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7 在中国古代的书画史上,青松、傲竹、寒梅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三者被称为“岁寒三友”,以其在寒冬之际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品性,常用来表达画家本人高洁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人们常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来表达对“岁寒三友”的赞美。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岁寒三友图》问世,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南宋赵孟坚、明末清初八大山人以及近代徐世昌。 古画-岁寒三友图 南宋赵孟坚所做《岁寒三友图》,画面以一株含苞欲绽的梅花作为基调,但梅花的周围弥漫着交错纵横的松针与深重的墨竹,整幅画面横置于画面中央,极具视觉冲击力,显得格调深重向上,代表着当时文人最应该具有的节操。作者赵孟坚是南宋末期的画家,国家危在旦夕,作者身为文人士大夫,做此图为天下文人表率,表达自己不屈服、不投敌的情操。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的画家、书法家,本名朱耷,是清初画坛“四大画僧”之一。八大山人的画作以放任恣纵见长,用笔不修小节,画风酣畅浑圆但又带着明朗秀健,画图结构不追求对称完美,下笔不落俗套,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幅《岁寒三友图》与赵孟坚的画作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八大山人的作品更加的俊朗,对墨竹、梅花以及青松的描写更加侧重于大局,画风大开大合,俊朗酣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近代徐世昌所做的《岁寒三友图》则不再以单个的松针、梅枝和竹叶进行组合,而是将折枝的松、梅、竹组合在一起,梅花采用圈勾的形式画出,松枝挺拔而规整,竹叶用墨极重,三者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徐世昌本人是近代政治上的名人,在北洋军阀派系之争失利后,被逼下野,此图当为其归隐后所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