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廿三

 斜桥古镇 2017-01-16


    2008年1月30日,是丁亥年腊月廿三,旧时“送灶”的日子。
 这天早晨下雪珠,下午转阴。趁这“小晴”,我带了两只折叠红绸灯笼,从城里跳上105路公交车,乘到终点站溪东埂,下车步行十多分钟,回到铁将军把门的上祝村31号。 
    31号是一个临溪小院。妻在上祝村务农时,我卖掉了斜桥元吉弄里的祖居,于1975年秋天建造了这个家。1988年全家进城居住,“故宅难抛”,我一直留着它。1997年还将它稍作装修,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我和妻每月回去两三次,翻翻旧书,弄弄花草,冬日猫在墙角里孵孵太阳,夏夜坐在溪桥上乘乘风凉,也是一种自得其乐的“农家乐”。
    我只在小院里呆了半小时光景,将满地枇杷树的落叶、落花清扫干净,将那枝只开着一朵黄花的月季稍作修剪,将两只红灯笼挂在了大门的门披下,小院和老屋顿时有了生气。
    我回到家里还不到五点,妻已烧好了香喷喷的赤豆糯米饭——这是旧时家乡腊月廿三家家都要烧的——妻问我是否用它“当晚饭吃”?我说过去也不是将赤豆糯米饭“当晚饭吃”的,一种风俗而已,明后天当早点吧。
    我和妻趁热吃了一点赤豆糯米饭,很香,很糯,已经几十年未尝到个中滋味了。虽然它不是从有灶司菩萨守护的三眼灶的铁锅子里烧出来的。
    旧时习俗,从廿三黄昏送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君菩萨之后,就进入“过年”的日程了。所以,廿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撣蓬尘,揩桌椅,挂灯笼,换条屏,还得将所有的杯盘碗筷、酒壶茶具洗涤干净,以备新年待客。家有祭器的,如铜烛钎、锡烛台、瓷香沪、红漆木盘等,都要擦得锃光铮亮。烛台面上、漆盘中心,还要贴上女主人用红纸剪的如意、鲤鱼、蝙蝠、元宝等吉庆纸花。
    那天,我最愿意做的,是帮父亲冲洗桌椅——四仙桌、八仙桌、三屜桌、太师椅都搬到了天井里,四仙桌和三屜桌的所有抽屜都抽了出来,就是我大显身手(玩)的时候了。我捧着面盆,到贮满天落水的七石缸里打足水,猛地向桌子的抽屜洞里拨去,向桌子椅子有缕空雕的部位拨去,尽管被“回水”溅得满身满脸,只觉得好玩,不觉得冷。稍歇,再用抹布拧成小条,穿插到有蝙蝠呀,寿桃呀的桌椅缕空雕处揩擦,已经不是“玩”,而是帮大人认真“干活”了。
    傍晚,一大锅赤豆糯米饭烧好了。母亲盛了一小碗,叫父亲供到灶山上灶君的神龛前,父亲又将一块糖塌饼、四只橘子、一碟香干和一小杯黄酒,供了上去,还在神龛前那只结满蛛网的香炉里插上线香,恭恭敬敬地作了三个揖。母亲和我也轮流拜过。
    香快燃尽时,父亲将供在神龛里的灶君画像取下,用食指在糖塌饼上捺下一点融化了的麦芽糖,小心翼翼地揩到灶君画像的嘴唇上。我仿佛看见灶君翘起胡子在笑。
    天井正中的石板上,铺着三层燃料:稻草、豆秸、柏枝。父亲将灶君画像捧到柏枝上轻轻放下,又将那小杯黄酒成弧形洒在柏枝上,点着了稻草。一会,豆秸烧着了,柏枝烧着了,毕毕卜卜,火苗上窜,火星四溅,纸灰腾空,在漆黑的冬夜里,带看满嘴甜味,灶君上天度假去了。

                                                 (2008年2月10日上午 作者:庄月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