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自华居 2017-01-17
文艺巢2017-01-13阅读原文

高山流水

 中国国乐大全 江南丝竹

纯音乐 

00:00/03:40

杨强立先生作品

我们常常谈及中国画的笔墨。首先我们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一种艺术叫“中国画”?实际上画作为艺术的一种,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画,其实都存在着共性,但更多的是要研究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画艺术以及引领当代中国画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其实,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笔墨精神。也可以这样理解,通过传统笔墨语言表达、体现古典哲学思想、凸出中国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的的画,我们说是中国画。

至于我们所言的“笔墨”,既是中国画的技法,也代表中国画的精神。从技法来说,“笔”是指勾、描、勒、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而从精神来说,笔墨之间所折射的是创作者的思想和画面艺术所透出来的气韵。技法和精神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笔是一种对“形”的追求,“笔”所传达在纸面上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法体现,而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石涛在《画语录》云:“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浑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墨”更体现的是一种“意境”,意境即“意”与 “境”。“意”就是创作的思想和感情,“境”就是所传递的精神和烘托的境界。境界为画中之上,有境界,则成高格。

杨强立先生作品

我今天主要要探讨的是中国笔墨精神中的“意境”问题,重点是文化内涵和情境格调的问题。

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内涵就是传统文化。没有文化根基和底蕴的艺术是轻浮的,是缺乏强有力的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蕴含中国文化的绘画艺术,这里的中国文化主要是在中国历史文明进程中不断提炼、传承和完善的文化体系,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为集中体现,这种传统文化是充分反映中国人思维模式和审美理念的,也代表着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和智慧。中国画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社会的艺术建构具有重要的资源性能量。虽然,时代在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不断进行,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中国画的文化传承性,反而更加有利于我们构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正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艺术家的大量实践和创作,虽然极大地扩展了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语言空间,但是对于构建中国画自身的价值体系,仍然要从笔墨精神中取得,也就是由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画的艺术根基和脉络。即便将来,我们的中国画艺术能够在全球文化的大舞台中有所作为,也会是因为中国画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所产生的魅力和能量。推动当代中国画创作释放出其特有的中国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参与建构中国艺术的国际化发展和现代性视野。这种中西方艺术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画坚定发展步伐的深远意义。

杨强立先生作品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也反映出我们的思想和审美,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及人类本身的认识、探索和思考以及总结。如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画创作的基础性升华性,我们除了追求艺术本身有的“视觉享受”外,还更能体验蕴藏之丰富的中华文化魅力。也只有坚持了这种认识,在我们进行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实践中融会贯通,我们的创作才更有灵魂,也才有可能上升到高雅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国儒、释、道等诸子百家的哲学理念的体现,比如以墨色浓淡来分阴阳之境,以留白而为表现空灵之境,以画的内容来传递思想等等,道家的修养可见于墨色之平淡,儒家的规律可见于画面之黑白,禅佛妙境可见于整体意象给人的感觉。

中国画笔墨精神的审美情境是 “气韵”。中国画“气韵”之说,最早见于南朝谢赫在其所著《古画品录》中。“气韵”是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美学法则,也是中国画笔墨所要传达的情境。

杨强立先生作品

“气”源于我国古代哲学上的“元气说”和文学上的“文气说”。“气”为评价画家优劣的基本精神内涵的标准。“韵”,古代最早指和谐的声音,“繁弦即抑,雅韵乃扬”(蔡邕《弹琴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五代的荆浩说:“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对此,他进一步提出:“气者,心随笔韵,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纵观古今大家,都将气韵视为中国画的至高境界。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一代画家黄宾虹认为绘画的最好的境界在于气韵,而气韵则又是中国画审美标准的突出审美准则,黄宾虹在其著《古画微》中载:“气原骨力,韵在涵蓄;气韵生动,全关笔墨。”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气韵之说都有精辟论述,可见气韵对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气韵之说,尤其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意义,特别重要和突出。那么,气韵如何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呢?宋朝的邓椿在其《画继》中论道:“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若虚深鄙众工,谓虽曰画而非画者,盖止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故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而若虚独归于轩冕、岩穴、有以哉!”实际上,中国山水画的气韵,首先是传神,其次是灵气,再者是雅韵。传神之气韵,使人眼界开明,使人心旷神怡,使人赏心悦目;灵气之画面,使人神思飞远,使人如临其境,使人悟道其中;雅韵之作品,使人心灵共鸣,使人精神升华,使人心悦诚服。气韵真正体现了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

杨强立先生作品

中国画创作如何才能气韵生动呢?这势必又将谈及笔墨问题。中国画的笔墨绝非只有技法而已,而更是一个画家在气质、创造、学养、感情和思想的有机结合,更是艺术创作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想画作气韵生动,不仅要在画中下功夫,更要在画外下苦心。不读书就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就毫无主见,没有主见何以思想,没有思想,画作谈什么气韵生动,何来中国画的精神和灵魂呢?黄宾虹认为,除了“气韵出自笔墨”外,重要的还在于“诵古今之书,睹古人之迹”,更在于“气韵生动,本于自然。由人之学力有深浅,其效果所得有高下”,“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神所到,气韵以生,本于规矩准绳之中,超乎形状迹象之外,”“夫理法人于笔墨,气韵出于精神”。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也谈到:“ 气韵生动不是谈画的,而是谈人的。‘气韵’是人品修养的结果。气韵不高,画无法高。气韵生动是画面效果,同时又是人格记录、精神标志。一个人入俗,便比较难办,所谓‘俗病难医’,无论怎样用功都没有用。”足见气韵对于中国画的意义。中国画,笔墨是构成中国画内在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元素,也是构建中国画精气神的基本元素,更是气韵生动的载体,不讲究笔墨精神,又谈什么中国画呢?

中国画笔墨精神是诗意的创造和表达,诗意是中国画笔墨的语言。自古以来,“书画同源,诗画互补”是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给人的意境之美就是一种诗意之美。诗意就是如诗般优美的意境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比如唐朝王维的画,使国画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至高境界。

杨强立先生作品

唐代王昌龄首先提出“意境”的概念。其后“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成了中国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国画之意境,就是一种灵魂的感受和领悟。通过笔与墨的细心营造、心与物的情感交融,来传递一种诗意之美,表达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共同铸成中国画的艺术之魂。

中国画也被称为是无声之诗,苏轼率先提出诗与画的融合,诗和画意境相通、相互影响、互为灵魂,共同构建一种美的意境。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与诗意密不可分,山水画可以将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意也同样表现在中国山水画笔墨构造的境界之中。山水画与诗意的融合,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特有的审美标准。诗与画的交相辉映,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和创作理念。中国画以诗为魂的创作,将画中的诗意之境成为笔墨的语言,成为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和精神内涵。

杨强立先生

综上所述,笔墨精神就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时至今日,我们评判画家的创作,不要只看头衔,不要只看名气,不要只看润格,不要只看市场,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他的笔墨格调,其笔墨是否传承古意、是否充满思想的力量、是否气韵生动?我们常常谈及中国画的国际视野,常常谈及中国画的当代生命力,如果丢失了笔墨精神,还有中国画吗?

中国画的魅力和自信,决不可迷失在各种多元化思想理念的混乱之中。多数当代画家的艺术实践证明,只有遵循中国文化传统,吸收时代养分,注重笔墨精神,才有可能推动中国画的健康有序发展。笔墨精神就是中国画立足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的气质和格调,也是当代中国画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本文已刊发《荣宝斋》杂志)

杨强立先生

杨强立简介:

杨强立,男,196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08年进修北京荣宝斋画院,师从程大利导师研修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员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作品被北京荣宝斋、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连续六届入选全国美展。出版有《杨强立画集》、《杨强立山水画集》等。

文字图片由「文艺巢」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