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字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问道lzg 2017-01-16

“十字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金玖[1],范晶2▲,陆妍3▲,杜宇征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300193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在中医院实习期间见师长运用十字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0例病例均为20155月至2015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门诊部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65岁,平均(43±7)岁;病程1d~两个月,平均(2±0.56)月。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鼓腮漏气,示齿不能,额纹消失,皱眉、蹙额、闭眼不能等。

2.治疗方法

取穴:合谷透小鱼际、内劳宫透外劳宫。操作:患者静坐5 min,将右侧前臂平置于桌面,掌面向上,手腕背部置于腕枕上,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针灸针,施针者右手持针,押手揣定内劳宫穴并于此处缓慢进针透刺入手背外劳宫穴处,至针尖抵于外劳宫皮下即可,选用0.30 mm×90mm长针于合谷穴处进针经掌骨前平行于掌横纹自觉与劳宫穴处针相触使得两针成“十字”状,至针尖抵于小鱼际皮下,留针30 min,以上治疗每日一次,7 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于每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3.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症状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及动作恢复正常功能;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大部分面部表情肌及部分动作恢复较好;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面部表情肌及部分动作明显但动作不到位;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面部表情肌及动作无改善。

治疗1个疗程后面瘫患者痊愈2例,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0例;治疗两个疗程后面瘫患者痊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0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21例,显效9例,好转0例,无效0例。

4.体会

周围性面瘫主因阴血不足,无以充养络脉,致外邪乘虚而入发病,阴血耗伤过甚,则易生风动血,引发痉挛、抽搐,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面瘫17 d为急性期, 815 d为静止期,15 d3个月以内为恢复期,3个月恢复不佳者进入后遗症期。内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荥穴,“荥主身热”,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心为肝之子,肝火旺盛则易生风化火引发痉挛抽搐,所谓实则泻其子,针刺内劳宫即通过泻心火以除肝火从而达到息风止痉的作用。有研究[2]指出,针刺内劳宫对增加动脉血流及容量具有积极作用。外劳宫为经外奇穴,具有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之功,对实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肉失于约束,从而出现口眼歪斜具有积极治疗作用。《玉龙歌》中记载:“头面纵有诸般症, 一针合谷效通神”;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四总穴歌》载“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经临床多方运用证实已成为针刺治疗面瘫的经验要穴,针刺合谷可使原气通达,进而固护正气以御外邪,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面瘫又多因风夹寒热所致,合谷穴属于肺经,肺主皮毛,故本穴具有疏风祛邪、散寒解表的功效,恢复期[3]外邪入里化热,针刺合谷又可清泄阳明郁热。透针刺法是指将一定长度的针具刺入穴位后照一定的方向透达另一穴位的方法,透刺针法具有取穴精简,增强经气感传,针感易于扩大的优点,同时能增强刺激量,因此可取得优于单穴针刺的临床疗效,透针刺法亦擅于沟通表里经、邻近经,《内经·素问》有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一般认为[4]面瘫急性期针灸局部取穴刺激会造成炎症、水肿加重,神经细胞变性几率增加,组织黏连,最终导致面神经痉挛的现象,使治疗难度加大,远端取穴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缺陷。相关研究[5]显示,远端取穴治疗面瘫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传统针刺治疗面瘫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选取面部手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腧穴,采用常规针刺手法,各穴进针0.30.5寸,传统针刺方法具有取穴繁多的缺点,且面部神经、血管密集对疼痛耐受较弱,从而对患者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十字针”采用透刺法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具有选穴少,疗程短,疗效显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