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酯片剂 5 岁以下小儿禁用」 除了味苦还可能因为什么? 原创 2017-01-10 梁培禾 临床用药 临床用药 dxyguancha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临床凶险,不会用药怎能行?拒绝假大空,专注分享最实用的用药知识,就是要让你成为用药高手。
刚看到标题时,我也以为是不良反应的问题,看到一半时,突然想起 20 多年前大学药理课,讲到药物剂型时,老师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整单位服用。片剂是药物成分+赋形剂压制的,药物在片中浓度分布实际上不能做到绝对均匀,而且切割或掰开,也难以做到体积绝对均等,因此,如非必要,还是不要分开一个整单位剂量用药。 而混悬剂、颗粒剂、液体等,整包装药物,分开服用时有效成分均匀度要好于片剂。在临床上给小儿开处方我会刻意去开颗粒剂,但片剂一定会交代家长。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就好解释了: 1. 注射剂不提示:一是说明没有毒副作用,二是因为没有呛咳风险; 2. 混悬剂可以服用:混悬剂都可直接服用,药物成分不会要求肠溶,一般味道都还不错; 3. 「片剂味苦」:其实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如果原因是味苦,可以提示家长,但到不了「禁用」的程度。而且 5 岁的孩子会因味苦引起呕吐等反应,6 岁的孩子也不会觉得口感好啊! 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点间接佐证,就是玩具安全标准。国外执行的要比我们严格的多,玩具全部都标注了适宜年龄,对有小颗粒零件的,会在醒目位置标注禁止给几岁以下儿童玩,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误吞咽和气道异物。既然玩具如此,药片为什么就不会产生这个安全问题呢?既然玩具可以强制性标注警示,药物说明书是否更应该标识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我试着在公共信息中搜索,结果也主要是毒副反应的问题,有文章提及目前儿童用药主要存在问题是: ①儿童专用药品少;②剂量不准确;③剂型规格不全(儿科最常用给药途径是口服和注射,片剂和胶囊都不适用于 3 岁以下婴幼儿……国外儿童用药剂型较全,如咀嚼片、泡腾片、颗粒剂、糖浆剂等都有);④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 ⑤药品包装不达标(主要是包装安全问题,如防儿童开启、防误服等)。 我想,特别提出剂型问题,可能也包含了安全问题。 编辑:张跃奇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