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闭朋友圈1年零36天,他说沉迷朋友圈是大病一场。

 阿福根 2017-01-17

关闭朋友圈一年多的大舰还在日刷朋友圈的HANA,和你聊聊朋友圈。


头图是法国摄影师Antoine Geiger的系列作品之一:手机是个黑洞,吸走我们的灵魂。


< 嗨呀="" vol.44="">



关闭朋友圈1年零36天

 文 / 大舰

HANA眼中的阳光大帅哥

他自己口中的没有故事的男青年

体制内打拼第4年

人像是七年前初识的大舰


 


你们可以多久不看朋友圈?一小时?一整天?还是一星期?你是不是会一刻不停地握着手机,一遍一遍地刷着朋友圈,生怕漏掉一条状态、一组照片或者只是没点上赞?


一年前的我就是这样的,看到新消息提醒忍不住就要打开朋友圈一探究竟,就这样一遍遍刷新回复,再刷新再回复,抱着手机一整晚,第二天起来头昏脑涨,真有一种大病一场的感觉。


那时候的自己,如同一名枕戈待旦的战士,生活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要立即编辑配图上传到朋友圈,俨然是一个责任编辑的感觉,于是乎生活中的快乐变成了被点赞的快乐,生活中的失落在发表后被放大,而尴尬更是成为一个展示段子手才华和天赋的机会。生活在这种往复的形式下,整个人变成了一种不断需要他人关注的状态,如同微信启动画面里那样,我不再活生生地活在世界上,而是活在一个孤独黑夜中,朋友圈变成了完全的世界。


直至看到豆瓣里一个“你可以离开手机多久”的活动,我决定试试自己能离开朋友圈多久。



朋友圈是可以关闭的在微信APP里点击“功能”选择“通用”,再选择“朋友圈点击“停用”就可以了。但是,朋友圈关闭之后,你之前发的东西不会清除,你也依旧可以将内容发至朋友圈,别人也仍然可以看到,只是回复消息不再有提示;而通过好友列表点选个人头像,你也还是可以查看他人的朋友圈。这种设置看上去特别像是腾讯故意的,仿佛你们谁都无法真正彻底离开。

 

在关闭朋友圈之前,我仔细梳理了一下朋友圈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朋友、联系人、同事以及点赞之交们对于吃喝玩乐的评价、公众号转发、自拍以及各种养生常识、人生哲理,当然还有小广告。由于绝大多数社会热点问题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获取方式了,因此关闭朋友圈对于了解新闻,讲真的并没有大的影响。在想到这点之后,我就真的关了朋友圈。

 


关闭朋友圈的第一周,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戒断反应。以前用来刷朋友圈的时间突然闲下来,有点不知所措,忍不住还是想拿手机来看两眼。差不多过了两个月左右,我终于完全体会和意识到手机外的才是真实的生活,我或许永远都不用开朋友圈了。

 

当然了,关闭朋友圈之后多少会有一些不便,因此我也采取了一些小措施。对于好友和需要联系的人,对话前可以点击他们的头像,顺着时间线浏览他们发生了的事情,这样可以很快地找到一个切入口,为对话开一个好头。每逢节日逐一编辑信息发送问候,用来表(biao)达(shi)情(cun)感(zai),毕竟社交媒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占比很大,长期脱离,宝宝还是会担心被你们忘记啊。



其实你的朋友圈关闭与否,对于别人而言并没有太大影响,也不会有太多关注在这件事上。而离开朋友圈却逐步地改变着我,让我有一些收获


由于浏览朋友圈由无差别呈现变为选择性呈现,你看到的内容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不再受到朋友圈小红点的干扰,你能自由选择常常惦记的人也能自然屏蔽掉一些仅仅是点赞之交的朋友。


由于浏览不再是系统默认的时间排序,很多不重要的信息就被剔除掉了,而你在不定期打开好友的朋友圈时,你会更容易发现他们的变化和进步,更有一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和日不我待的感触,更多地为他们努力叫好,更多地受到他们积极生活状态的感染和感召。



关了朋友圈之后,我又做了什么呢(你指望一个拖延症患者做什么?手动笑脸)。


实话说,最初朋友圈关闭对提高我碎片时间的利用并没有任何的帮助。而真正让我有所改变的,恰恰是在我朋友圈关闭一段时间之后,当我逐个点开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的进步和变化,一些人开始健身,一些人开始长跑,越来越多的积极生活状态扑面而来。所以我也开始有所改变。


直至今天,关闭朋友圈一年多,我看完了25本书,坚持健身200多天,看了200多部电影从黑白默片到彩色胶片,动画片、传记、纪录片、实验电影、音乐剧等等,也开始试着去理解依旧不喜欢的昆丁暴力美学,更试图去理解丹尼斯·维伦纽瓦描写的现实。才有了我更加注重生活,不断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最后,作为一个戒了手机瘾的少年,重要的事情必须再说三遍:想早睡千万别玩手机!千万别玩手机!千万别玩手机。





好好做自己,

别被世间纷扰牵着走

 文 / HANA

公众号『嗨呀』主编

成长中的文艺女青年

美& 好生活记录者


 


好像对我来说,世间最重要的是出现在我生命里的那些朋友,和我们的故事。如今天南海北,即使在同一座城市,大多也是忙碌各自的生活,散了淡了甚至断了。建聊天群,写公众号,甚至包括发朋友圈,都是我在试图和很多朋友保持联系。淡淡的,但至少还在。你能看到我,我还关注着你。如果不是这一点,我才不愿意说这么多话。天知道我波动的情绪,有多少日子是想与世隔绝消失的。


这是我曾经发过的一条朋友圈。也是从QQ空间到人人网到校内我一直都会在的原因。



大舰不是会在朋友圈刷屏的人,但他停更朋友圈之后,我有注意到。因为我喜欢在朋友圈看到关心的朋友的生活,只是当朋友圈越来越杂乱,这部分生动的内容也越来越少。或者像大舰一样,厌烦了就彻底离开了。


我也知道很多人不喜欢在朋友圈发表内容。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公开且复杂的场合。所以会有麻烦但贴心的标签、分组等等。但是,敞开去做自己,坦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喜好,这不是更好的状态吗。当我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我曾经的很多纠结和顾虑就慢慢放开了。



有一次辩论朋友圈秀晒炫,要不要克制。我的观点是,我不反感秀晒炫,不反感商业行为,我只关注具体的内容晒娃晒得可爱,微商做得有营养,吃喝玩乐都是美图,我会喜欢看。并且在这样一个个人觉醒,以人际为媒介的时代,我真心希望更多朋友能够尽情展现自己,在人人可得的朋友圈平台塑造好个人品牌,让自己更有内容、有价值、有影响力。做真实的你喜欢的自己,吸引同频的人,搭建一些有价值的交流。不吝分享,互相带动。


这是这一年,因为公众号、朋友圈,很多故事和影响发生后,我的感悟。


状态好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基本上会日更。不知算不算刷屏。但好在很多人愿意看喜欢看。我的朋友圈里也有一些给我同样感受的朋友。他们的存在,于我是朝向世界不同角度的窗口。我很感激有这样一些人。



抛开内容,实时更新的朋友圈对我还是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习以为常可能不以为然,抽离出来站开一段距离很容易发现。前阵子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说,工作的时候他会把手机调成静音,不被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节奏。我觉得这是可以应用到朋友圈、生活很多方面的一条好建议。


我身边有一些优秀的朋友,她们会发朋友圈,但是不刷朋友圈。然后和大舰一样,和朋友聊天或见面或只是自己想到的时候点开看看那个人最近大概怎么样。多做影响圈的事,少做关注圈的事,这也是一条很有力量的建议。



纷扰大于热闹的时候,我时常厌烦。我屏蔽了一部分实在不喜欢的朋友圈,剩下的于我有值得关注的价值的还是少量。所以有时候也会一整天或一个星期地关闭朋友圈。但作为一个跳脱了稳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我又好像必须依赖朋友圈。这是我的矛盾和焦虑。


而且断了朋友圈的实时交流,难免可能错过一些信息。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给人最大的焦虑感之一,让你常常怕错过怕被遗忘或怕被落下。但我们总要有取舍权衡。或者只是大家需要重新习惯,离朋友圈远一点,离朋友近一点。



在我看来,现在的朋友圈、网络圈有点像藏着宝藏的垃圾场。值不值得花上大量碎片时间,为一些可能错过的宝藏,不知道你的答案如何?


你有没有大舰曾经的朋友圈强迫症?有没有和我一样患得患失的困扰?期待看到你的留言回复。




公众号ID:sharelife521

 

嗨呀

文艺女青年和她的朋友们,

有关成长,有关生活。

一些值得记录和收藏的美好片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