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联话写作

 江山携手 2017-01-16
重视联话写作
                             
话者,谈论也。联话,顾名思义,即谈论楹联的文章。《中国对联大辞典》有关“联话”的释义是这样写的:“与诗话、词话相仿佛的一种文体。清·梁章钜所创。以《楹联丛话》(1840),《楹联续话》(1843),《楹联三话》(1847)为代表。属笔记文学,继而成为联书中一大门类。这种联话,可纪实,可摘引,可评论,可辨正,长短不拘,详略不定,数量不限,灵活自由,保存史料丰富,一般较为准确,是研究楹联的重要资料。”这一段话是对“联话”的准确定性,也是界定“联话”的重要标准。


在梁章钜此后的百十多年,虽然出现了不少联话作家及联话作品,但总的数量并不是很多。2000年8月,龚联寿先生编辑的《联话丛编》,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计收明清至明国时期的29家联话37种,这是当代一部集大成的联话著作,其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时代的前进,联话也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楹联大家梁羽生先生指出:“前人的联话(可以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为代表),多偏重于掌故方面,把一副对联的来历交代清楚便算了事。有时甚至只录联语,别无注释,令一般读者求解无从。近代的联话,则比较多一点触及历史的研究和文学的赏析了。”这些都是很中肯的论断,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他还说:“我觉得,在对联这个‘特殊的文学领域’,大部分还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许许多多的名联,还是有待我们从文史两方面去研究它的。”梁先生这些话,为我们指出了联话写作的一个方面。他的联话著作《名联谈趣》,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联话的写作范例。当然,联话的写作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有关楹联的方方面面,它都可以去涉足,探索,总结。


我们都知道,联话是联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学术性很强的联论,却不在联话之内。对联掌故是联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纯文学的非真人真事的对联故事,却不在联话的范畴之内。


联话是一种较为随意、杂驳的文章,它既可论联宗旨,也可溯联渊源,既可评论联作,也可摘录佳句,既可漫说联法,也可考订讹误,是一种把史、论、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


联话的写作,在形式上与诗话、词话虽有共同之处,但绝不可以完全套用诗话、词话的形式来填充联话内容。联话的写作,应充分研究对联的独特性,从对联创作的实践中,去分析、综合、概括、提炼,写出生动活泼、针对性很强的联话来。即应用全新的视觉,全新的观点,写出具有浓厚对联特色的联话来。


近二十年来,散见于楹联报刊上的联话文章,数量也不算少,但整理成册的联话著作,数量却十分有限,因此,重视联话的写作、编辑、出版,是当今突显的重要工作之一。常江先生说得好,我们楹联界有一个好传统,联家既能创作对联,又能研究理论。因此,我们的联话作家数量是十分可观的。希望广大联家,重视联话的写作,用心血和汗水共同浇灌联话这枝美丽的民族之花,使其枝繁叶茂,多姿多态,万紫千红,花香果硕。


最后,我用一首五言古风和一副七言回文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一副回文对,字少乾坤大,上下左右读,处处皆联话。

                  
话联联话联联话


联话话联话话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