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卿:为公分作无尽灯 ——丙申寿苏小引

 树悲风 2017-01-16


文/谷卿


多数人印象中的苏东坡,是个整日没什么正经的大胡子,他爱琢磨美食,爱跟和尚抬杠,爱找皇帝麻烦,也爱跟美人逗趣。


现实里,我们身边似乎也有些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其实他们的内心相当孤独。


东坡当然就是一个孤独的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条只能经历一回的路上,东坡甩手踏步、义无反顾。


但是,从没有一个如此孤独的人,能够得到如此众多“粉丝”的倾心和祝福。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十九日,东坡迎来了他的四十五岁生日。一个被贬外放的官员,门可罗雀自不必说,昔日故交怕也多是避之犹恐不及。东坡却哪会在意这些,这天他早早地“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鹘巢”,边赏江景,边为这个悠闲的假期也是难得的节日庆祝,陪同他的尚有郭姓古姓二生。


酒酣耳热之际,忽然听到江上传来一阵悠邈的笛声,三人静静听了很久,颇通音律的郭、古二人对东坡说道,吹笛之人必非俗工。东坡遣人循声觅迹,找到了吹笛者,乃是进士李委。李委倾慕东坡已久,知道当日是东坡生辰,因此特地创制新曲,命名《鹤南飞》,独奏江畔以为祝祷。


东坡细细端详来人,“青巾紫裘”,腰别一笛,因复请其快作数弄,竟“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座中数人逸情遄飞,举觞频频,东坡应请乘兴口占一绝:


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这山头的孤鹤,分明就是桀骜高蹈的东坡自己。


元丰五年似乎是个平凡的年头,对东坡来说却并不寻常。这年春天,他向黄州当地的长官徐君猷申请到了废弃军营里素号“东坡”的一块地,躬耕其间,以所得补贴家用,窘境稍解。要是将这艰苦劳动的过程想当然地理解为放松身心、自得其乐,恐怕会令东坡叫屈,当年他收拾这几十亩废地的真实境况是,“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东坡”因了东坡的垦荒和开辟而重现生机,这仿佛正象征他生命状态的自我拯救和蜕变。东坡的别号不仅由此而来,他的艺术和人生也因此正式进入了“东坡时代”。




也正是这一年的寒食,东坡经历了肉体和精神最苦痛的挣扎,他的酸楚和悲忿凝成了诗书双灿的《寒食帖》。此后,我们也再看不到哀慨自怨、懊恼绝望的苏轼,一个脱胎换骨之后丰满鲜活的东坡傲立在兹。这一年,东坡遇雨沙湖,吟啸自若,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年,东坡问疾庞安,共游清泉寺,自问“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年,东坡月夜泛舟赤壁,所作二赋一词,文林称胜,一洗万古陈音……而这一年坡诗小序中的李委度曲故事,虽是东坡生前接受陌生人贺寿的唯一记录,也竟成为后世“寿苏”传统之源。


清人对东坡的痴迷,让他们在风节、义理、艺文之外,更要获得由仪式感带来的确证。清代倡办“寿苏会”之官员与文士甚多,前有宋西陂(1634—1713)、翁覃溪(1733—1818)、冯星实(1741—1801)、阮芸台(1764—1849)、林少穆(1785—1850)、祁春圃(1793—1866)等,清民之际继起者有陈散原(1853—1937)、范伯子(1854—1905)、陈石遗(1856—1937)、郑苏戡(1860—1938)等等,每至十二月十九日东坡寿诞,人们相与雅集,悬东坡画像,焚香祭告,复赋诗酬唱、观画品题。其中,翁覃溪当是东坡身后最为“铁杆”、影响也最大的“粉丝”,他因藏有《天际乌云帖》和南宋嘉泰刊本《注东坡先生诗》残帙而取号“苏斋”,以明睎慕之情。这位清代“寿苏会”最著名的提倡者不仅在用这样的形式向艺文同行夸示自己珍贵的收藏,更在尝试构设一种有关“共识”的文化仪式和记忆。对于东坡其人其艺的理解和阐释,就在一次次的“寿苏会”上完成和衍进——“寿苏”,既关乎“文化消费”,更接近“文化生产”。


一百年前,由鲁迅发起并任总编的《越铎日报》在增刊上分三期登出越缦老人李慈铭的三首寿苏诗,根据这三首诗的记述,可以看出当时李慈铭及其朋友圈——以樊增祥、缪荃孙、许景澄、黄绍箕等为中心的诗人群体,正在将“寿苏”这个有意思也有意义的形式推广开来,使其成为诗坛举办雅集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罗振玉、王国维东渡日本,也于彼地和日本名士长尾雨山、内藤湖南等数度举行寿苏雅集,所作诗文今仍可见,足见二十世纪东坡在东亚文化圈犹有深远影响。




一百年后的今日,想象当年的东坡,回顾以往的“寿苏”,我们似乎并无陌生之感,历史的细节和艺文的情性,无不可感可见,亦可推敲。前度小集之时,友人大谿谈到民国以来的“寿苏会”,亟愿赓绍,座中二三子尽觉契意。大谿不但有一颗文心,也有行动力,岁末嘉平,正是欢会感怀、理旧祈新的时节,在他的悉心安排下,丙申的“寿苏”,至少体现了我们这为数不多几人的“共同意志”,又以他所倡导的方式呈现。不敢说如何地去解读东坡经历的“苦雨终风”,唯期在稍显漫长的消寒之时尝试体会前人的文化坚守。


同样是在元丰五年,这年清明节一早,太守徐君猷将子夜采得的新火传给东坡,此时的东坡竟已窘迫到并无可堪烹煮的食物可以利用新火,因此他写下“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的句子。无食可烹,新火姑且用以多点几盏油灯,这像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悖论,而东坡那看似“无用”的精神,则在这“传灯”的过程中照破千古的昏暗。丙申寿苏,大抵是以心香一瓣来“为公分作无尽灯”,至于“照破”与否,则非我等苛求之事矣。


丙申除月望日草于半宾室





附丙申寿苏部分作品


王蛰堪行书东坡词句集联




李退之仿文衡山东坡驾舟图



王家葵章草寿苏诗




谷卿题跋东坡笠杖图墨拓




孙峻峰楷书东坡次韵僧潜见赠诗



尹继田绘东坡词意宫扇




鲁九喜缩摹芙蓉盆铭并跋




赵良伟绘东坡泛舟图




梁基永绘赤壁赋文意




谷卿草书夏瞿禅论苏绝句




宋玖安楷书李慈铭寿苏诗




贾鹏绘东坡诗意




戴新伟楷书陈翠楼诗联







禅机  ID:yakozen  

「禅机」是谷卿和朋友们创办的一份文化生活主题微刊,内容均为原创,包括文化批评、旅行纪实、时政评述、影视杂谈、图书荐读以及学术与艺术讯息发布,志在为关注现实的理想者提供一个自由表达与分享的平台。

转载注明出处,相关事务请发送邮件至:yakozen@yeah.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