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 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 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孔子庙堂碑》为最。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 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 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 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 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 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 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