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篇日志依然献给年终总结

 昵称39374119 2017-01-16

这一年真的过得飞快。 就算现在我还能清晰地回想起去年写下年终总结的心情。这种流逝感正是因为自己总是有意识地把生活标上时间的尺度才会这般强烈吧。在大家已经纷纷迈向新的一年的时候,我还不住回头,似乎想要抓住最后一丝机会,再徘徊一会。回想一年,有焦虑、失望、踌躇、感动,还有零星的自我实现感吧。 (一) 2015年年末、2016年初的时候,刚好在读涂尔干。摆脱孤独、狂妄,永葆谦卑之心,对传统和规则抱以深情,实现自我与社会的整全,应该是一生都要挣扎的课题。那时候也是对课业最有干劲的时候,过完年就开始准备《论法的精神》的导读稿。为了它可能翻了一辈子都不可能翻的书,比如在图书馆特藏阅览室里的18世纪英文版的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图书馆的老师找了很久,小心翼翼地把它抬了上来。记得是四卷本,八开大小,封面非常精致,内页大概是牛皮纸吧。一页一页小心翼翼翻看的时候,闻到的是一股夹杂着霉味的书卷特有的气味。真的是压箱底的书啊,由于虫蛀,一些书页已经残缺不堪了,书页也变得脆弱,仿佛稍微用力一点就会散架,没能好好保存真的挺可惜的。虽然没有找到对应的内容,但是这次经历还是挺令我难忘的。于我而言,好像是到了大四,在阅读经典时,才能慢慢找到一些亲切的感受。在读书会、在课堂上老师的影响之下,可以慢慢调动自己的生命体验,读理论书籍的时候也能渐渐读出真诚、可爱的味道。相比大家,感觉自己真是落后了好多,但又觉得读书这种事情也急不得,顺着性子,慢慢琢磨也挺好的。 上半年上了老王的神话学与人类学的课,读《原始文化》、读《金枝》,着实地痴迷了一回。可能也到了该决定自己方向的时候,刚好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便在脑海里稍稍画了个框架,并内心充盈地以为自己能够面对接下来的所有不确定性,年末就发现,哈哈,还是真是太高估自己啦。 其实,这一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假期里的两次田野吧。第一次调研完全是机缘巧合,从没有设想过它对自己会带来如此多的后续影响。最重要的收获是一个跨学科的亦师亦友的团队还有学校之外的学术榜样。深刻认识历史学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学科本身的积淀之深厚,工科专业的理想情怀,包容与外向,当地文史工作者对问题本身的敏感和钻研精神。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历太过难得。庆幸的是,团队的伙伴们仍旧保持着紧密的交流,继续着未竟的工作;二是作为一个在闽南成长的第二代移民,这是一次重新认识家园和地方再好不过的机会,仿佛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似的,一个月的调研似乎也在慢慢化解二十几年的生命中隐含的某种焦虑。 第二次调研最大的收获是全方位地体会到“人情练达”这四个字的含义,一针见血又张弛有度,面子功夫又做到足又不仅仅是无关痛痒,这和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这一次调研主要是观摩,全方位被老师和当地人完爆,作为一颗外表上不再水嫩的豆芽菜,如何修炼成精,是我未来的目标(笑)。除此之外感受最深的是,即便过程艰辛,现实惨烈,真的有一群人自我选择不是以利为利,理想主义绝非仅仅是自我标榜,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鼓舞吧。两次调研的地方都是我很喜欢的,都特别有意思,也能真切地体会每个地方的特有的性格。想想其实很多地方都非常有趣,一次深入的调研真是最好的观看地方的方式。新的一年,想在北京多走走看看,以和以往不同的方式。 跨学科的交融好像成为学术上的趋势,也旁听了一些会议,有相对成功的,但是我觉得真正的“交锋”并不多。没有共同的知识背景,没有暂时放下自我的学科意识,似乎就丧失理解的可能,对话变成了“自说自话”。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加剧学科之间的阶级化的趋势,“统治阶级”继续自我狂欢,要不就是彼此区隔,筑起高墙,要不就是底层崇拜、模仿上层,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这种对话好像就陷入了困境。暂时还没想明白,我还是坚持这种对话是有必要的,但是对话背后一定是开放、包容和真诚的态度。 (二) 在学术之外,重拾了旧时的爱好,坚持画了几幅画。可能也是因为在假期里接触了神奇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们,就觉得调动身体“造物”的感觉是很奇妙的。然而答应舍友的礼物并没有实现,希望自己不要拖延到下个圣诞节(捂脸)。今年还参加了几次长跑的活动,但是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项常规性的活动坚持下来,体重也在年末达到了峰值,于是我又办了张康美乐的健身卡,希望整天坐在电脑前的自己能够适当放松一下。 今年去的地方还挺多的,泉州、玉龙、海拉尔、根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南通。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泉州和根河啦。

泉州
晋江
满归

在微博上找到了从满归回来时的一段话:

一天夜里,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小镇没有路灯,四下一片漆黑,我紧紧挽住帅哥,抬头望稀松的星辰,他说你要是夏天来能看到银河。只剩我俩,寂寞却安稳。昨天傍晚,和帅哥赛跑,奔向满归大门的那一瞬觉得好久没有那样自由。要告别这样清冷甚至有些悲凉小镇,回归日常例行的生活,亦真亦幻。

因为有个这样的男友,踏上了一辈子基本上不可能踏上的土地,想想也是挺奇妙的。

(三) 今年经历了亲人的生病与离去,感叹人生无常的同时,也开始特别担心起父母的身体来,攒了点钱,赶着爸妈去体检了,还好没有什么大毛病。这几年真的逐渐感受到在家庭里承担角色的转变,从前觉得遥不可及的“人生大事”也被主动或被动地摆在眼前。 今年劳动问题结课的时候,T老师说了些挺令我感慨的话,大致意思是希望作为社会学学生的我们能够试图摆脱束缚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去寻找超越的可能,找到生命中的“伙伴”。 其实这一年,对于理想的伴侣关系也思考了非常多。2016年帅哥和我认识有11年了,也是两人开始有了“纠缠”的第九年。2016年,帅哥正式离开北京,到了迟子建小说里描绘的世界,我们也开始了漫长看不到尽头的异地的生活。不论对我、对他都是无比难熬的一年。我多多少少有点消极怠工的意思,不断挑战感情可以承载的阈限,觉得自己做得真的挺不够、也挺不好的。这么多年的相伴,容易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也会忽视自己身上深深烙下的对方的印记。但是不论怎样,我依旧相信你是我生命中“伙伴”的不二人选。 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能够更加珍惜,哪怕是要更加辛苦,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也要更加用心经营好两人的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两人以“伙伴”的关系,继续共同面对生活中的苦涩与甜蜜 。 (四) 2016年对一些人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祛魅“的一年吧。不过,即便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陷入了深深困惑与失落,但也逐渐想明白,不再让它们成为阻碍自己进一步前行的借口。在和S老师的聊天中,老师叮嘱道,希望学术这条路不会成为我做一个正常人的阻碍,愿我能享受最朴素的幸福,因为在他的年纪来看,这些东西才是对一个人的生命最为重要的。大概是见了太多活在观念里的人,才会总对我们这群学生这样反复叮咛吧。谨记在心。

真的特别庆幸身边一如既往有着温情的老师、亲人与好友。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2017年,肯定是忙碌的一年。FLAG不用立,也有许多必须要做的事情。 考T考G,申请学校,毕业论文田野与开题。 除此之外,希望2017年的自己能多读点书,及时记下自己的阅读体验,能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著作、论文有大致的把握;多写点东西,不论普通的随笔还是学术性文章;改掉拖延的毛病;趁着周末在北京多溜溜弯;把身体养好;坚持画画;好好爱自己和身边人

2016年的尾巴、2017年伊始正好在读韦伯,以他老人家的话作结,也作为自己的一年的鞭策。

只凭企盼与等待,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我们应走另一条路;我们要去做我们的工作,承担应付”眼下的要求“,不论是在人间的事务方面,抑是在成全神之召命的志业方面,只要每个人都找到了那掌握他的生命之弦的魔神,并且对他服从。
愿星光常照,花香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