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市鱼

 斜桥古镇 2017-01-16


    “晚市鱼”这道风景,不是江南水乡所有的集镇都能见得到的。“晚市鱼”是鸬鹚捕来的鱼,大小不均,品种不一,新鲜活跳,碰得巧,还会有一只甲鱼或几条鳗鲡。因为晚市鱼是由鸬鹚捕来的,所以有晚市鱼出售的小镇,附近一定住着以鸬鹚捕鱼为副业的农家。
    我的老家斜桥,就是这样一个有“晚市鱼”风景的小镇。海宁水系的主流洛塘河自西向东穿镇而过,镇南镇北众多河浜港湾,与洛塘河相连,简直像一副剔去了肉的鱼骨架。离镇西南二三里地的一个河湾里,有一个自古以来名叫“鸟船埭”的自然村,十多户农家,每家都养着鸬鹚。
    鸬鹚就是鱼鹰,斜桥人却称它“木木鸪”。
    “木木鸪”捕鱼,一般都在清晨或傍晚。
    “木木鸪”全身披挂着油亮晶晶的黑色羽毛,唯有阔大的下颏毛色金黄,喙细长,尖端弯钩状。它们齐刷刷地站在小划子的两舷,士兵般相对挺立,一动不动,神色木然,故有“木木鸪”之雅号。它们欣长而宽松的项颈上,都套着一个小铁圈,防它们吞下大鱼;它们的一只脚上,都系着一根一米来长的细棕绳,若它们在水里不肯回来,主人便于用竹竿绕住绳头,拖它们回来。“木木鸪”在船上虽“木”,但一下水,矫健灵敏,如一支支利箭在河面上穿梭、追逐,在河水下潜泳、翻腾,捕捉它们的猎物。
    “晚市鱼”摊,是夏日午后两三点钟自发形成的小小渔市,一般都设在河埠头附近的酒店门前。一两只,或者三四只两舷上站着七八只“木木鸪”的小划子,停泊在临河人家水阁下的河滩边。船主将水舱里的杂鱼分盛在两只竹篮里,双手拎着上岸,随意摆在酒店门口的街沿石上。 
    酒店倌见了老主顾,一声招呼,酒就斟了上来。这时,鱼主人除下凉帽,脱下满是白色汗迹的黑烤皮衫(或者是被汗水浸成了土黄色的夏布衫),光着紫铜色的上身,一人占一张小方桌,就着椒盐猪头肉或油沸臭豆腐干,不紧不慢地抿一口温热的绍兴酒,搭七搭八地讲几句荤话,似乎已经忘却了摆放在街沿石上的鱼鲜。
    然而,不用半个钟头,鱼主人的绍兴酒还未喝过瘾,两篮子鱼就卖光了。来买鱼的,大多是老主顾。他们知道这鱼一定是“点心时”(午后两三点钟)到的,来晚了不一定买得到。
    生活在鱼米之乡小镇上的市民,几乎天天都“食有鱼”。原因很简单——鱼多,鱼好吃,鱼便宜,晚市鱼自捕自销,价钿更加便宜。1967年夏天我回故乡斜桥奔丧时,曾在新弄口的晚市鱼摊上买到过一只两斤重的甲鱼,只6角8分一斤,至今还记忆犹新呢。

                                               (2007年8月26日晨—28日晨 作者:庄月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