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古人有“朋友圈”,他们会发什么?

 为什么73 2017-01-16
2017-01-16 梁冬



湖北黄冈王同学:梁同学你好,我下完晚自习又来提问了。你说,鹏鸟往南飞,为什么要“以六月息”呢?

 


梁同学:王同学你好。冯学成老师在《禅说庄子》里对这段话的注解给到一个概念,叫有待,有所期待。鹏鸟要等到六月份的时候风来了,才可以顺势而行。

 

为什么是六月呢?因为那是夏至来临时。夏至后,北方越来越冷了,南方则越来越热。如果一个候鸟要从北飞往南的话,他应该机智地选择在六月,南方慢慢慢慢变热的时候。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假想,因为这只是一个故事,是《庄子》从《齐谐》里读到的。

 

(《齐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齐国的魔幻穿越小说。齐是当年姜子牙分封的地方,姜子牙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充满了封神演义般奇幻故事的人物,所以当时齐国流传着种种的古老传说。)


 

知乎网友如熙: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可能已经理解到了地球的气候变化规律,24节气至今仍在沿用。那个时候并没有云计算,也没有各种大数据,他们是如何发现规律的呢

 


梁同学:这位同学你好。我相信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理解了人的呼吸,然后取类比象。

 

青城山的道观里,有一幅对联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看,其实人和大地是一样的,人会呼吸,大地当然也有呼吸。你相信我们的地球是呼吸的吗?如果你相信的话,你就能感受到它的气脉的流动。地球和人一样,充满了一个又一个周而复始的气和水的循环。

 

当然,推动这个气水循环的是各种力。你可以解释为自转、公转,你也可以解释为受热之后的各种的上升下降,反正中学地理课本已经足以解释我们感受到的地球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有规律的。如果没有特别大的破坏的话,地球上每一年大概会从哪里向哪里吹什么风,海底的水又从哪边流向哪边,大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我相信智慧的中国古人通过感受大地的呼吸变化,发现了世界其实是一个一环又一环的同频共振。天人相应其实并不是一件很悬的事情,时间总会以某种方式作用于地球上的每一个事物。



微信好友呆小萌:梁同学你好,你说如果古人如果有朋友圈的话,他们会发什么?

 


梁同学:呆小萌你好。你想象一下在殷商时候,其实人们也是开party,写微博,写微信,发朋友圈的,只不过他们是刻在乌龟壳上的。他们写一堆甲骨文,还互相检验大家预测准不准。那个年代的那群人,其实有着很高级的精神生活。

 

呆小萌:那么我们和那个时候的人相比,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呢?

 

梁同学:人类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一直在进步的。我个人认为,当你理解了地球的呼吸在《庄子》那个年代就已经变成是他们的常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集体而言,有了互联网的连接,人类的总体智慧是在增加的;但是当我们把自己和互联网的连接断开以后,我们个人的智慧其实在下降的,体力也在下降。

 

我小时候听《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各路好汉在马上把一个人一扯过来之后,用手把两腿一撕,能够把一个人给中间撕开,今儿给我一只鸡我都未必撕得开。

 

想到原来我们的古人,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单个人比都不比我们现代人差的时候,我就没有了世界总是在进步的这种错觉了。

 

当然世界也没有在退步,这个世界在循环往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