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婵琴 |这个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应该”

 真友书屋 2017-01-17


年轻妈妈生下孩子,希望自家的老人帮忙照顾,并撂下一句狠话:“要是她现在不帮我这个忙,以后我也不会原谅她。”而另一位则认为,“你现在不帮我照顾孩子,老了也别指望我养你。”


这里有一个共性,老人帮忙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理所当然的“应该。”


人心一旦有了理所当然的“应该”,就极其容易产生怨恨和不满。这种心态说好听点是习惯依附、一根筋;说不好听点,就是自私、不懂得换位思考、体恤他人的不易。


我的幼年和祖父一起生活,他教会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这个世上,没有谁有足够的义务和责任对你好。当有困难的时候,不管亲人、爱人还是朋友,能给到你帮助,就是情分,无法给予帮助,也是本分。做人,要谦恭,为人,要纯良。”


当我再回想起这些话的时候,他早已离开这个世间,足足十一年。这些说过的话,让我深刻记忆的同时,也对我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或许是因为自身的不喜欢麻烦人,总是习惯一个人去扛一些事。它让我看到了骨子里的坚毅、偶尔的无力,也为此对外界、他人稍微给予的温暖和善意,会深切动容,并心存感激。


有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回赠;有些可能会打包,长久珍藏于内心,记住一个人的好。这些好,如同甘泉,滋养内心,也在机缘成熟的条件下,浇灌一些熟悉抑或陌生人。


这是我对待这个世间,和这个世间人们的微小善意。它最终茁壮成长、获利的也是自己。当我把一切好视为恩惠、一切所谓的理所当然视为珍贵,是上天的厚待与眷顾时,人也就会更加珍惜心生温暖、万物光照的来之不易。


渡边和子说:“生活在这个世上,你越认定“人生应该如何如何”,你越不自由。比如“家人应该温柔地对待我”,“上司应该理解我的立场”,“他们应该感谢我”,等等。当你心中拥有很多“应该”,而事实又与之相悖的时候,你的痛苦也会随之增多……你所认定的应该如何,乍一看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实际上它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他人。”


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理解,当人一旦自身的价值和需求产生依附感时,内心的束缚和计较也就会越来越多。人也因此会对他人苛刻,对自己纵容。


习惯以他人“应该”要对我们如何如何的人,投射的不过是自身心性的骄慢与不自知。觉得,天下、身边我最大,你们都得要对我好,达到我理想中的标准和要求,否则你们就不是爱我,不对我好、无法做朋友的人。


所以,我们会遇见很多的人,你给予温暖和帮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的“应该”,受之当然。甚至觉得这一切,都是归他所享受,不自觉的流露出得意洋洋、唯我独尊的心态。一旦某一天,他人无法达成他(她)的意愿和要求的时候,就会怨人、讨伐,背后说三到四,不饶人。


比如:“我是你的领导和上司,你应该要为我做好工作上的事,还得适当帮我料理一些私人事情”、“你是我的父母或母亲,你们就得有责任和义务,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随叫随到”、“我们是朋友,你为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觉得过分”、“我为你做过什么,你就得要对我感恩戴德”。


人心的凉薄与不懂怜悯大抵就是这样,觉得世上,一切理所当然都是“应该”。


偶尔,我会想,一个不愿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应该”的人,多半是一个不觉得自己有多重要的人。这样的人,但凡遇到点滴的好,都会觉得倍感亲切和温暖,这是一种能量的聚集,它联结的是感恩的心源。


“生而为人”,谁都有烦恼和无力的时候,当我们总是习惯从他人身上吸附能量的同时,是否也曾想过自己有何能量可以供给于外界、他人。


当一个人能剔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应该”,不仅是对自己的约束,也是对他人的敬重。


当我们把一切都视为不那么理所当然的“应该”时,你的内心就没有抗拒、委屈、抱怨、傲娇种种。你会带着感恩的心接纳所谓的好或者不好。此刻,从你身体里蔓延出来的就是和善、谦卑,随顺与温暖。


这个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应该”。一碗水,解决你的干渴;一朵花,美化你的空间;一粒饭,满足你的味觉;陌生人的微笑,给予你真诚;友人的无私与宽恕、伴侣的付出与鼓励、孩子的拥抱与笑声……。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提醒我们以知足的善意对待自己,及身边的所有。


这个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应该”。如果人心温暖、情怀感恩是我们此生需要完成的功课,那么我们唯一“应该”的事,大抵就是与这个世上的人、事、万物谦卑与共,欢喜相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