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字数:1201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一次北伐契丹返京途中,发现一个韦编袋子,袋内装着一根三尺长的木棍,上有“点检作”三字。敏感的皇帝立即想到,前不久在京城流传着“点检作天子”的谣言,心里敲起了小鼓,决意进行一番人事调动。由此,这根小木棍如同魔法棒一般开始散发魔力,搅动起后周政坛。 当时的后周,由周世宗柴荣领班,手下一批得力干将,特别是张永德与李重进。前者是柴荣养父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后者是郭威的外甥。郭威在帝位四年多便病逝,去世前,他做了人事安排:将帝位传于养子柴荣;又任命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担任马步军都虞侯。 即位后的周世宗,根据军功对张永德、李重进二人加以擢升:提拔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李重进任马部军都指挥使。尽管张、李二人时有嫌隙,勾心斗角一番,但对皇帝还无二心,并且周世宗对自己的这两位亲戚十分信任,内外兵权全部交与二人。周世宗柴荣、张永德、李重进这三个带有姻亲关系的君臣,形成稳定的铁三角关系,构成后周稳固的政治格局。 然而,一切都随着周世宗发现的这根小木棒发生改变了。 周世宗看着这根小木棍,越想越不对劲,犯起了疑心病。这木棍是怎么回事?到底出自谁手?如果点检作天子,那就是张永德喽,难道我要传位给他?可柴荣一想到张永德那一派武夫作风,就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否决了张永德,周世宗的脑海里又闪过李重进,会不会是李重进故意栽赃陷害,扳倒了张永德再来图谋我的皇位?对于如同左膀右臂的两位大臣,周世宗的信任渐渐动摇。 张永德是妹夫,李重进为表兄,还有自己年幼的儿子,皇位如何交接?周世宗焦虑不安,左思右想,几天后,他最终决定还是把皇位传给儿子,而目前的政治结构就需要进行一场大洗牌。 赶回开封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张永德的兵权,周世宗罢免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将其出镇澶州;随后,世宗又任命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出镇扬州。这下,周世宗把掌管军权的两位重臣都踢出了京城。而此时,世宗已经重病在身,刚解决了“点检作天子”这桩大事,又面临托孤的境地。 由于失去了两位姻亲重臣,在任命托孤大臣时,周世宗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他遍寻朝野,目光落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赵匡胤身上,于是,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在世宗看来,赵匡胤完全不具备作天子的条件与野心,让他做殿前都点检再放心不过。但事与愿违,恰恰是赵匡胤应验了“点检作天子”那句流言,于一年后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登上天子宝座。 柴荣在位仅五年多,但他与民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后周的国力强大,因此被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然而,在面对一根小小木棍时,明君柴荣却难以明察,胡乱猜疑,把自己和国家都逼到了死角。 小木棍如同一根魔法棒,轻轻一点,击中人性的弱点,掀起了一场信任危机,搅动了原本稳固的后周政坛,随之而来的便是政权的土崩瓦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