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少阴心经常用穴位临证实用通解

 wyfx100 2017-01-16


手少阴心经常用穴位临证实用通解

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经穴歌决: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清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郗邃,神门少腹少冲寻。

本经经穴分布于腋下,上肢掌面侧之尺侧缘和小指之桡侧端。首穴极泉,末穴少冲,左右各9穴。

本经临证常用腧穴:

1.  极泉

穴名释义:高及甚为极,君为日极,如登极,取至高无上之意。穴在腋下筋间动脉,入胸中,为手少阴心脉之腧穴。心者,君主之官。其穴甚高,如君登极,至高无上。心脉流注,似泉下水流,故名极泉。

《会元针灸学》:极泉者,极者极深,泉是水泉也,心阳化液,由心系通肺出腋下,心火生脾土,而续交经之孔窍,相酬以甘液,故名极泉。

主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咽干烦渴,臂肘厥寒,目黄胁下满痛。

《针灸大成》:主臂肘厥寒,四肢不收,心痛干呕,烦渴,目黄,胁满痛,悲愁不乐。

本经经穴主治心、胸、神志病、血证,以及经脉循行部位之其它病症。

操作:一般采用指切进针法,用押手将动脉轻推向后,避开腋动脉,针尖向后上方直刺0.5寸左右,以局部酸胀为度。

应用经验:

(1)  治疗腋臭

以三棱针微泻出血,可治疗腋臭。

(2)  治疗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

取穴以极泉为主穴,配以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中渚。在取极泉时,让患者屈肘抬臂,肘与肩平,在腋窝外上方两筋间进针,直刺2寸左右,施雀啄法,使触电样针感到达手指,其它穴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1疗程。

(3)  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国针灸》1995年第3期报道:“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主穴为内关、人中、三阴交;上肢不遂加极泉、尺泽、合谷,下肢不遂加委中、三阴交。

(4)  治疗中风后期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12期报道:极泉穴合谷刺治疗中风后期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71例,总有效率为90.14%

(5)  治疗尺神经炎

《内蒙古中医药》1996年增刊报道:电针极泉穴治疗尺神经炎47例,总有效率为96%

(6)  治疗上肢麻木

《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第21期增刊报道:封闭和弹拨极泉穴治疗上肢麻木26例,总有效率为96.2%

(7)  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之上肢功能障碍

《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第1期报道:针刺极泉穴为主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之功能障碍35例(其中,桡神经损伤20例,臂丛神经损伤5例,正中深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7例),总有效率为94.29%

(8)  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可以肩髃透极泉之法治之。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医者一手托起患者的肘部用力向后方推移上肢,使肱骨与躯干呈45度角,并固定于此位。然后以芒针,由肩髃刺入,缓缓向极泉进针,以极泉皮下可触及针尖为度,行捻转泻法,得气后出针。

2.  少海  合穴

少海者,水也,在肘内廉节后凹陷处,为手太阴脉气汇聚之处,因喻穴为少阴之海,故名少海。

《会元针灸学》:少海者,少是手太阴也,海者由经达心脏之海,故名少海。

主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甄权云:屈手向头取之,治齿寒脑风头痛。

《针灸大成》: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齿寒,脑风头痛,气逆噫哕,瘰疬,心疼,手颤健忘。

操作:

(1)  一般直刺0.5寸左右。

应用经验:

(1)  治疗手颤

本穴针刺后,针尖向下斜刺0.8寸左右,使针感向手腕方向传导。

(2)  治疗心痛、耳鸣

本穴进针后,针尖向内上方斜刺,得气后行泻法。

(3)  透刺法治疗网球肘

患者取坐位,屈肘,取患侧穴,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持毫针从曲池穴进针,向少海穴方向透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1疗程。

(4)  透刺法治疗高血压

患者取仰卧位,屈肘80-90度,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持毫针从曲池穴刺入,针尖向少海穴方向透刺,得气后施捻转手法,务求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向下传导至腕,以局部出现明显之酸麻胀感为最佳,行针1分钟后,每5分钟行针1次。半小时后,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1小时。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

(5)  透刺法治疗全身搔痒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持毫针从曲池穴垂直刺入后,针尖向少海穴方向透刺,得气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之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

(6)  治疗脏躁

本穴可治“悲伤欲哭,不能自已”之脏躁症,取本穴(双侧),用补法,留针30分钟。

此证亦可以少冲穴治之。

3.  通里  络穴

穴名释义:本穴在腕后1寸,为手少阴之络,手太阴络系从本穴分出,走向手太阳经其支脉别而上行,沿本经循环心中,联系舌根,归属目系,凡邪实膈间,支而不畅,虚不能言者,本穴可通其脉气。穴系手少阴脉气别通为络之居处,故名通里。

《会元针灸学》:通里者,由手少阴络,通于手太阳也。于手厥阴邻里相通。手少阴心之络脉会于此。支走其络,连络厥阴太阳,故名通里。

主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卒心中懊憹,数欠频呻,悲恐目眩头痛,面热无汗,心悸肘臂臑痛,实则支隔,虚则不能言,苦呕喉痹,少气遗溺。

《针灸大成》:主目眩头痛,热病心不乐,数日懊憹,数欠频呻悲,面热无汗,头风,暴喑不言,目痛心悸,肘臂臑痛,苦呕喉痹,少气遗溺,妇人经血过多崩中。实则支满膈肿,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本穴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别走小肠经,心开窍于舌,心系络脉系于舌本,小肠经上走喉,故本穴既可治心血管疾病,又善治各种舌疾,如舌强、舌疮、木舌、重舌等。

操作:一般毫针直刺0.3-0.5寸左右。

本穴可灸。

应用经验:

(1)  治疗心动过缓

通里穴出现有压痛点或结节等阳性反应,可作为心动过缓的定性诊断。故在通里穴有阳性反应处点按或针刺,可治疗心动过缓。

(2)     治疗神经性皮炎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持毫针刺入通里穴,针尖透向心包经,得气后行泻法,不留针。然后以梅花针从皮损边缘向中心处叩刺,以局部微出血为度,接着以清艾条艾灸皮损局部,先灸皮损边缘,再逐渐向皮损中心施灸,灸至局部潮红为度。每次施灸大约30分钟左右。

(3)     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临床杂志》1998年第14期报道:针刺通里穴为主治疗中风失语21例,总有效率为90.7%

(4)     治疗坐骨神经痛

取健侧通里穴、列缺穴,针刺得气后,行泻法,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配穴均取患侧。

董氏针灸有以大陵、内关、间使,治疗心经功能不足坐骨神经痛之经验,通里穴既可治坐骨神经痛,又可治疗心动过缓,故董针治疗坐骨神经痛之法,宜回味之。

(5)     治疗发笑不止

《灵枢·本神第八》:“------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故笑不休为心之实证,取心经之络穴通里(双),用泻法,治笑不休心之实证,效佳。

此证亦可以神门穴治之。

(6)     治疗盗汗

《湖北中医杂志》1994年第4期报道:针刺通里治疗盗汗53例。取穴:通里、复溜(均双侧),针刺得气后,通里用泻法,复溜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结果:治疗1-3次后盗汗消失者30例,4-6次消失者14例,7-9次消失者7例,9次以上消失者2例。

4.  阴郗  郗穴

穴名释义:穴在掌后脉中,去腕5分,穴为手少阴心经之郗穴,故名阴郗。

《医经理解》:阴郗,少阴之郗也。

主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失瘖不能言,洒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乱胸中满,衄血惊恐。

《针灸大成》:主鼻衄吐血,洒淅振寒,厥逆心惊,心痛霍乱,胸中满。

操作:直刺0.3-0.5寸。

本穴可灸。

应用经验:

(1)  治疗盗汗

灸双侧阴郗穴,灸至温热感可沿手少阴心经直达心区,待灸感减弱后即可停灸。按疗程灸,必效。

(2)  治疗高血压

《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第6期报道:针刺治疗高血压30例。针前先测量血压,取阴郗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起针后即刻测量血压、心率。结果:有效率为83.3%

5.  神门原穴输穴

穴名释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主神,穴为心脉之腧穴,为心气所出之处,故名神门。

《孔穴命名的浅说》:神门,因其治神志病,又有人神入门户之义。

主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心烦,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惊,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犯悲哭,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

《针灸大成》: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面赤喜笑,掌中热而啘,目黄胁痛,喘逆身热,狂悲狂笑,呕血吐血,振寒上气,遗溺失音,心性痴呆,健忘,心积伏梁,大小人五痫。

本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故神门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之要穴。

本穴为心经之原穴,原穴主治五脏,心藏神,故本穴善治各种神志病症。

心主血脉,举凡血不循常道者,皆与心相关,故本穴可治疗月经病、尿血、呕血等血症。

心经经脉“上挟咽”、“系目系”、“却上肺”、“络小肠”,其络脉系于舌本,其经筋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故本穴可治疗头面五官、肺系及脾胃之疾。

操作:

(1)  一般紧贴尺侧腕屈肌肌腱直刺0.3-0.4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针感可达小指之远端,本刺法用于本穴主治之各种疾病。

(2)  毫针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针刺后施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放射传导,属逆经刺法。本法善清泻心火,适合心火亢盛所致之精神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癔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

本穴可灸。

应用经验:

(1)  治疗恍惚、痴呆、失眠、健忘

临证以长毫针先刺入皮下0.2寸左右,然后向少海穴方向透刺2寸以上,快速捻转,得气后留针20分钟左右。

(2)  治疗心动过速

《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第10期报道:针刺神门穴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及窦性心动过速42例。直刺0.3-0.5寸,中弱刺激。结果:29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有效27例;13例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有效11例。

(3)  治疗舌疮

《河北中医》1998年第2期报道:神门配中极治疗舌疮。神门逆经而刺,行泻法,留针30分钟,期间泻法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每日1次,共4次诸症消除。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常以足三里、太白、三阴交、太溪为主穴,酌配神门、内关穴治之。

(4)  治疗嗜睡症

双侧穴位常规针刺后,行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1疗程。效佳。

(5)  治疗急性腰扭伤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持毫针,针尖略向拇指侧迅速斜刺入患侧穴位,进针0.5-1寸,以捻转手法行针,持续刺激穴位,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先左右活动,再前后活动。留针15-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一般1-2次即效。

(6)  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患者取坐位,患侧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持毫针速刺入穴,针尖向大陵穴方向斜刺,施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一般1-2次即愈。

6.  少府  荥穴

穴名释义:穴在小指本节后凹陷处,与手厥阴经劳宫穴相平直。府,文藏也,引申为聚集之义。因喻本穴为手少阴脉气汇聚之处,故名少府。

《采艾编》:少府:为荥,少阴所流如传送之府也。

主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烦满少气,悲恐畏人,掌中热,肘腋挛急,胸中痛,手踡不伸。

《针灸大成》:主烦满少气,悲恐畏人,掌中热,臂酸,肘腋挛急,胸中痛,手踡不伸。痎疟久不愈,振寒。阴挺出,阴痒阴痛。遗溺偏坠,小便不利,太息。

本穴为手少阴之荥穴,《难经·六十八难》:“荥主身热”故少府穴善于治疗心之热证。

操作:一般直刺0.2-0.3寸。

本穴可灸。

应用经验:

(1)  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手指挛急

《四川中医》1992年第6期报道:针刺少府穴治疗中风后遗症手指挛急。少府直刺0.5-0.8寸,提插、捻转,使有酸胀困痛之感。结果:针刺得气后手指即可伸直。

(2)  治疗肩周炎

本穴可治疗肩周炎之手少阴经型,即肩周炎患者,除肩部其它部位痛之外,如有腋下极泉穴部位痛,可取少府穴治之。

(3)  治疗急性腰扭伤

《内蒙古中医药》2001年第2期报道:针刺少府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取双侧少府穴,直刺0.5-0.8寸,泻法,留针10-20分钟,每隔3-4分钟强刺激1次,同时嘱患者作前屈后伸、左右转动等腰部活动,并配合推拿。结果:1次治愈11例,2-3次治愈22例,治愈率91.7%

(4)  治疗小儿遗溺

双侧少府穴常规针刺,行捻转补法1分钟后,不留针即快速出针,轻按其穴。每日1次,101疗程。

(5)  董氏针灸设手解穴

董氏针灸设手解穴,此穴部位与少府穴暗合。其主治为: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即此穴善治各种针刺反应。临证针之立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