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色陈子庄

 我去过程度上来 2017-01-17

本色陈子庄

原创 2016-12-30 赵文竹 草香庐
草香庐

caoxiangluzhu

以艺术诠释禅法;以禅法指导人生。

著名国画大师--陈子庄先生


据说陈子庄的作品直到如今只有人叫好没有人肯出大价钱,有些画界内行人士颇为不解而且不平。其实这毫不奇怪,一个时兴摇滚乐的时代是没有几个人真能欣赏《高山流水》的,大多数跟着喊好的人其实也只是附庸风雅地瞎捧而已。


真正超凡脱俗的中国画都有一种深藏不露的真味,只有真正深谙此道的品赏家才能品出来,这种真味太纯太清,稍加炒作都会过火失味。如今的书画市场大烟大火,只有半青不熟的作品才能经得起那种野蛮的炒作。这就像极品的西湖龙井不仅经不起任何添加品,甚至不能和劣质花茶用同一口锅炒一样。再说如今奔走于书画市场上的大款买家,大多都是些挣了太多不义之财不知如何消耗或一赌运气的主儿,基本都是艺术上的外行,上当受骗的命,如果这些人都懂得陈子庄,那陈子庄也太跌份儿了。


陈子庄的作品只能由那些独具慧眼而不被人注意的清高人士小心收藏,只能等待画市崩盘,泡沫破灭,喧嚣过去,万籁俱寂的散场时分,陈子庄之辈才会被如是三请,低调亮相,羽扇纶巾,缓缓如如地为满头雾水的观众开示一番水墨的中国精神。

陈子庄作品


陈子庄的作品是真正的逸品,平淡至极、天真至极、清高至极、朴实至极,没有丝毫造作和刻意,那扑面而来的乡野之气,让人仿佛能闻到泥土和青草的芳香,能听到牛羊和鸡犬的叫声,这真是一个自然之子的作品。


陈子庄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心如古井,性如顽童,貌如村夫,骨如道人。陈子庄的思想和行径显然属于道家,若论门派,当归庄子一路。他的人生境遇和生活态度真的很像庄子,甚至连名字都酷似。庄子是穷中作乐的高手,子庄也是一个穷得连毛边纸都得俭省着用的人。被疾病折磨了数十年,然而他画出来的作品竟然没有丝毫颓废枯涩之感,反而如此生机盎然,阳光灿烂,如果没有超凡的灵性修炼是不可想象的。


想必陈子庄的前身是一位精于经典而吝于施舍的道人,而且在爱护物命方面有所欠缺,可能在山中清修时做了些套兔笼鸟、伤生害命之类的破戒勾当,从而使得此生虽有超常智慧却命运不济,贫病交加,甚至还经历过牢狱之灾。从因果规律上看,精研经典决定后世智慧超群,吝啬不肯施舍甚至欠债会导致后世财物贫乏、子女过多家累过重,而伤害生命会导致后世多病少寿,而牢狱之灾必定来自于前世囚笼动物之报。可见一个修道之人光注重智慧的修炼是不行的,还需要为后世积累足够的福报资粮。所谓福慧双修是也,正如佛门有言“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陈子庄作品


好在陈子庄的解脱智慧堪称一流,这种种逆境和困窘都无法破坏他快乐达观的心态。如果他前生没有很好的经典功底和灵性修持,那他和身边的那些贫苦农民便真的没有甚么区别了。其实作为一个书画家,甭说发财致富,只要能靠一支笔赚个肚饱身暖就该十分知足了。这说明他过去世恶业较少,并且有过不少善行,否则即使此世不失人身,也不得不靠翻土掘地、采油挖煤、贩酒卖色甚至屠宰害命维持生活,为后世再埋下深深的祸根。


因此,我们对于那些虽然才气平平但作品却能卖个好价钱的书画业主不应该抱有嫉妒和不平心理,人家过去世肯定乐善好施,积累了许多功德福报。如果一个画家过去不曾积过福报,他的作品再好,再鼓吹炒作也不会有人买账掏钱的,即使最终身价千倍万倍,他自己却是花不着的。


一个书画家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自我炒作就要有个限度,最好随缘,不要炒作,如果炒作过度,就必然透支了身后的福报,消福折寿,去处凶险,多生多世翻不过身来,不可不慎。


有不少书画家,很有爱心慈悲心,赚了钱不忘做公益,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是些明白人,他们不仅此生会财源滚滚,来生来世还会是富贵中人。


不过话得说回来,这世上有极少数人是不可揣度的,有的大修行人本来有着巨大的福报,但他却为了道业成就而选择苦行,他们是生生世世只还宿债而不索取的人,他们的贫病交加只是一种对世人的权宜示现而已,他自己却没有痛苦失意的感觉,他们甘居寂寞,乐守清贫,陶然自适,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世道人心,在他们的眼里,那些追名逐利奔忙不止和声色犬马挥金如土的人却是些值得怜悯的芸芸众生。

陈子庄作品


陈子庄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大修行人?只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信仰倾向而已。以陈子庄的智慧才能,只要他稍稍做一点变通,耍一点滑头,其实完全不必要遭此困窘的。只是如果这样一来,陈子庄就不成其为陈子庄了,他便会和亿万众生一样,成为天地间倏忽消逝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如今不会有人想起他,提起他。


之所以我们如今能不时地想起他,提起他,并且由衷地赞叹他,乃是由于他没有堕落,而是弥漫充斥于我们周边的虚空之中。他在虚空中看着我们,当我们恬淡虚无,生命状态和他产生共振的时候,他便和我们交流,进行局外人无法觉察的无声对话,这就是所谓灵感,灵之感、灵与灵的感通交流。


我们如果要学习大师,研究大师,我们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频道,和大师们的心频重合为同一个节奏,否则我们便走不进大师的心中,无法感受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只能像研究化石一样去旁观、去想象、去揣度,隔靴瘙痒,做个徒有虚名的理论家学者而已。只有陈子庄式的人物才能真正理解陈子庄,所谓同气相应、同业相感的道理就是如此。

陈子庄作品


陈子庄是一种现象,一种生命状态。陈子庄的意义不在于他说了甚么,画了甚么,而在于他启示了我们甚么。陈子庄没有发表甚么高谈阔论,他像释迦牟尼手中的那朵花,让我们感悟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只是表面的,而是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生命的本质,这是一个大智慧者的无言之教。


陈子庄不需要说话,更不需要去入会上网,不需要去参与种种关于艺术、关于中国画的讨论争辩,他只需要这样淡淡地活着,静静地画着,然后悄悄地消逝,这就足够了。大音希声,大辩若讷,他对中国画坛的震撼和影响比一百个空头理论家都大。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陈子庄当了文化部长,假如陈子庄住进了豪华别墅,假如陈子庄生前自己搞了一个艺术馆,假如陈子庄跑到图书大厦去签名售书,陈子庄就贬值了,一百倍一千倍地贬值了。


陈子庄不需要炒作,不需要包装,因为他是极品,任何调味品都会降低他的品味,任何包装盒都有损他的光辉,甚至稍稍加工一下都不可以。我们不妨再想象一下,假如给陈子庄出版一本时下流行的超豪华大画册,便会使人有一种怪怪的不舒服感觉,因为他不属于豪华;假如把陈子庄的毛边纸换成贵重考究的名牌纸,反而会使他的作品有种不到位的感觉,因为他不属于考究;假如给陈子庄穿上道袍,手中执一柄拂尘,便会使人感到一种刻意和造作,因为陈子庄是平实的、深藏不露的,他只有道心道骨就够了,不需要道貌,更不必岸然。

陈子庄作品


家徒四壁的茅屋,宁静偏僻的山村、灰白褪色的休闲装,粗糙廉价的毛边纸,若不经意顺手点染的几笔画,这一切构成了一种天衣无缝的和谐,一种无可挑剔的考究,一种超凡脱俗的尊贵,大华若朴,大富若贫,这就是陈子庄。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超逸的,天人合一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和传承者不是那些叱诧风云的英雄伟人,而是那些守真抱朴的隐士,没有这些隐士,就没有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国隐士绝迹之时,就是中国文化断流之时。假如老子、庄子、鬼谷子出山传道弘法,道法就没有了;假如孔子、孟子当了皇帝,儒学就传不到今天;假如把闭关于深山古洞的和尚都发动出来讲学办班,佛法就变质了;假如让扁鹊、华佗和张仲景出山办一个现代化中医院,引进科学分析、设置现代设备、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医就灭亡了。


这就是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共之处和玄奥之处。中国画也是如此,不能承载中国文化精神的水墨画便不成其为中国画,因为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西方人都可以拿毛笔在宣纸上涂水墨,但他们的水墨画决不可和中国画同日而语,因为他们不懂中国文化,即使懂一点,也只是皮毛。


如今画坛旷日持久的中国画名称之争,其实际不是个名称问题,而是由于如今主流社会的中国画已经变质了,不能承载中国文化精神了,笔还是那支笔,墨还是那块墨,人却不是那个人,心也不是那颗心了。寻找真正的中国画家不要在名利圈子里找,他们常常藏在不被世人关注的角落,这是中国画界特有的现象,已经形成了一个历史的规律。如果现在从山中或城市的某个角落找出十个陈子庄、黄秋园,看看哪个人还好意思说笔墨等于零?哪个人还敢砸中国画的招牌?

人物简介

陈子庄,著名国画大师,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石壶、南原下里巴人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自幼习书画,艺术上宗唐、宋、元、明、清诸家,兼吸民间技法,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亦工书法,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图文编辑:清宁)

砚边偶得

是赵文竹先生近十年撰写的关于中国画的论述系列,内容涵盖中国画的审美取向、精神指归、笔墨特质、当代中国画面临的问题与现象等,以及在中国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和艺术价值的评价,其中大多文章选自先生的国画集《墨韵禅趣》(西泠印社出版社)和《花甲流痕》(陕西美术出版社)。

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