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动物园里的动物,过得比较悲剧?

 cat1208 2017-01-16



去年年底,果壳新媒体主编、狂热的动物园爱好者花蚀登上一席的讲台,讲述了他关于动物园的一些看法。

这些年来,每次果壳发表文章反对动物表演、反对海洋馆饲养鲸豚类……都会有这样的评论:“我从来不去动物园!动物园就是动物的监狱!动物园就不应该存在!”

……真的吗?

动物园是一个有“原罪”的地方。但至少在现阶段,它的保育、研究和宣教作用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而一家动物园办的好不好,也是人所共见。

所以,作为观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动物园?又怎样去评价一个动物园?



(演讲视频在文末,科学细节如有出入,以文字版为准。感谢一席。)



逛动物园这件正经事


文/花蚀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有一首诗叫《豹》。坦率地讲,这四句短短的诗歌我背了好几天都没背下来。因为它描述的是一幅我特别不喜欢的画面——一个肌肉发达的猫科动物,它抖擞着浑身的肌肉,在一个狭小的水泥地面的笼舍里面来回地踱步,不时地发出一声长吼。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里尔克很多年前在国外描述的这样一个画面,现在每天都在中国的一些动物园里发生。


再想一想动物园里的熊山。甭管黑熊、棕熊,熊兄熊弟们常常会一屁股坐在地上,高举前爪摆出作揖的动作,祈祷上方的人们给点吃的。它们摇晃着胳膊的样子蠢呼呼的,很符合“”这个字的意味。


还有那些大象。它们也许会在笼子里不停的摇晃自己的大脑袋,甩着鼻子,一直保持这个动作好几个小时,看起来傻的,非常可爱。很多小朋友看到这样的画面,往往也会点着自己的头,模仿起来。



但是,这样看起来很有意思的画面,其实都不是正常的,也不是自然的。如果一个动物园里出现了上面所有的这些画面,那这个动物园肯定不是一个好动物园。

作为一个狂热的动物园爱好者。我每走到一个城市,都必须去那里的动物园转转,别人集邮,我集动物园。今天,我就从动物园爱好者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逛动物园这件正经事。



自然行为


我逛动物园,最看重的是一点:能不能看到动物的自然行为



什么是自然行为呢?举两个例子。这只猫叫丛林猫,是一种生活在河、湖周围的芦苇荡或是树林里的猫科动物。这张照片是我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中央动物园里拍的,拍的时候,


大家不要笑!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这只丛林猫看到了一坨屎,这坨屎应该不是它拉的,于是它跑过去闻了半天,蹭了半天,然后就拿头上去滚了。不知道现场的朋友有没有在家里养好几只猫的,家猫也常有一只猫拉了屎别的猫过去刨半天的行为。在自然界里,很多独行的动物,是用屎或者尿这种味道很大的排泄物和同类做社交的,它们常会在领地重叠的显眼位置摆上一坨屎,来告诉别的个体,宣告“我来、我见、我征服”,所以,这些动物对屎很有兴趣很正常。这就是自然的行为。


本图由猫盟的明子拍摄,手也是他的。


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长臂猿,很多动物园在养,很多朋友应该都见过。但长臂猿的歌声,你听过吗?我们来听一段:




这是西黑冠长臂猿的歌声。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就是如此。你在动物园里听过这样的歌声么?现场有朋友说听过,那我猜你去的是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听的,而且你早上很早就去了。在长隆之外,中国很少有动物园里能够听到长臂猿的歌声。


长臂猿,是哺乳动物中除人类之外唯一一类能够唱和声的动物,音频里的长调,是雄性唱的,有种转动的感觉的短调,是雌性唱的。在自然环境中,这种动物的生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它们每天早上都会和邻居们斗歌,来宣告自己的存在,保护自己的领地。但在很多动物园里,能养一个长臂猿家庭就不错了,往往就一只一只的养,生存环境也就是大铁笼子加个树枝,完全没有斗歌的环境,这种情况下想听到正常的猿歌那是做梦。长臂猿唱歌,也是自然行为。


为什么我会这样看重自然行为呢?首先,我来动物园不仅仅是想看到一种动物的存在,我想好好看看这些动物活生生的在我面前,展现出它们在自然界中该呈现的状态,而这样的呈现能让我感受到自然之美,如果仅仅是去看某种动物的样子和外貌,那看图看模型看标本其实是一样的;其次,自然行为是一个指标,只有把动物养好了,让它们觉得是生存在自己该生存的地方,它们才会愿意展现出自然行为,这个指标能告诉我们这个动物园到底好不好。




怎样的行为才是

“自然行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动物园里的动物展现的行为是不是自然行为呢?这需要一点动物学知识,但仔细的观察可以弥补动物学知识上的欠缺。比方说,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豹子吃兔子也会拔毛,以为是囫囵吞,直到有次在北京动物园看到了这只狞猫:它获得了一只白兔,吃之前把兔子的毛拔得一地都是,我这才确定原来猫科动物是有这样的行为的。



如何看一个行为是不是自然的呢?有这样几个标准:


1,和人类互动的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太自然。


除非是动物园设计好的,例如让游客拿动物园准备好的树枝喂长颈鹿。而前面说到熊作揖向人类乞求食物,就是不自然的。为什么呢?绝大多数情况下野生动物是不会碰到人类的,所以就不该和人有啥互动。


水獭是“和人互动”的特例,它们好奇心极重,有时候人手在玻璃上划拉两下,它们都可能跟着跑起来玩起来。视频是英国摄影师查理·汉密尔顿·詹姆斯,上一期《自然摄影师推荐》我们介绍过。


2,单调、重复的行为,不是自然行为。


像前面说的豹子来回踱步,大象频繁甩头,就不是自然行为,这种行为在动物学上被称为刻板行为,通俗来讲就是这些动物被养得太差了,太无聊没啥可做,憋出了这样的行为。




除此之外,仔细看,你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行为。


什么样的动物园

是合格的


然而,并非在所有的动物园里,都能看到精彩的自然行为。饲养水平不到位,展示不到位,那么,别想看得开心。


作为一个动物园爱好者,我总结了这样几个标准,来衡量一个动物园的水平。


1.丰容


首先得看丰容做得好不好。所谓丰容,就是用各种办法,让动物生活得舒服,有在大自然中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好好设计笼舍,让动物感觉自己是生活在家乡;可以提高取食的难度,模仿野生环境中动物取食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气味等途径,让动物玩起来。在这里,我举一个北京动物园的例子。


图片来自北京动物园资深饲养员杨毅老师的微博。


这个图片上,狮子正在啃一匹斑马,不过这匹斑马看起来是方的。天啊,难道狮子和饲养员都这么笨,居然玩起了这么假的斑马?


其实,这个“斑马”并没有那么蠢,它是个盒子,奥妙在盒子里面:里面装了一坨真正的斑马粪。狮子闻到了食物的味道,于是就high了起来,玩得特别开心。大家可以猜一猜,最终这个盒子怎样了。这就是个典型的气味丰容。类似的,各种丰容都做起来,动物会很开心,不知不觉的就有了自然的行为。


(作者本次去一席演讲的推荐人真大雨,也是动物园丰容界的大牛,比如他做过这个:超有爱:如何给动物园的大象做个“痒痒挠”?



2.场馆设计


其次,是场馆设计得好不好。在中国绝大多数动物园里,你看到的熊都会向人乞食。我觉得啊,这当然不怪熊,但也怪不到绝大多数的游人头上。而应该怪动物园。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动物园里熊舍是啥样的。是不是都是一座假山,游人从上往下看坑里的熊?这样的坑又不加盖,肯定有很多人往里扔东西了。这样的熊山、狮虎山、猴山,是中国动物园的一大传统,绝大多数动物园都这么修。但这种笼舍的形制非常不科学。现代的动物园笼舍,讲究和动物平等的平视,讲究要尽可能的展示动物的行为,讲究要把人和动物尽量隔离开。



所以,新式一些的动物园里,这样的山都不见了。比方说,北京动物园最新的熊馆就是下图这样:一面三米高的玻璃幕墙把人和熊隔开了,人能看到里面熊的行为,但又无法干涉,熊就舒服得多,人和熊是一个平视的平等关系。这个设计,就是世界动物园行业的先进设计。我觉得美中不足的就是墙可能还矮了一点。就这个高度,居然还有人往里扔吃的逗熊,不得不说中国人还是有一些特殊性。



说到这种特殊性啊,在中国,防投喂是动物园场馆设计必须要考量的一个元素。举个例子,这是北京动物园的滇金丝猴馆。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不一样,是灰色的,有个莫西干发型(和我一样),它们吃的是能量密度较低的松萝和叶片,因此一次要吃很多,需要个大肚子来装(咦这一点也跟我一样)。


北动的滇金丝猴馆设计得不错,它是个蘑菇型的,蘑菇柄部分装着玻璃,人可以往里看但不能干涉猴子生活,蘑菇帽的部分是铁网,很透气,也扩大了猴子的活动范围,所以猴子经常站在蘑菇帽伸出来的部分,从上往下看。正常来讲,这样的结构没法投喂了吧,但北动接纳的是全中国的游客,有些游客啊,真是又没素质又有想象力,居然有人站在蘑菇帽的边缘下方,瞄准铁网的洞洞往里扔吃的。你们看是不是很厉害。不过呢,他们没想到滇金丝猴吃得多也拉得多,经常边吃边拉。我曾见过投喂的游客,被滇金丝猴屎尿浇了一头。活该。



投喂这个事情呢,因为很难去控制游客喂的是什么,所以很容易让动物吃坏。之前泉州的一个动物园,就出过游客摘夹竹桃喂死小羊驼的事情。而乱喂食物,还得说回北京动物园的游客。那儿长期有批人,自己带白菜萝卜去喂动物。白菜萝卜就罢了,最近一年,这帮人创造性了开始带挂面去动物园里投喂。生挂面啊!为啥喂挂面?便宜,又细又长,很容易就能从笼子的空隙处插进去。这玩意,动物吃了不消化,它们又不嚼,很容易划伤食道。


我见过的场馆里,设计得最具巧思的一个,当属巴厘岛动物园熊狸馆



你看,别人去巴厘岛都是去海边看阳光海浪沙滩美女,果壳就组队去动物园。这个巴厘岛动物园的熊狸馆,我为什么会觉得它设计得特别好呢,因为它是利用极其有限的资源,为动物设计出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立体活动场。这个场馆分成三层,其中第二层与游人的步道平行,这一层是一个木制的平台,它连接了下方的第一层和上方的第三层。第一层在步道的下方,大概只有十平米左右,非常小,笼舍啥的都在里面。而第三层,是几棵长在步道上的树,这些树通过几根横梁和第二层的木平台相连,熊狸可以爬上树。但是树靠近二层步道的地方,被笼了一圈铁皮,特别滑,熊狸就不敢下到步道上了。



熊狸这种动物,圆头圆脑,传说肛门会散发奶油爆米花的味道,是一种树栖动物。这样的三层结构的场馆,突破了原有笼舍狭小空间的限制,把平面的展示变成了立体的活动场,熊狸可以爬上爬下,人可以平视也可以仰视它们在树上的健步如飞。巴厘岛动物园很小,进去走一圈大致看看也就一个小时,但它们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动了这样立体的心思,非常难能可贵。这样动心思能让动物生活得更好,让展示更有效,很值得中国的动物园学习。


凭我这几年有限的经验,国外很多的动物园和中国的一些动物园不太一样:他们地盘非常小,但是特别擅长在一些比较小的地方去展示一些非常小型的动物。比如上野动物园养的兔狲



上野动物园是一个非常小的动物园,它只有广州动物园的三分之一大,北京动物园的七分之一大。但是,日本这个非常有强迫症的民族就特别擅长去饲养这些小型动物,可以把小型的场馆设计得非常精彩。就像这样,有几只小兔狲在那儿打来打去,打得非常萌。这种画面我在中国的动物园里面从来没见过,我甚至没有听说有几个中国的动物园能够实现兔狲的繁殖。中国实际上是兔狲的原产地之一,但是我们的动物园兔狲都养得特别差,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汗颜。



3. 自然教育


我看动物园好不好的第三个标准,是看动物园的自然教育做得怎么样。去动物园,尤其是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并不只是去玩,还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培养对自然的兴趣。但是呢,必须得说,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确实有很多动物学上的细节会被你忽略掉。这时候,就需要动物园来提前设计好教育的环节了。



国内的动物园,在自然教育这方面,我最佩服的是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举个例子,这张图是长隆野生动物世界考拉馆里的两个展板,展板上放置了考拉的各种食物、毛发、粪便,还介绍了考拉的行为习性,这样的展板组成了一个小型的科普馆。整个场馆内,你还能看到饲养员整理食物,通过光照分出了白天区和夜间区可以看到考拉在白天黑夜不同的行为,长隆还在此配置了好几个讲解员,认真走完这个场馆,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但是呢,说到自然教育,说到长隆,我们这些动物园爱好者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了。我们这帮人,对长隆是又爱又恨。爱在他们的饲养条件、展示水平确实是全国最好的,但同时,他们的马戏又是臭名昭著。现在,长隆展示的野生动物马戏,都是通过一些不太和谐的手段,迫使动物做出不自然的行为,供人取乐。这样的活动,对野生动物保护不利,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比方说,很多马戏里,都会让黑猩猩摆出笑脸,给大家看。这个动作看起来很萌,但殊不知,黑猩猩的笑容,其实意味着它们很害怕很紧张。训练黑猩猩“微笑”,其实相当于训练一个人,让他用痛苦而扭曲的哭脸表示快乐。



这张图片是一个英国摄影师在长隆大马戏里面拍摄的一张照片。它讲述的是一只红毛猩猩被迫成为一个马戏演员的故事。这张照片获得了BBC和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颁发的野生生物年度摄影师的一个大奖。这个奖项是全球自然摄影界最权威最大的一个奖项。也说明这个事情在国际上的反响确实不太好。


4.本土动物


我评判动物园优秀与否的最后一个标准,是看一个动物园是否会忽视本土动物。


我的老师奚志农老师经常说:“非洲的大象河马,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中国人都如数家珍。但我们身边的本土动物呢?没什么人认识。”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黑锅动物园得背一背。中国的动物园,只要规模不算小,哪一家没有狮子、斑马、长颈鹿?但中国本土的羚牛、雪豹、豺或是金猫,又有几家动物园有?即使有,又有哪家动物园很重视呢?举几个例子,广州动物园有金猫,北京动物园有兔狲,这两种猫科动物都很好看,前者壮美,满身腱子肉,后者呆萌,是个会动的毛球,但都养得很差。近两年,北动的兔狲就都养死了。



中国的动物园里面,最注重本土动物的,我觉得是青海的西宁野生动物园。这个动物园展示了雪豹、藏棕熊、藏狼、岩羊、高山兀鹫、胡兀鹫、金雕等一系列高原动物,一进去就会给你和内陆动物园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他们这方面做得好,我觉得一方面是主观的原因,这个动物园把自己定位为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另一方面也存在客观的制约,青海是个穷省,没那么多经费买动物,就算买了在西宁也不是啥都好养的,那儿毕竟是高原。



我在西宁野生动物园拍到的雪豹。


西宁动物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馆是他们的猛禽山。这个动物园依山而建,猛禽山位于两个小山包夹成的一个小峡谷里面,里面非常大,生活着几十只金雕、雕鸮、胡兀鹫和高山兀鹫,参观的时候,人可以走进去,能看到头顶猛禽在飞,那场面非常魔幻。西宁动物园的齐新章副园长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某次地震后,他们接待了一批灾区的藏民小朋友。藏族人行天葬,所以他们认为秃鹫是灵魂的使者。这些小朋友进了猛禽山之后,里面的高山兀鹫突然成群的飞了起来,在里面盘旋。这些小朋友觉得是自己家人的灵魂来看他们了,顿时一齐哭了起来。动物园能带来的美,有时候是能够深入人心的。




保护、研究与自然教育


我个人认为,动物园是一个有原罪的地方。它毕竟剥夺了动物的自由。但动物园在现代的社会里,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地方。现代动物园有三大目标:第一个是保护珍稀动物,留下它们的血脉,通过人工繁殖增加它们的数量;第二个,是增进我们对动物的认识,尤其是行为学上的认识;第三个,是给公众进行自然教育。一个动物园,如果做不到三点,是不配成为现代动物园,也无法面对自身原罪的。



全世界有不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是动物园给救过来的。举个例子,现如今,白犀牛北方亚种,全世界仅剩5头,这5头北白犀全部属于捷克的Dv?r Králové Zoo,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从苏丹搞到了6头北白犀,并实现了人工繁殖,捷克人非常厉害,全世界除了他们没有任何一家动物园做到过。而在他们实现了这一壮举的同事,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北白犀慢慢死绝了。如今人类还在努力拯救这个物种,没有捷克的这家动物园,我们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人类的时代,尤其是最近几百年来,有好多物种灭绝了,这些物种中的相当一部分,灭绝得怪人类。动物园执行濒危物种复育的任务,是在为全体人类赎罪。


国际上,那些有抱负有担当的动物园们,一起成立了一个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联合会(WAZA),这个协会致力于促进动物园行业的发展,也制定了行业的标准,是全世界动物园行业的最高权威。但可惜的是,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园够格加入。


在世界动物园行业内,有一篇文章被称为“行业圣经”,它叫《如何展示一只牛蛙》。这篇文章在网上能下载到中文全文,它讲的是如何以一只牛蛙为中心,建立起一座动物园,把自然展示给游客。这篇短文,也是动物园爱好者必读的文章,它会解决很多我今天因时间没有讲到或详细讲的问题,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


全世界的动物园有很多,我依旧会持续的看下去。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花老师的人间观察


ID:NewMediaBusiness
 是新媒体主编
是AI的直系领导
也是果壳网撕逼专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