拉伯帝国,建立了自己的伊尔汗国。

蒙古人的三次西征,统治了400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几乎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被蒙古人占领了。但是因为蒙古内部争权内乱抢汗位,将军心乱不稳,部队涣散,第二次西征和第三次西征又被当地打败。

这又应了我们几句老话:家和才能万事兴、齐家才能治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几句话到现在依然有用,很多人的事业做得很大,主要还是家庭和睦,家人团结,如果不团结、不和睦,事业做得再大,总有坍塌的一天。

我记得我上高中学历史时,老师说成吉思汗带兵打到了欧洲,我的印象里就是成吉思汗很厉害,现在重新学习才发现,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就死了,第二次西征是他的长孙们去的,第三次更和成吉思汗不沾边。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死掉后秘不发丧,他怕西夏人知道大汗死后反抗,并且把西夏的皇族全部杀掉了,就怕走漏了风声。

以前谁说的蒙古人有勇无谋的,看我不打你,这满满的心眼呀,快赶上汉人了。

虽然不发丧,总得入土不是,中国传统几千年一直到现在,信奉的是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成吉思汗的亲信就护送着成吉思汗的遗体回到蒙古老家,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碰到人杀人,碰到鬼杀鬼,反正不能让人看到大汗出殡。

到了地方埋葬后,万马踏平、不起坟头、播种牧草。仪式完毕后,杀一头小骆驼,让母骆驼亲眼看着,来年祭祀的时候,让母骆驼来找这个地方,母骆驼站着不动哀嚎的地就是成吉思汗的墓地,于是大家跟着跪拜。母骆驼死后,就再没人成吉思汗埋在哪了。

蒙古人比较珍惜草地,人死要做肥料,不能占用草地,不修坟。

每一个元朝的皇帝都是这么安葬的,所以即便是盗墓的高手也找不到元朝皇帝的皇陵。

关于元朝时期,很多学者认为是我们被侵略了,元朝并不能算是中国时期,包括现在,蒙古属于外国一样,元朝也不属于中国。

除此之外,元朝时期并没有接受汉化,元朝建国前西征欧洲,见识过欧洲的先进文明,所以对汉人的儒家文化嗤之以鼻,导致于元朝统治了98年就又回蒙古放羊去了。

不过说完全没有接受汉化又不客观,元朝的刘秉忠风水大师忽必烈定都北京就是找他看的,天相、风水、乾坤八卦等等,一一遵从。

不过看了也白看,忽必烈自己不争气,对蒙古族以外的民族歧视,并且没有人权,那时候南宋统治区的人统称为南人,南人不许习武,甭说人权了,在元朝时期,蒙古族属于上上等的贵族,随便打汉人都不能还手,打死打死就算了,但是汉人要是打死蒙古人可不得了,不说灭你九族,也得灭了全家。

除此之外,蒙古人打天下还要坐天下,让中原人流放边疆,蒙古人入土中原,更加剧了民族仇恨。

所以元朝统治期很短也是自己作的。他但凡要是对汉人好一点,也不至于创下一个朝代不到百年的短命史。

其中关于元朝汉化,有一个小典故,因为蒙古人排斥汉人,排斥汉文化,导致于蒙古皇族除了忽必烈还会说点汉语,其他人连汉语都不会,另外因为元朝时期的黑暗政策,民族矛盾就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文化不交融,民族不团结,那还谈什么发展?

忽必烈的儿子真金倾向于汉化,真金也是皇太子,按照常理是要接忽必烈的班的,但是忽必烈出生草原,再加上连年征战,非常注意身体锻炼,活到八十多岁还不死,于是遵从儒学的那些汉官联名上书给忽必烈,大意是这样:你看你年纪也大了,让位给皇太子吧。

忽必烈看到上书后非常生气,把真金叫到跟前厉喝,真金尚文不武,本来就体弱,又胆子小,当时就给吓死了。这一插曲更导致了元朝皇帝排斥汉文化了,除了忽必烈之外的其他元朝皇帝连汉语都不会说。

这么说来,当时整个就是外国人在统治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