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里有一个神奇的村寨, 因一项令世人惊叹的“零纪录”而名扬海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 摄影/柴文的地盘 而且寨里98%的家庭都是一儿一女“二胎制”,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 它被称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摄影/柴文的地盘 据说那里藏有古老生育调节秘方,生男生女全靠一棵“换花草”, 成为世间唯一自发性控制人口生育的古侗寨。 它就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占里村。 摄影/柳州石 这个占里村,因处于深山老林中,世世代代与世隔绝。 在普通的中国地图上根本就找不到,因为它实在太小太偏僻了,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 他们不愿与外界联通,直到2003年,政府准备修建一条简易山路进村寨却遭村民反对; 经过反复的洞反复动员做思想工作,2004年终于修建了一条非常狭窄的泥路,蜿蜒伸展10公里盘旋于大山之中通入占里村。 这是一个侗族村寨,由于长期的与外界隔绝,使得这里还保存着古寨的原始模样。 自驾去那里,一路上,村寨、梯田、牛羊、溪水、古树、竹林........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你的车窗外徐徐展开。 摄影/柴文的地盘 相较黔东南那些名气在外的西江千户苗寨,占里村显得格外宁静,规模不大,但清秀隽永,若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饰品装点在青山绿水中。 占里村静卧在占里山的一条河谷中,只见一个个古朴的木屋散落在山坡上,密密麻麻,看似无序,却别有韵味。
在鳞次栉比的房屋间,有一座鼓楼鹤立鸡群般地矗立着,那里就是寨子的中心。 摄影/柳州石 小河穿寨而过,贯通南北,木质的民居旁都隔有水塘,既可养鱼养鸭,更可防火,建筑智慧可见一斑。 摄影/柴文的地盘 而且从小河上的风雨桥头向村寨望过去,沿着河依次排列着排架式的禾晾,配搭那黑瓦木架的吊脚楼,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摄影/柴文的地盘 禾晾 禾晾是占里村非常有特色的一道景观,还没进村,就可看到,一排排高耸的晒禾架矗立在房前屋后。 摄影/柳州石 每年金秋时节,村民将数百棵沉甸甸、黄灿灿的糯禾捆成一捆,约10斤重,然后挂在禾晾上,那漫山“尽挂黄金甲”的景象何等的壮观。 摄影/即时一拍 这是从江侗寨至今还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整套传统水稻收割、晾晒方式,“禾晾”是其中之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成的一幅幅丰收美丽田园画卷,美不胜收。 摄影/柳州石 走近,你会发现,那些建在水塘上的高脚小木屋原来是粮仓,稻谷从晒禾架上取下便可就近入仓,而粮仓建于水中,既可防火,又可防牲畜,实在是高明至极吧! 摄影/柴文的地盘 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走进村里,你会感受到一派祥和的胜境,老人们悠闲地纺着线或是打草归来,可爱的孩子们无忧地跳着皮筋。 摄影/柴文的地盘 这一切都让人忘忧,让人想到回归田园生活的美好。 摄影/柴文的地盘 但也不得不提现代文明对这里的冲击,现在寨子里很多年轻人也是出外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这也让人的心隐隐作痛。 摄影/柳州石 创造了人口增长率的“零记录”! 根据从江县计生局的数据,1952年开始截至2000年,整整48年里,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几近为零。1952年,人口总数为729人。2000年,人口总数则有739人。这一现象在人口普遍大幅度增长的年代里,堪称一大奇迹。 摄影/影之友 真的是“换花草”的奇效吗? 700年不外娶不外嫁的村寨,最大秘密莫过于换花草,这种草药用来平衡胎儿的性别,而有资格知道“换花草”的庐山面目只有一个人。 摄影/柳州石 建寨700多年来,代代流传下来的寨规森严地写着:不许外娶、不许外嫁,以保守换花草的秘密。 摄影/柳州石 听说有很多专家和社会人士慕名前往考察占里神秘的“换花草”,但也都无功而返。 摄影/柳州石 如今你去那里,会在村子里看到两个用青石作悬山顶的屋形建筑,上面写着:榕树井女井和榕树井男井。 不是说换花草吗?怎么成了女井和男井? 寨子里的人会告诉你那“换花草”是要配上这不同的井水才会见效的,外人对这一传说还是半信半疑的。 据说相关机构曾取水检测,发现相邻几米的两口井微量元素含量略有差别,男井偏碱性,女井偏酸性。 原来如此,先辈控制人口增长的智慧! 据说,占里村的祖先吴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召集村名订立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占里人没有“多子多福”观念,他们说孩子一多,每个人分的就少了,人家就不愿嫁给你或娶你,所以谁也不愿多生孩子。 摄影/柳州石 如今行走村里,依旧能发现不少关于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祖训。 “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等古歌,包含着原始朴实的生态平衡的智慧。 当然,占里村一度也流传着“杀婴”一说,用来平衡胎儿性别,这个暂不多说。不过整个村庄700多年来人口一直控制得这么好,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是个谜! 占里村不仅生育现象奇特,而且还有着奇特的婚姻制度。 据说,几百年来,占里人一直都举行着“集体婚礼”——在占里村,只有在正月初五和初六的日子才能举行订婚仪式,而婚礼则只能在农历二月十六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才能举行,其他日子都不允许结婚。 离婚者,有重罚。 除了对结婚严格限制外,占里人对离婚者还会进行严厉的惩罚:如要求提出离婚者上缴“稻谷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而这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会用来充公。之后,提出离婚者,不得继续留在村里生活。 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当然这样的婚姻制度有所改变了,但那里的婚俗,依旧保存着不少传统的习俗,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春节期间,在占里村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一带,每年都有至少一场侗族传统韵味十足的婚礼要举行。 人们纯朴,善良,一直保持古朴的服饰与生活习俗。每年大年初三,是举行婚礼的时间。 当日,男方家准备一百多挑礼品,主要以糖果、花糯米、蛋糕、水果为主,选吉时列队挑到女方亲家,女方则准备百多件侗衣、布鞋、绣了花的鞋垫、红被枕等挑到男方家。 次日(大年初四),新郎携儿时好友挑四、五十担以糯米、烟酒等礼品回门。期间,双方亲家前来祝福做客,相互说吉言道喜事,一片新春祥和喜庆景象。 午时,新郎和新娘与儿时好友共吃长桌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