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成龙因何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飞天保龄 2017-01-16

于成龙因何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于成龙(
生于1617年,卒于1684年),字北漠,自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人。 
    “清史”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科场考官公然接受考生贿赂,大胆徇私舞弊,向行贿者泄露考题。 
    目睹科场上种种不堪,生性耿直的于成龙愤懑难抑,于是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此举等于公开向考官挑战,结果可想而知。放榜时,于成龙果然榜上无名,只勉强给了个副榜贡生的资格。啥叫副榜贡生?明朝科举制度规定:副榜贡生为备取生,虽没有中得举人,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结束后,于成龙辞去做官机会,他以父亲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为由,回到了故乡山西永宁州来堡村。 
    彼时,正值明清之交,风云突变,兵戈扰攘,遍地哀鸿。清顺治十二年(1647年),天下稍安,于成龙离家来到太原刻苦攻书四年,顺治八年(1651年)乡试,于成龙再次名落孙山,这年他已35岁了。 
    之后,回到来堡村的于成龙,因父、兄相继病故,两个儿子长成读书,家事繁杂,经济负担沉重,他整日里忙于养家糊口,再也没工夫、没心思参加科举考试了。 
    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百废待兴的清朝苦于人才匮乏,允许曾在前朝取得过功名者免试为官。于成龙以前明副榜贡生的资格入国子监学习,学成后准备出仕。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44岁的于成龙,被朝廷委任为广西罗城知县。彼时的罗城,僻处岭南一隅,地瘠民贫,素有烟瘴之地一说,被时人视作畏途。于成龙不顾亲朋阻拦,接受了清廷的委任,他抛妻别子,跋涉千里,辗转来到广西罗城。 
    罗城迭经战乱,新隶清朝的统治不过两年,盗匪横行,土酋跋扈,局势未稳,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罗城名为县治,却杂草丛生,遍地荒芜,所谓的街道,不过居民六户,茅屋数间,就连堂堂县衙也只有三间破草房。于成龙等见状大惊,只得暂时寄居在关帝庙内。在极度的困境中,从山西带来的五名仆从死的死、逃的逃,于成龙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以坚强的意志,筚路蓝缕,绝不言弃,他带病理事,迈开其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手法,他当了三年县令,就使罗城摆脱了混乱无序的状态,盗匪几乎绝迹,秩序变得井井有条,百姓各安生理,慢慢形成了三街六巷,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新气象。史载,于成龙在罗城“插棘为门,累土为几”,兢兢业业打理政事,他清贫的生活和卓著的政事一时传为佳话。 
    于成龙卓越的政绩与突出的才干受到了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模范。 
    康熙六年(1673年),口碑极佳、政绩突出的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官场上唯一的一个“卓异”,被朝廷攫升为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知州。 
    在合州任知州期间,于成龙广招湖广移民屯垦开荒,使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本已千疮百孔的凋敝经济快速得以复原。因招民开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大器晚成的于成龙再次被提升为湖北黄州府同知。康熙十四年秋,黄州府发生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于成龙发放拯济粮使数万灾民渡过难关,无数饥民得以存活。由于在黄州同知的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湖广巡抚张朝珍十分器重踏实肯干的于成龙,再次将他举为“卓异”,并屡次向朝廷举荐。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被调至湖北武昌府主持政务,并将被攫为武昌知府(候补)。恰在此时,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爆发。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兵出云南,一路兵锋凌厉,贵州、湖南很快被其攻占,湖北危若累卵,一日数惊。与此同时,吴三桂派遣许多湖北籍的部将,特封官许愿并携“札书”回原籍策反,以搅乱荆楚人心,并借机制造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发现“伪札”,屈姓知县以“通贼”罪名滥捕滥杀,搞得人人自危。麻城曹家河土豪刘君孚父子暗中接受了吴三桂“副将伪札”,因害怕事发被诛杀,于是暗中联络东山一代的“蕲黄四十八寨”私人武装势力一起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官声甚好,素有威望,加上他能力出众办法多,于是被地方官请出来帮助收拾乱局。 
    于成龙果然有办法,他力主招抚,反对一味剿杀,他命人四处张贴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被裹挟的百姓缴械回家,事态很快就趋于缓和。之后,他又冒着巨大风险,只身进入率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以诚恳的态度说服刘君孚以及他手下的300剽悍猎户归顺朝廷。十天之内,本已汹汹的事态得以迅速平息。 
    同年八月,于成龙被正式委任为黄州知府,刚到任上,“蕲黄四十八寨”第二次叛乱又接踵而至。当时,吴三桂派来的所谓奸细纷纷乘隙潜入黄州,这些人暗中联络当地豪绅、巨盗、土寇,各寨纷纷举事,一时间“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规模大大超过前次。四十八寨十万之众鼓噪啸聚,准备围攻黄州府城。于成龙处变不惊,他深知黄州府的重要性,于是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府城,由自己亲率团练、乡勇主动上山进剿的策略。于成龙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进发到东山黄土坳一带,随即向数量远多于己的叛乱者展开攻击。刘君孚闻讯亦带手下赶来助战。于成龙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尤其在战局不利时置生死于不顾,激励众人以弱击强,最终大获全胜。此战一举擒获暴乱主谋余世荣以及其他四位巨魁。之后,于成龙乘胜平息了其他多股叛乱。他剿抚结合,恩威并施,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干净利索地将席卷几乎整个黄州的反叛势力镇压了下去。后来,吴三桂暴毙衡州,他的势力从未踏进湖北半步。湖广总督蔡毓荣十分青睐于成龙大才,给予他极大的褒奖。 
    康熙十八年(1678年),于成龙积功升为湖广下江陆道道员,在湖北做官期间,尽管地位与境遇都已不同往日,但他仍不忘初心,低调务实,始终保持着迥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 
    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史载,于成龙离开黄州赴福建按察使任所时,数万黄州百姓自愿沿路送行至江西九江,一路上,众人呜咽的哭声与汤汤的流水声,汇聚成一首令闻者动容的悲怆奏鸣曲。 
    于成龙的清正廉洁,勇于任事,深得康熙的赞许。康熙十二年,他特地在懋勤殿召见于成龙,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人”,还赏赐白金、良驹、御诗等,勉励他始终如一,永远保持不媚流俗、正道而行的崇高气节。此后,于成龙为政更加勤勉,始终不敢懈怠,常常工作至通宵达旦。即便后来被升为两江总督,已经贵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还经常微服私访,使属下官吏不敢贪赃枉法,更不敢随意祸害百姓,他上任不久,就让江南风气大为改观。
    虽然康熙信任,政绩卓著,百姓拥戴,但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骨鲠直臣于成龙还是得罪了不少官场中人,这些人挟私报复,栽赃陷害,他被迫离任。康熙见奏后特意下诏挽留。 
    清史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享年68岁。于成龙死后,遗物只有一件旧棉袍和一些盐巴、豆豉等简单调味品。康熙得知后,心中无限喟叹加惋惜,他始知于成龙表里如一,一生廉洁,所谓他官做大后变更素行的说法纯系小人构陷欺罔之语。于成龙政绩卓著,为官清正,却反遭非议,让康熙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为了表彰于成龙并使廉风发扬光大,他特地书写了“高行清粹”四个大字并制成匾额赠给于家。康熙还破例为他撰写碑文,以示哀荣的同时,也是对于成龙廉洁刻苦一生的最大肯定与表彰。 
    于成龙被史家赞誉为“清廉耿介之士,担当任事之官,情怀深沉之子,古今吏者之师”。他德才兼备,尽忠职守,鞠躬尽瘁,不怕死、不爱财、敢任事、恤百姓,不愧为“天下廉吏第一人”。
    清史记载,于成龙死后,南京城内民众闻讯,皆悲恸哭泣,即便是贩夫走卒、寺院僧尼、捕快衙役等都为之痛哭流涕,可见他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与绝佳口碑。铁骨铮铮的于成龙,不愧是整体龌龊的大清官场上一股可彰善瘅恶的汨汨清流。 
    康熙也算一代有为君主。他对整饬吏治坚持不懈,在任内不断铲除贪腐,褒奖清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形势永远比人强。即便出了于成龙这样以清廉自许的一代能吏,也阻挡不了当时吏治的日渐腐败,加上彼时官员的俸禄确实偏低,早已是积重难返,康熙煞费苦心大举察吏,也只能是小修小补,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当时官场上屡禁不止的贪墨与萎靡。

    作者:晓妍凤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