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掐虱子,养虮子

 枫叶飘然居 2017-01-17
                                                      掐虱子,养虮子    作者:辛志

        看了这个题目,有些年轻的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殊不知,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天津卫老人挂在嘴边上的一句俗语。

         我那时年龄还小,记得祖母订了三条家规--全家人平时都吃窝头,只给上班的父亲一个人烙饼;除了老人之外,孩子们一律不过生日;小辈做错了事情允许辩解,但是不准和长辈顶嘴。用她老人家的话说,叫做不能“掐虱子,养虮子”。

        虱子是寄生在人和动物身上的一种吸血虫,虮子则是虱子的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能置成年人特别是老人于不顾,却盲目宠爱孩子。诚然,把人比喻成虫子有些粗俗,可是话糙理不糙。

        泱泱华夏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千百年的优良传统。可惜的是,如今这一条已经本末倒置。君不见,年轻家长们每逢节假日首先考虑的是带孩子到哪里玩,却不想回家看看父母,为老人排解一点寂寞。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想要天上的月亮,大人恨不得能找到万丈梯子。曾见一古稀老人带着孙子乘坐公交车,有人为其让座。不料老人却将孙子按在座位上,自己提着书包站在一旁,令周围的人大跌眼镜。老人解释说,孩子上学累了一天,还是让他歇歇吧。

        有道是“老猫卧房檐,辈辈往下传”,世上的人除非是有毛病,否则就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不过,这种疼爱必须有个“度”,不然就会过犹不及。古语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社会和家庭的财富,他们奔波劳碌了大半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孩子年龄尚小,需要在生活中磨练成长,现在委屈一时,将来有的是享受的机会。

        孔子当年曾有“五不祥”之说,曰:“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其中的“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就是说一个家庭如果凡事不想老人而先想孩子,那么这个家庭肯定不会吉祥如意。

        看起来,“掐虱子,养虮子”这句老话今天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摘自《中老年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