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周有光的九尺书房

 nizijun 2017-01-17

访问周有光(左一)

周有光字迹

周有光的书架 本文图片拍摄/岳长顺

1月14日凌晨,刚刚度过111岁华诞的周有光老人在寓所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他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字改革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制定者。他仙逝的消息第一时间穿越博客、微博和微信,传遍大江南北。

我拜访过老人,此刻我想起了老人的音容笑貌,想起了老人的九尺书房。

2010年5月30日,上午十时,我随老师李行健先生以及我的研究生同学周荐教授一起拜访周有光老人。行健师退休前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语文出版社社长,与周老是多年老同事,又是上下楼的好邻居。我们随行健师走进东城区后拐棒胡同原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红砖宿舍楼。

行健师熟门熟路,登上几十级楼梯,走到周老家门口,呼唤周老的小保姆来开门。门开了,一位慈祥的百岁老人端坐在他的九尺书房(约九平方米)里,用微笑把我们迎进去。

我的同学、澳门理工学院教授周荐是《澳门语言学刊》主编。前一天晚上,周荐告诉我,今天他有一个大任务:请行健师引见,向周老赠送《澳门语言学刊》,请周老为《澳门语言学刊》题词。周老欣喜地接过学刊,翻看几期,又向我们忆起他早年在香港和澳门居住的情景。周老思维异常清晰敏捷,娓娓道来他所熟悉的澳门街区里巷。

接着,周老铺开一张白纸,戴上眼镜,手握一支签字笔,笑吟吟说:“我已多年不使用毛笔了。”然后欣然为《澳门语言学刊》题词:“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能再从国家看世界,语言学和文字学也要从世界看自己,不能再从自己看世界。”

这句话是周老的名言,周老给不少人题写过,措辞大同小异。周老喜欢在落款时用新式年月日表达法,写下自己时年的虚岁。那一年,周老刚过105岁。

老人邀我坐在他身旁,老人微笑着,手拉着我的手,留下了这个温馨美好的永恒。

行健师虽不直接受业于周老,但尊周老为师。我和周荐是行健师的学生。周老、行健师、周荐兄系三代语言学家,薪火相传,我也加进去,请保姆为我们拍一张合影。

周老的九尺书房有四个书架,两大两小,其中两个一米来高的颇有年代感,若考证起来应该是文改会时代的。九尺书房还有两个小桌,一个是两屉小书桌,周老天天写字用,一个是两扇门黄铜锁扣古色小柜。书房里有一把蓝花布面转椅,这是周老的办公椅,还有一把人造革转椅、一个方凳和一个圆凳,是我们坐过的。老人已行走不便了,有一根拐杖,配置了一个助步架。屋里最有现代感的应是那盏可调式台灯。这大概就是周老九尺书房的全部配置了。

九尺书房,容上下五千年历史,容语文现代化的未来。古色小桌上摆放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版。周老被连襟沈从文先生誉为“周百科”,是当之无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小桌上还有行健师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周老的名字赫然印在扉页:特邀顾问。周老身后的小书架上摆满了周老的著作。我们常说著作等身,如把书架上的著作放在地板上摞起来,应该是周老的身高了。

访谈中,小保姆给我们每人端上一杯清茶,也给周老端上一杯。我们一直专注于老人家的谈笑,谁也没顾得上喝一口茶。

告别时,周老又是一笑,朝我们三人挥一挥手说:我行走不方便就不送你们了。

如今,周老在度过一百一十二华诞的第二天走了。六年多之前老人的音容笑貌和他的九尺书房,永恒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