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們與這個世界,隔著一個靜心的距離

 海倫娜 2017-01-17
我們與這個世界,隔著一個靜心的距離

靜下來的人,呼吸是緩慢的;
靜下來的人,眼光是清澈的;
靜下來的人,心是柔軟而溫暖的;
靜下來的人,心是寬容的,他會給你足夠的時間來表達或者是平復自己的情緒;
靜下來的人,不會急功近利,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不擇手段;
靜下來的人,會慢慢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精緻;

談到靜,不能不想到了諸葛亮。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此聯出自《三國演義》第37回,《三國演義》作於元末明初。而且這是小說家所言,不足信。但是在諸葛亮的《誡子書》中卻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由此讓人想起諸葛亮的空城計來。而空城計的精髓恰恰來自於一個靜字。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司馬懿為什麼會退兵,因為諸葛亮在城上的琴聲彈得一絲不亂。如果沒有空靜的心態是達不到如此的出神入化的。或者是他自己心中就有百萬雄兵的力量和氣質吧。

前幾天出國小游了幾天,回來之後,竟然發現自己最大的收穫不是看了多少美景,吃了多少美食,而是看到別人臉上的寧靜和微笑。
之前讓自己很絕望的心境,忽然明白了,原來我們和人家隔著一個靜下心來的距離。

我們的心是急躁的。

做什麼事都急,總是害怕自己得不到。可是因為有欲速而不達的理在,我們越急越是得不到,越得不到越是急。最後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懸崖峭壁,而我們竟不自知。

也許人生就是凶險無數。

那些沉靜的人,會在危難之中有所緩解,即便前面是懸崖,也能夠止住自己下墜的腳步,而那些匆匆的人們,也許會在不知不覺間掉到懸崖之下。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可是現實是在道理之後發生的。

靜下心來,你會發現世界因此而不同。因為你靜下來的時候,你就是一個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