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马福强vbbduil1 2017-01-16

作者:董江海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怀素《自叙帖》的解读,从中体会到狂草书法学习的师承正脉是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高度的先决条件,狂草书法技术要求,技术高度是决定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的重要元素,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提高狂草书法艺术创作的审美格调,这即是怀素《自叙帖》对当代狂草书法艺术创作的贡献。

关键词: 师承正脉 先决条件 技术高度 创作元素 审美格调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怀素《自叙帖》

在中国书法史上既作为狂草书法摹本法帖又兼对狂草书法创作理论进行总结(怀素从自身学书实践中总结并借助当时诸家名公的诗文对其狂草成就的评价得出了狂草书法创作的经验及狂草书学理论心得)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唐怀素的《自叙帖》。它的意义与价值远不是简单的临摹狂草的字帖范本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怀素《自叙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得出了当下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

怀素的《自叙帖》系纸本长卷,高28.3厘米,长755厘米,共126行,计702字,前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书,卷首“藏真自序”四字为明代李东阳所篆,后纸上是宋代至清代名家和收藏家的题跋。该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怀素学习和书写狂草的经历及一些当时名公对其书法的赞扬和评论的诗文,其中介绍怀素出身;草书的沿革师承及怀素的才气;介绍其狂草书法的技术高度;评其狂草书法创作的艺术格调;论述狂草运笔“速度”的重要性;借人之口批评怀素狂草不合时宜的狂傲性格;最后是怀素自谦之词。此帖是怀素自叙自书,是怀素在一片赞扬声中洋洋洒洒用狂草书体书写而成。可以想象当时怀素书写此卷时是何等愉悦,何等的奔放!

怀素的《自叙帖》是怀素晚年之作(唐大历十二年),亦是他书法艺术成熟期的有感力作,可以说是他的狂草代表杰作。不仅在唐时就已享誉全国,而且从此对后世狂草书的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将其作为狂草学习必学之帖,它在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怀素《自叙帖》是从形式(临习狂草摹帖)到内容(狂草理论指导)的统一中建立起狂草书法艺术创作的审美格调的奠基之作。怀素的狂草书法艺术成就和他的狂草书法创作理论心得相辅相成,成为唐以后对狂草书法艺术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但是,唐以后历朝历代大都把怀素《自叙帖》只当作学习狂草书法的临习摹本而已,很少有人关注它的理论学术价值。本文从《自叙帖》的内外入手,也就是不仅研究它的狂草书法临习摹习所关注的外在形式,更关注和探寻它的心得体会以及诸公评论中对狂草创作的理论指导意义,全方位解读《自叙帖》对当下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的指导意义。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怀素 草书

一、狂草书法学习的师承正脉是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高度的先决条件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文圣孔子周游列国,聚徒三千,始有七十二圣贤,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师徒传承,教学相长的美德。这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天性的恢恢古风,成为中华民族各行各业师徒传承的楷模。狂草书法艺术是书法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学习难度大,技术性要求高,它的传播更具师徒传承的特性。《自叙帖》开篇就写道:“……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逐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怀素自身学书感悟学习书法须行万里路,拜师访友“往往遇之,豁然心胸。”(《自叙帖》语),怀素在《自叙帖》中还借小宗伯张之口说:“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怀素自己学习草书是因其精心研究草圣张芝而得法,也就是以草圣张芝为师,其师承关系已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随后怀素《自叙帖》中还介绍:“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笔性颠逸,超绝古今……”这段话告诉我们,章草书体兴起于汉代,杜度、崔瑗二人以书写绝妙著称,到张芝伯英,更加独揽其美,从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下,为唐代虞世南、陆柬之继承,笔法要诀口传手授,以至于传到吴郡张旭这里,虽然张旭生性颠狂,但草书却超绝古今……。这段话非常详细地总结了魏晋至唐的草书发展传承脉络,详细地告诉后人草书发展的师承关系。它的观点和论述与唐孙过庭《书谱》云:“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晋末称二王之妙……可谓钟、张云没,羲、献继之。”所表述的书史师承观点几乎一致。怀素《自叙帖》告诉我们后人,狂草书法学习需要师徒口传手授其笔法要诀,否则就无法登堂入妙,难以领悟狂草书法的创作审美格调。

笔者体会学习狂草书一生须要拜好三位“老师”。

一是拜一位古代大师为师,即继承传统,选好古代法帖为宗,涉猎多种法帖兼容并蓄,是学习狂草书的要领。但是,前人的狂草书成就历朝历代法帖众多,浩如烟云,如何选择古师法帖是摆在我们今人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溯本求源,直追魏晋,取法乎上,当然是学书师承正脉,但求师唐宋元明清诸代也未偿不可,关键是如何破解古人狂草书的密码和方法是关键(本文在后面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二是拜好现代草书高手为师,即横向选择,寻找现代草书高手,指点迷津,少走弯路。怀素学书在当时也是先后遍访名师,据《藏真帖》言:“所恨不与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法,若有所得也。”也就是怀素狂草得张旭笔法之精髓是颜真卿所传授。又据《全唐文·僧怀素传》记载:“颜太师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外,须自得之。张长史睹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舞剑器,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之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极’颜公于是倘佯而笔,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贼’人之。”也就是在当时怀素学习也是拜师于同代高手颜真卿为师,才得以领略草书之法奥。

三是拜自然为师。在书法以外寻求突破,吸收养份。也就是从大自然中吸营养;从书法以外的国学中吸收素养至关重要。唐孙过庭《书谱》中有:“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頹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寻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孙过庭告诉人们学书只有从自然现象中感悟书法之奥妙,妙化自然之灵气,体会书法之用笔,感悟书法之韵味,才能创作出超神入化的传世佳作。古之以自然现象之灵感悟书法之用笔例子很多。比如:唐代的陆羽记载: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书尽于此矣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唐国史补》卷上)

以上拜好三位老师,其实是告诉一点,就是狂草书法学习必须立足传统,重视师承,不管是对狂草书的创作来讲,抑或是对狂草理论的研究来讲,都很重要。所谓传统,不是凝固的死水,而是一条涌动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化来讲,尤其应当强调传统不仅是地理的,空间的范畴,而且更是历史的,时间的范畴,越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就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具性——书法艺术更是这样。狂草作为书法的精粹,表现民族文化特有的思想感情,由于其书法本体的民族独具性而更加彰显其本质性,这种强烈的民族化表现是狂草艺术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作品艺术高度的标准——所以狂草学习要取法传统,要师承前人,在追寻学习临摹前贤的法帖过程中,进行继承与创新。对于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无法回避对之取舍与理解、吸收,任何抛弃传统,绕开法帖,不师古法,不学古人,企图找到所谓狂草创作的捷径,都是徒劳的。从传统入手,选好古帖,把脉师承,回归正路,在名师指点下理解,学习,临摹;在大自然中体味,感悟;在传统国学底蕴滋养下才能有所收获,有所突破;才能有可能创作出好作品。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怀素 草书

二、狂草书法艺术创作技术高度是决定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的重要元素

狂草在书法五体中是难度最大的一门书体,相对于其它书体(篆隶行楷)狂草书更具线性艺术的特质,更能表现作者心性的一门技术,更能抒发作者感情的一门艺术。如果说魏晋时期的二王把草书推到一个高度的话,那么大唐怀素与张旭更是把狂草推到了一个极致,时至今日后人也无法超越。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有说不是张旭所书本文不作详细论述),可以说是狂草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尤其是怀素《自叙帖》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狂草书法创作技术元素。

1、狂草书法的特点表现。

可以这么说,自从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的诞生,狂草这一艺术形式、特点才呈显在世人面前,人们从张颠醉素的作品中才领悟到了什么是狂草佳作,如果说张旭《古诗四帖》仍有争议是否是张所为的话,那么怀素《自叙帖》不容置否的地位就更显其珍贵,它展显出狂草艺术如下特点:

特点一:狂草艺术特点之一就是体势左绕右转,线条连续不断,富于夸张;每个字在相互连接的过程中打破了汉字传统的方方正正的规矩;或拉长、或变短、或参差、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或密、或疏、或藕断丝连、或嘎然而止、或两个字相支撑补充——乍一看,好象是一个字,其实是两个互相依存的字,即两个字作一字合写;或两个字互用一点;或两个字互为一态,去掉哪个都好象不成体统。

特点二:狂草艺术特点之二笔法与理念上与楷书完全不同。它的旋转连绕,概括了很多点画,省略了汉字的许多笔画,简画成许多符号来表示,即似龙如蛇般弯弯曲曲,把我国文字笔画简化为一笔一字,兼有两笔者,最多不超过三笔。和怀素同时代唐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论及草书:“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乘使转,不能成字”。也就是说:草书用点画表现作者的意向的发挥展示,字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使转中成字,在使转中区分不同的字,故草书不同于楷书,它与楷书所表达的笔法与理念上正好相反。孙过庭在《书谱》中还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即楷书靠每个字的点画到位而成字,字的对错与否关乎点画每笔,楷书是靠使转中体现不同作者的书写特点及气度,这也即是草书因为点画是关乎性情可以两个字互用一点的缘故。

特点三:狂草艺术的特点之三,狂草富有浪漫色彩,章法布局没有固定的约束,变化极大;在豪放洒脱中尽情放纵,一味挥洒;游仞于规矩之间,狂而不乱,自然而然毫无刻意安排;在有意无意之间,自然而然形成——诸如行云流水,枯藤缠绕,飞沙走石……它是一种性灵的流露,兴之所至,没有刻意布局却天然成趣,处处恰到好处,笔笔蕴涵辨证关系,行行暗藏对比哲理。

草书发展到狂草,从文字的语言实用作用来讲,它已经大大削弱了汉字书写的实用性,也大大增加了汉字可识的难度,但从对汉字的美化上来讲,它更具备了草书的丰富性和艺术性。狂草相对于其它诸体书法而言更表现出纯艺术性线性艺术的特色,更具备书者抒怀畅意的功能,狂草的这三个特点优势使它成为书法艺术中的难度最大,最具诱惑力的一门艺术。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本文作者 董江海 国画

2、狂草书法创作技术元素探寻:

怀素《自叙帖》中:“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云‘笔下唯有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这段话借张礼部之口:评怀素狂草犹如飞奔的大蛇其势很快入座,又如骤雨旋风的急剧声贯满了万堂;借卢员之口说:怀素的狂草开始疑是轻烟缭绕着古松,忽然又像开豁的大山耸起万丈高峰;借永州牧守王邕之口说:怀素的书法像猿猴饮水撼动着枯萎的藤条,又像力能拔山的壮士伸展硬铁;借朱处士说:怀素狂草行笔之快就像激流闪电,字成以后又怕盘龙腾空而走。这里借助众人之口用诗文比喻展现了怀素狂草的技术高度和呈现的面貌特征。

狂草技术手段虽然不是艺术,但我们必须肯定技术手段的高低对于狂草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技法是狂草书法创作的基础,是我们学习狂草书法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才可能具备狂草书法创作的前提条件,狂草书法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狂草书法创作的作品优劣与审美格调。

A狂草书写运笔“速度”是狂草书法创作重要的技术元素。

关于狂草书法创作过程中运笔速度的重要性,有人将楷书比作人的走路,把草书比作人的奔跑,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比喻是否恰当,但至少说明一点,在书法界普遍认为草书书写运笔要比楷书快,那么狂草的运笔当然更快。也就是狂草书写需要一定的运笔“速度”,运笔速度在狂草的书写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狂草书写只有通过快速运笔才能有奔腾之势,才能草情草意。没有快速书写,即运笔没有速度,就不会有神采飞扬之说。当然这种“速度”也是适可而止,是相对的,而不是一味地快。

怀素《自叙帖》中:“语疾速,则有窦御史翼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这段话是描述:有的是谈论行笔的快速,御史窦冀说:在几十间长廊粉墙上,兴致来时就用来抒发胸中的豪气,忽然听到他呼唤几声,满满墙上就写下了成千上万的字;戴叔伦又说:行笔施墨之快,就象套着四匹的马车在飞奔,不禁让满座观看的人惊讶失声,人们的眼睛都追不上他行笔的手。从以上文字中足见怀素书写狂草运笔速度之快是不争的事实,这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一个狂草书法创作运笔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元素的佐证。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本文作者 董江海 国画

B狂草书法创作用笔、对比、组合造势是狂草书法创作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1、关于怀素《自叙帖》用笔分析:

宋黄庭坚云:“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注1)。此语道出颠张与醉素二者狂草用笔的明显区别,也就是张旭狂草用笔偏肥,线条丰满,加有逆锋,侧锋出现;怀素用笔偏瘦,一味中锋使笔,线条明快,字势清新,于变幻诡奇之中给人以疏放空灵之感!

怀素狂草用笔特点:

怀素《自叙帖》整篇皆是中锋用笔,融篆书笔法入草,用笔大胆纵放,落逆藏锋,笔法严谨,细节把握都恰到好处即点画精到。(笔法)

行笔徐疾中快慢自如;收笔含蓄,似收若放,笔到力尽,神采飞扬;气到意临,恣情挥洒,狂傲舒达;沉稳中蕴含着跌岩起伏。(笔速笔势)

怀素狂草字势圆劲,姿态豪放,打破了汉字方块定式,变方为圆,大小相间,长短不一,参差中求平衡,尤其是字字蕴含对比关系,构成丰富多姿。笔笔力透刚健。(笔形、字形)

从怀素《自叙帖》中总结怀素用笔、笔法、笔速、笔势、笔形、字形,不难看出怀素对狂草细节的处理上非常到位,细节决定狂草作品的格调的高低及用笔技术的高度。看似行云流水般狂草作品中仍然遵循点画的入笔、行笔和收笔规矩,一丝不苟,笔笔中锋,环环紧扣,字字精到,没有半点含糊。

2、怀素《自叙帖》中对比组合造势的分析:

《自叙帖》中大量采用几个字为一组的组合元素及其对比关系,采取或拉长、或缩短等手段制造矛盾,然后化解矛盾,在矛盾的不断转换处理中,寻求平衡,表现结奏。有时采用一组字不在一个中轴线上的错落态势来制造和表现起伏,利用这些关系的把控展现出狂草书写及欣赏快感——如同欣赏音乐一样此起彼伏之感。(见图1)

可以说怀素《自叙帖》中把方圆、轻重、快慢、正侧、大小、长短、收放、开合、疏密、虚实、离合、断续……这些对比关系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国哲学的对立统一在这里被怀素用手中的毛笔用狂草的形式语言演绎到极致。(见图2)

C对于“形”与“势”的把握是狂草书法创作的重要手段

在怀素《自叙帖》中所展示出的狂草艺术是真正对“形”和“势”的对立统一的完美诠释。“形”即狂草书法的文字状态及位置,它体现的是汉字草化后的细节,大小,方圆等形态造型体现。“势”即是在毛笔书写运动过程亦即运笔速度、轻重、快慢等,它所体现的狂草书写的节奏,是一种看不见但能体会到的一种关系。孙过庭《书谱》中有:“好异尚奇之士;观体势之多方:空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姬,”“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孙过庭把“势”视为“理”二者同为“自然,”自然者出于“天,”此所谓天者,“天巧偶发”(注2)之灵感也。也就是这里的“势”是指灵感勃发感想涌动之际通过想象、联想、在意与象,远与近,静与动,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实与虚之间偶然建立起来有机结合,通过笔墨纸张而产生的效果即“势。”亦所谓“语与兴趋,势遂情起,不由作意”。(注3)“势”为情意韵发,与自然同道,与天合一,也正符合道家,“天人合一”(注4)“道法自然”(注5)之妙也。

狂草书写中这种“形”与“势”关系处理如何,也就是上面所论述的一些组合关系处理的越丰富,相对应的关系能和谐化解,狂草作品呈现的内涵会更加丰富,给欣赏者想象空间会更广阔,作品的魅力就会更大,狂草书法作品的审美格调才会更高。

浅谈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从怀素《自叙帖》中解读

本文作者 董江海 国画

三、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高度

书法创作最忌落入“俗”病,狂草书法创作亦然,对于那些缺乏感受,没有思想和激情,只知因循守旧,不知继承中创新的创作态度我们一定要拚弃。

怀素《自叙帖》中关于对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有明确的论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嵇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丽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这段话释文为:也有叙述机巧与格调的,御史李舟说:昔日张旭作草书,时人叫他张颠,如今怀素作草书,我实说他是狂僧,以狂继颠能说不可以吗?张礼部又说:嵇山贺知章的草书略有名气,吴郡张颠得名也曾不容易,言外之意狂僧的得名也是苦行的结果啊。御史许瑶说:怀素立志追求新奇,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框框,草书古雅瘦硬,淋漓尽致,连绵不断,时有燥笔,醉后随手写下两三行,醒后却写不出这种效果了。御史戴叔伦说:得心应手时笔转神奇,字的形式诡怪反而适宜,人们要问此中有什么奥妙,怀素自己说,当初我也不知道。我们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怀素创作狂草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性为之,不是刻意成作。只有在这种创作激情之下,才能不落俗套,才能上升到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的高度。孙过庭《书谱》中也提出:“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力主书写者,必须在意的前提下,表达情感和意境的创作理念,这也是孙过庭《书谱》,在书法创作理论上的核心和精髓,其同怀素《自叙帖》所表达的狂草创作审美观是一致的。

其实我们对狂草书法创作,必须全面审视,融合,消化、变通,在创作中,不断制造矛盾,同时又要善于解决矛盾,在对立统一中平衡矛盾,在和谐中求反差,即利用字行之间,大小空间,干枯湿润,上下起伏,章法布局……之间的对比处理中化解矛盾,求得狂草书法创作的最高审美格调。

当然,狂草书法决不是一味的乱草,它是狂而不乱,是循于规矩而又超越规矩,是在有法与无法中,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达到心手相印的创作高度。

怀素《自叙帖》是一本从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中达到统一而建立的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的至宝,可以说怀素《自叙帖》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狂草实践与理论并存的开宗立派之作。

综上所述,怀素《自叙帖》无疑是唐朝书法艺术大繁荣时代的艺术结晶,它昭示着《自叙帖》为以后狂草书法艺术创作审美格调确立了高度,狂草书法学习的师承正脉是狂草书法创作的审美格调高度的先决条件,狂草书法创作技术要求,技术高度是决定狂草书法创作审美格调的重要元素,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提高狂草书法艺术创作的审美格调,这即是怀素《自叙帖》对当代狂草书法艺术创作的贡献。

在当下书法繁荣发展的新形势下,狂草书被广泛学习和提倡,人们在继承与创新探求中,不断思考,不断追求,使当下狂草书法艺术发展迅速。书法人已将最丰富的意味用最简约的狂草笔墨线条表现出来,写出了书法的本质内涵。其狂草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寓意深刻的激情;灵动深远的意境,通过间接有限的直接性,追求无限的间接性,犹如音乐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注6)绘画的“大象无形”(注7)“虚实相生”(注8),诗论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注9)一样是书法者对生活感悟后主观意念的、利用书法本体所能承载的表现形式的完全释放——这便是当下狂草书法艺术的审美格调。

注释:

①黄庭坚《山谷题拔》语:“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

②“殆天巧偶发,岂敢觏哉”《古诗评选》卷四,第28页上,张协《杂诗》评。

③《诗式》《历代诗话》上第2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④汉儒董仲舒“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⑤老子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

⑥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句。

⑦出自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⑧为了加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们常常用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营构意象,创造意境,后也用于绘画中。

⑨出自司空图《诗品·含蓄》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不需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或评论道理,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


本文作者简介:董江海 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助教,湖南省六合国学书院导师。

代表文章:《也谈书法的专业性和社会性》《书法得道如同佛禅悟道一样》《选择书画就是殉道,要么成为疯子,要么成为大师》《对龙瑞等名画家的批评不仅仅需要勇气》《书画大师满天飞杂谈》《从书谱中解读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历代狂草大家的成就所具备的条件》《书法国展与不要脸》《请问邱振中教授学术评论何以如此无知和庸俗》《“丑书”的另类认识》《田英章字帖的泛滥是对中国书法活生生的阉割》《古韵诗律——呈现中国书画艺术思想内涵的重要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