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问|何谓“青铜”

 自华居 2017-01-15

 Qiwu · 器晤 

  总140 题   


ZHUIWEN

追问青铜本色



想起 ……


看过古装花鼓戏《站花墙》,大花旦唱词有“手捧起青铜镜”一句,觉得是古人说起了今人的话语,“青铜”不是现代学术词汇么?

 

事情还不仅仅只此一桩,又关注到电视剧《花木兰》的主题曲,歌词是这样唱的:“手捧青铜镜,笑问镜中人,昨夜女儿梦,今朝何处寻,无须理云鬓,何用点朱唇”。也觉得是古人唱了现代词,时间一年一月过去,心里总有这个事,最近得闲,于是就开始写起这篇追问青铜的文字。

 

一直很纳闷,花木兰们用得好好的铜镜,怎么会像是出土物变作青铜镜了呢?

 

原以为青铜之问,应当比较简易,其实不然,讨论起来颇费心思。查考已经有过的讨论,还真是不多,你去翻百科全书和考古学词典,根本就没有答案,何谓青铜,只说那是铜锡或铅的合金而已,至于“青”之含义,似乎非常明确,自在各人心中,并无讨论必要。

 

偶尔查到名为“清洁工”的,写有《跟颜色有关的古文字》一文(http://c./c?m=42253b91fccdbd17f25f56b4d32d2354&q),还真就讨论到这一层。他的大意是:

 

  • 青铜一般是指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青铜刚刚铸造出来时是黄色的,所以中国古代文献上“金”既指青铜,又指 Au 那个黄金,而以指青铜者为多。所以读《史记》时会看到古人动不动就赐金几千斤,这些“金”就全都是青铜。事实上,“青铜”这个词直到唐代以后才被广泛用来指铜锡类的合金,这可能是得名于青铜比较容易氧化变绿吧。

  • “绿”在最初所指的颜色可能也和今天不太一样。《说文》对这个字的解释是“帛青黄色也”,说“绿”指的是“青黄色”的丝织品。“青”本可以指代绿、蓝、黑等多种颜色,大家一般认为这里的“青”是指我们今天所称的绿色,“青黄色”则是指黄绿色。

  • 《说文》中“绿”有一个同源词“錄”(简化字为“录”),它们的右半边一模一样,只是左边的形旁不一样。“绿”是指丝帛的颜色,既然是同源词,那么可以想见“录”指的就是金属的颜色了。《说文》对“录”的解释为“金色也”,这个金色不是我们刚才说的类似于黄色的那个金色,而是金属的颜色,具体来说,指的是青铜。

  •  那么青铜是什么颜色的呢?你也许会不假思索地说是绿色的,其实不是。你看到的这种绿色,是铜器经过氧化以后形成的铜锈的颜色。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是CuCOCu(OH)2事实上,“青铜”这个词被广泛用来指代铜锡合金是在唐代之后了(之前在汉代有个“青铜镜”的典故,但也只有那一例而已,我们在今天很难考证这个“青铜镜”在当时到底指的是什么)而没有被锈蚀的青铜则是黄色的。看来,“录”与“绿”虽然被古人划为一种颜色,但是它们除了介质不同以外,色质也并不完全一样。

 

这些话里涉及几层意思。关于汉代赏赐的金,是否真的全是青铜,这个不在此讨论,但说唐代开始人们说道的青铜是因绿色铜锈而起,却是有些武断。日常所用的青铜器,一般是不见绿锈的,所以青铜之称应当与绿绿的锈色无关。对于錄色的讨论,很有意义。《说文》以它为“金色也”,就是指的青铜之色,只是它真不是绿色的锈。

 

关于这铜色,不同的化学变化会形成不同的色泽。形成铜锈的碱式碳酸铜,是氧化的结果,这对于铜质有破坏作用,严重时还会出现毁灭性破坏。一般见到的暗黑之色也是氧化的结果,氧化铜(CuO)、硫化亚铜呈黑色,氧化亚锡(SnO)呈棕黑色。这种黑色是浅层氧化结果,不会危害铜质,反而还有保护作用。兴许这才是古人所称青色之所在,与深度的锈色关系不大。新铜的呈色确为黄色,表层浅氧化变作青黑色,古代青铜之称或是由此来。



西周陈信父壶|山西博物院藏



唐代铜镜|扬州邗江出土



西周大盂鼎|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晋国铜鼎|山西博物院藏


这样一说,青铜就不是一个现代学术词汇了,它起源于何时呢?

 

铜虽是黄色,或又呈略红之色,所以古时又称它赤金。南朝梁江淹的《铜剑赞》说:“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这说法汉代就有,《史记·平准书》说:“虞夏之际,金分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汉书·食货志》也说:“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更早的《禹贡》也有“惟金三品”之说,也是将金、银、铜称黄金、白金、赤金。在铜与至少约百分之五的锡铸为合金,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青铜,熔点变低,硬度变高。

 

青铜是制作工具和武器的材料,它造就了一个英雄时代,即青铜时代。正如《吕氏春秋·别类》所说:“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燔之则为淖。

 

青铜合金中的铅,在古代有一个别名,称作青金。《周礼·考工记·玉人》说:“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孙诒让正义引《说文·金部》说:“铅,青金也。这个名字有意思,加铅的青铜由此得名,似乎在情理之中。铅在《玉篇》中又名“黑锡”,《正字通》也说它是“锡类”,之所以名为黑锡,因锡色白,铅黑名之为黑锡。

 

不过,青铜中更常见的是加锡,《说文》说锡在“银铅之间”。五代徐铉说它“银色而铅质也”。如果古人对锡、铅是这样的认识,两者甚至合而为一,将铜的合金合称作青铜,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那事实又是怎样的呢?青铜在古代话语体系中留有怎样的痕迹呢?

 

明末清初词人陈维崧,有《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词中出现了青铜镜:“后堂憎杀青铜镜,怕照见云鬟未整。”不用疑惑,这当然是青铜铸成的铜镜,而且不是出土的锈品。

 

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铜》说:“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泻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这是古代科学著作中见到的“青铜”一词,不过并不是说的铜锡合金。

 

又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赤铜条中说:“铜有赤铜、白铜、青铜。赤铜出川、广、云、贵诸山中,土人穴山采矿炼取之。白铜出云南,青铜出南番,入药”。也提到青铜,也没明确说到合金成分。不过在《本草集解》中,则很明确提到“青铜出南番,杂锡炼为青铜”。将铜锡合金定义为青铜,应当还在更早的时代。

 

往前追到元代,可以读到无名氏元曲《梧叶儿》,有这样的唱词:“青铜镜,不敢磨,磨着后照人多。一尺水,一尺波,信人唆,那一个心肠似我。秦简夫元曲《赵礼让肥》第一折也有这样的唱词:“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听到这曲里唱出了青铜镜,已经觉着了新鲜,对于前面提到古装戏曲与影视作品中的唱词也就感觉很正常了,没有生锈的铜镜,古时也是直称为青铜镜。

 

青铜镜,还有青铜钱,还有青铜的质感,其实在唐宋文人的诗作中,也是常常吟诵的对象,如:

 

宋 人

韩元吉《秦楼月·忆秦娥》:

青铜镜里朱阑侧,照人也似倾城色。

倾城色,一尊莫负,赏心良夕。

王洋《戏郑曾二老》:

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

不辞破费十日产,要向几上追前贤。

梅尧臣《与蒋秘别二十六年》:

囷贮白粳稻,酒沽青铜钱。

五迈《白发吟》:

明发览青铜,寸白坠华簪。

悬知不能免,岂意遽见侵。

 

唐 人

杜甫《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逼仄行·赠毕曜》: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宜速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白居易《照镜》: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白居易《镜换杯》:

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

镜里老来无避处,樽前愁至有消时。

李益《罢镜》: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曹邺《其一怨》: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

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

李贺《谢秀才有妾缟练》:

铜镜立青鸾,燕脂拂紫绵。

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

碧玉破不复,瑶琴重拔弦。

今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

崔颢《杂诗》:

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

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

罗袖拂金鹊,彩屏点红妆。

妆罢含情坐,春风桃李香。 

 

如果再读起汉代辛延年的《羽林郎》诗:“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这在汉代就出现的青铜镜一词,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了。

 

青铜之定义,古今大体应当是一致的。青铜之色,真不是指的绿且蓝的锈色。青铜的呈色与名色,同铜合金中的铅锡密切相关,也与器具浅表的氧化呈色有关。所以在古人的话语里,青铜有时更以“青”一字指代,说成青钱青镜,如唐杜甫《北邻》诗之“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诗之“青镜流年看发变”,李峤《梅》诗之“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等。

 

查网络上的百科说,“青铜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这已经成了普遍的知识,一个想当然的知识,可是青铜一词却出现很早,它本来是一个古代的词汇。但还是不明白的是,我们是沿用了古词呢,还是重复又发明了一个新词?

 

青铜、青铜器、青铜时代,已经是现代出现频率很高的学术词汇,不过在金石学兴起和昌盛的时代,古代学者却并没有采用青铜这个词汇,可见它还是俗语俗词,是不入学术雅语的。

 

青,古人以青为东方之色,青龙是也。这个色,可以是天青,可以是青蓝,正所谓青出之蓝而青于蓝。当然也有青绿、青黑之色,有时干脆以青当黑,正所谓丹青玄黄文心万象。铜器用久了,呈现的正是这青黑之色,青铜钱和青铜镜很自然地出现在了古人的话语系统中。


这一张是显微片,青铜的本色与锈色一目了然。



最后的问题是:首次在学术场合或著作中使用“青铜”一词的,到底是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