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讯! 2017年1月5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布, 宁波共有10个项目入围! 什么?觉得无聊? 非遗项目都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那你就错啦! 吃喝玩乐,听曲看戏, 非遗名录里可是藏着一个好吃又好看的宁波哦~ 今天重磅推出宁波旅游攻略之 “玩转非遗” 各位看官,可瞧仔细喽! 【美食篇】 邱隘咸齑腌制技艺 咸齑,即咸菜。它味美价廉。鄞州乡谚:“三日不吃咸齑汤,脚骨酸汪汪”,“家有咸齑,不吃淡饭”。 咸齑的主要原料——雪里蕻(雪菜),鄞东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利于种植雪里蕻鲜菜。 邱隘咸齑具有香、嫩、脆、鲜、微酸的特点,既可以生吃、熟吃,也可以作为佐料,制作多种菜肴。尤以“咸齑大黄鱼”、“咸菜肉丝汤”最为出色。 状元楼宁波菜烹制技艺 宁波菜称“甬帮菜”,是浙菜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地方菜。甬帮菜名气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酒楼当属“状元楼”。 状元楼宁波菜以海鲜菜肴为主要特色,凭借丰富的海鲜资源,注重鲜活料理,烹调技艺突出原料本味,十分讲究火功,配菜方法采用“鲜咸合一”,将鲜活原料与海货干制品或腌制原料搭配烹调,产生独特的复合味。 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艺 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艺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以选料讲究、精工制作著称。它用优质晚粳米洗净后,用水浸泡3~4天或一周,用水磨成粉,压去水分至不干不湿之恰到好处,粉碎后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或舂或轧成大小均匀的条状年糕。 年糕的食用方法:用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 石浦十四夜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背山面海,南北延伸,海陆联贯,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石浦的元宵节非常独特,过十四,而不过十五,不吃元宵,而是吃“糊粒”。 ![]() 每到正月十四那天晚上,石浦渔港张灯结彩,焰火齐放,各色各样的鱼灯把整个石浦的夜晚装扮得流光溢彩。龙灯队、马灯队、鱼灯队、腰鼓队、民乐队,精心装扮,从四面八方一路敲锣打鼓汇集镇中心地带,尽情表演。街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 十里红妆是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妆系列及相关民俗。当地嫁女的嫁妆,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迎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十分气派。 ![]() “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 十里红妆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的制作工艺传承两部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现已成为保护研究十里红妆的中心。 【听曲看戏篇】 宁波走书 ![]() 宁波走书原称“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是浙江宁波地区汉族的地方戏曲之一,1956年被正式定名为“宁波走书”。 ![]() 宁波走书采用自拉自唱的表演形式,往往一人多角,跳进跳出,靠虚拟动作、脸部表情、眼神运用来塑造人物,风趣幽默,深受民众喜爱。 余姚十番 ![]() 余姚十番(亦称粗细杂番)是流行于余姚民间的一种器乐表演样式。清朝乡邑诗人胡德辉曾在《赛驱蝗神诗》如此描绘余姚的十番音乐:“何以发聋聩,鼍鼓杂金桡;何以流雅韵,细乐和笙巢。” ![]() 余姚粗细杂番常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生日寿诞等场合,它的曲调丰富,能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曲调。 【传说故事篇】 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 ![]() 镇海口,亦称“镇海关”、“甬江口”。唐宋以来即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海防重镇。明清以来,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传说与故事。 ![]() 镇海口海防历史传说和故事有:“剑下涌清泉”、“泥艋船”、:“葛云飞守定海”、“怒斩戈什哈”、“镇海阻击战”、“火烧洋船”、“夜袭招宝山”、“请愿东岳宫”等等。 布袋和尚传说 ![]() 布袋和尚,唐末五代著名僧人,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长于奉化长汀村,出家圆寂于奉化岳林寺,当过奉化裘村岳林庄庄主,曾在雪窦寺讲经弘法,肉身葬于奉化市区封山之腹。 ![]() 布袋和尚传说的主要内容有布袋和尚身世来历、童年趣事、出家圆寂、解危济困、抑恶扬善、僧俗和谐等,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神奇性。 ![]() 看完了干货满满、诚意无限的游玩攻略, 你心中的非遗是不是不再“高冷”了呢? 心动不如行动! 趁着这几天晴朗的好辰光, 带上你好奇的心和寂寞的胃,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非遗之旅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在本平台的投稿,1916266499@qq.com,一经采纳我们将给予奖励。 觉得不错请点赞↓↓ |
|
来自: cxag > 《美食地图遊记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