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发声演唱的独到观点,极力向喜欢唱歌的人推荐

 红豆居士 2017-01-17

歌唱分享快乐,歌声传承艺术!

感恩有您的关注和分享!

祝福您与喜悦平和同在!

《大胆歌唱》一书诠释了关于发声演唱的独到观点,极力向喜欢唱歌的人推荐。

   (一)——好声音的共性

    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声音?

在一个美好的(人声)声音效果里,都具备了三个共同的特点“松”“通”“空”

一、松:“松”是指声音的松弛,不紧张。怎么样获得声音的松弛呢?首先是心情的放松,不要紧张。我们可以在发声前,踱步走动走动调整一下呼吸。心情的放松必然会带来身体的放松,从而发音器官也会随之相对的放松。这个时候的发音器官不会僵滞,发声自然就可以做到松弛。

二、通:“通”要求我们首先做到身体三个力量支点:颈后、后背、后腰之间力量的贯通。然后是气息畅通自然。我们如何做到“通”呢?我们在练习发声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姿势。身体是自然挺立的,既保持了放松也找到了力量支点。身体各个发音支点的力量贯通必然形成气息的连贯,从而声音也就有了支持。通透有力充满弹性了。

三、空:“空”说的是声音的空灵、开阔。我们有效的完成前两个“松”“通”的声音要求,就做到了最基础的空灵、开阔的阶段。一个好的声音最终要完美在“空”的层次上的,我们客观的做到了声音的空,可以升华的部分就是情感了,空灵的“灵”莫非不是心魂的暗喻吗?所以传统经典的那句话以情带声也是这个用意。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充满感情。因为音乐就是感情的手,是心的臂膀。只有充满的感情的人才会拥抱美好,释放美好。只有充满感情的人才可以唱出动人的歌声。

   (二)——歌唱心理

    做任何事都应该专注,发声时更是如此,在任何时间不要有恐惧心理。心情紧张会使发音器官僵滞。一般初学唱歌的人在别人面前,特别是老师面前都有羞涩的心理,觉得不好意思。这就意味着学生有很多杂念。没有把思想全力集中在发声上。还有一种就是害怕,担心自己唱不好会被骂或者觉得没有面子。有的女生甚至担心自己唱歌的时候表情不好看。这些内心活动都在影响着发声学习无法顺利有效的进行。

      歌唱时健康的心理建设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老师有相当的责任。老师的耐心和细心都很重要。不要轻易地否定你的学生。只要学生有正确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当然也不能光为了学生心情好,错了还在夸,那就是不负责任了。

    无声的对话是一件高级的行为,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已经算是一种修养。教习发声首先要强调的就是老师的姿态。作为老师你专注了吗?不专注怎么能分辨出学生是否领会,怎么做到帮助学生辨别自己在对错之间的区别。老师一定要制造学生内心的被期待感。我相信每一个人内心都是美好的,渴望帮助别人,因为助人才真的为乐。你在帮助学生找到方法和歌唱感觉。学生也在努力的用自己的表现来帮助你得到验证。

    歌唱时的感情要求有很多,但是心理最终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兴奋。兴奋很重要,只有兴奋的时候是忘乎所以的。忘乎所以才会放松。对于艺术的思想要求,一定是要极具表现欲。老师要引导学生的表现欲。要对学生有期待。这个世界上除了仇敌,一般谁都不愿意让对方失望。所以学生也不想让你失望。在发声学习的过程里,老师和学生共同建设一个对发声有利的心理环境。这是一切获得好声音的基础。

    (三)——发声姿势

     练习发声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两脚前后分开半步,中心略靠后。保持身体自然挺立。没有一个好的姿势发声会变得很艰难。原因是你正在学习阶段。我们看见电视上的歌星,有站着唱的,有坐着唱的,有走着唱的,还有躺着唱的,甚至边跑边唱、边跳边唱。其实说明两个问题,一:这个歌手很稳固的掌握了发声方法,运用自然,无论是身体处于什么姿势都可以找到发声的力量支点。所以偶尔的动作基本也可完成歌唱。二:有很多歌星根本不懂发声,没有受过科学正规的发声训练。的确唱了,唱不好,甚至是假唱。跑着唱的那种基本属于“问题超人”。跳着唱的那种大多是快节奏的歌曲,基本变成舞蹈秀了,对于唱歌等于出局,那只是一种演出形式。更可怕的是不在节奏里。歌手的呼吸无法控制。所以歌唱发声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的。

姿势起初是要求你在这个模式里练习。等我们找到身体正确的发声力量支点,稳定了自己的发声方法。姿势允许做其他的变化。以保证呼吸的节奏和顺畅为标准。

(四)——呼吸与发声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条件之一,有计划有目的去调动我们的气息冲击声带,调整打开的程度,调整声音在共鸣腔体里反射点的位置,从而获得一个我们想要的声音。这里我要谈的是第一个条件:气息。

    气息是一个名词。气息是我看不到,但可以感觉到的物质。如何调整气息,获得气息。方法就是呼吸。呼吸是个动词,所以什么样的呼吸运动才是歌唱里需要的,我要先明确一下。这不是啰嗦。一件事在可以说的很准确的时候不要嫌麻烦。一定要说准确,无法表达的很准确的时候就是要求你要找感觉了,感觉起初是模糊的,不断的重复感觉,最终感觉变得清晰,继续重复这个清晰,于是感觉会成为习惯和自然。这就是练习的意义,也是我们常说的功力所在。

    在发声里,呼吸的顺序被颠倒,要先吸后呼。怎么样吸气才是正确的?开始练习的时候首先做到缓吸,你听了一万次的描述就是“闻花香”。我说这还不够。这个闻花香的感觉不但要用鼻子去感觉,更重要的感觉需要体会腰腹部被充满。也就是你在闻花香的时候一定感觉横膈膜的存在。其实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在吸气的时候就把气息吸入沉下来。这是一个连贯的意识和动作,不能分解来做,那样气息会被僵住。不要憋在胸前,甚至整个上身都鳖满了气息。那样是无法发声的。余地,很重要!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除了奥运会比赛不需要客气,有多少水平就发挥多少水平。甚至要超越自我。为国争光嘛。客气啥。吸气决不能这样,不要吸得太饱。这样才会有活动的余地,才会使我们的气息容易被控制和保持。就像运动员跳远一样,要给自己一个合适自己的助跑距离。

    很多不懂发生的人认为发声时“气一定要顶住”这句话其实在过分强调呼气的作用。这是不严谨的,正确的吸气才是呼气保证。气息吸的不好,必然呼气也不好,所以在发声基础训练里。收比放相对要艰难,很重要。一般吸气根据计划乐句的时值而吸入合适的气息量。通常吸气只需要入六成最多七成就足够了,因为我们本身体内就存有一些气息。吸入六七成气息后做好控制和保持才是最重要的。呼气只是随心而动。

   (五)——气息的控制与保持

    我说过在发声中,气息是声音的源头,很好的控制气息才能保证有质量的发声。气息的控制与保持是一个并列的关系。要求同时做到这两个要求。

    怎么样控制,怎么样保持?很多人可以理解书面的意思,但是在实际的发声中无法做到。有很多没有受过发声训练的人在唱歌的时候经常说气不够用,还有就是使不上力。这些都是不会运用气息造成的。     

    我们在发声时首先是做到把气息吸入体内,记住是利用横膈膜扩张在吸气,似乎是用腰腹在吸气。吸入气息后保持住,也就是保持横膈膜的扩张,控制住不要马上把气息卸掉。而发声练习时要有计划的吸入气息量,并根据乐句时值的长短有计划的呼出气息。

    我们可以做两个很简单的练习来体会这种感觉。首先是吸入气息发出“丝”的长音。尽可能的保持发声的时间长一些。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可以双手叉腰,你会很清晰的感觉到你的气息由饱到空乏的过程。反复的练习和体会就会找到控制气息、保持气息的感觉。当我们巩固了这个感觉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发“啊”的长音。因为“啊”的口型是张开的。如果你没有完全掌握气息的控制与保持。你会很快的卸掉气息。而掌握了气息的控制与保持的方法,无论我们做什么口型都不会讲气息卸掉。这句话的意思在表明一个问题,其实气息的控制是用横膈膜来完成的,而不是嘴巴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吸气用的是腰腹,而呼气同样是用腰腹来完成。可见在发声中人体就像是一个有弹性的空桶。气息在这个空桶里有目的的沉入,也有目的的输送。从而为发声输送动力冲击声带,然后在共鸣腔体内共鸣获得声音。

(六)——发声中的对抗

在发声中什么是对抗,对抗的意义是什么?对抗就是作用力。

对抗是指体内的气息在发声时,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对抗。一个有支持的气息都是通过对抗来获得的。对抗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样的呢?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这中对抗很接近,这里我们来举个例子。我们都玩过气球。有的气球口上绑住一个响哨。我们对这个气球吹满空气。然后任由气球内的气息自行的往外排出。哨子会发出声音。而我们用手握住气球并用力挤压。气球的响声会变得急促和尖锐。音量也相对的加大。这个尖锐的声音就来自于对抗。我对气球挤压的力度小,哨子的音量就小,挤压的力度大,哨子的音量就大。我们调整好力度均匀的挤压气球,它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均匀。带着节奏去挤压,声音也变得有节奏。想想我们身体的发音器官,其实和这个气球基本是一样的感觉。我们在练习发声的初期可以用手叉腰,来体会这种感觉,把你的腰腹想象成气球。这种感觉就是对抗。我们掌握对抗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就是控制与保持了。

    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人来说,这种对抗的感觉不容易掌握,其实生活里我们都会遇见这种对抗。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总结而已。学习声乐并不难,作为学习者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很快也就适应了这种新的感觉。说道感觉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最初在练习的时候,思考和体会很重要,不是一味的大声喊叫。不但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反而会巩固了错误的身体记忆和概念。

   (七)——呼吸的方法及方式

    在发声中,我们采用胸腹式呼吸。什么是胸腹式呼吸?怎么做?很简单。我们微笑的时候,脸上的笑肌微微提起,口型发“哎”音的形状。利用扩胸和横膈膜的扩张去吸气,把气息沉下来再吐气。这种呼吸方式就是胸腹式呼吸。在歌唱中这种方式最常用。也是最科学的呼吸方式。

    “偷气”意思是不被察觉的换气。而实现偷气,用的就是胸腹式呼吸。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有气息的储备。我们吸气时不需要大的动作,肩膀不要随着吸气而提起,这样才会更好的把吸入的气息沉下来。我们利用胸腹式呼吸,笑肌一提,横膈膜一扩张气息就已经被吸入体内。我说过吸气不要过饱。越是唱高音越不能吸气太多。六成足以。

在歌唱发声里我们有三种方法:缓吸缓呼、急吸急呼、急吸缓呼。这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急吸缓呼。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乐句,不同的情感,呼吸方式也随着调整变化。在发声方法里我对呼吸的环节讲的最多,是因为呼吸是发声最基础的条件之一。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没有气息怎么会发出声音,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呼吸方式,怎么能完成各种作品的演唱呢。呼吸是歌唱之本!

(八)——发声与唱法

    很多人习惯把唱法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这种分类其实并不科学。其实正确的发声都是一种方法,而唱法的定义其实是我们所演绎的作品风格的定义。

    为什么说发声方法只有一种?因为所有的唱法都应该是一种发声的原理。不同的是我们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演唱的时候要做不同的调整。具体的表现是:所谓美声唱法要求我们的发声位置相对靠后。声音更加饱满雄壮浑厚。喉头打开的程度和腔体的共鸣更充分一些。民族唱法的发声位置相对靠前一些。声音明亮,吐字清晰。喉头打开的程度及共鸣,相对美声唱法要小一点。这里重点讲讲通俗唱法,我们也叫流行唱法。通俗唱法对气息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对喉头的打开程度要针对作品里不同的感情及乐句做一些调整。咬字和吐字更准确清晰。甚至为了表现作品,音色都有细微的变化。所以通俗唱法很受欢迎。也叫流行唱法。所以流行,除了通俗还需要被欢迎。

     这三种所谓唱法的分类其实都是对作品的分类。发声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有人说通俗唱法谁都可以唱,张嘴就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通俗唱法一样对发声有要求。通俗不代表低级,通俗唱法相对前两种方法,在表现情感的时候更加的灵活,直接,深入。音色的调整和暂时演变也相对容易且多元。如果概括的来看,几乎所有的美声唱法和名族唱法在表达音乐的时候,我们无法很明显的分辨出每个歌手的特点。而通俗唱法则不同,每一个声音风格很鲜明。当然我们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演唱通俗歌曲的时候才能更加的自如。表现力才更强。我们不要被唱法所左右,我们应该首先学习好发声。掌握了发声方法,我们将不被任何唱法禁锢,可以灵活自如的表现任何风格的作品。

(九)——哼鸣练习

我说过正确的哼鸣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身体各个发音体的力量支点,掌握发声时正确的用力方向。同时体会气息的控制与保持,以及发音的位置。我还提到过正确的哼鸣甚至可以代替练声,当然这句话不算很严谨,如果我们已经体验过正确的发声感觉,由于环境的原因使我们无法放开音量去练声。那么哼鸣真的可以在这个暂时的阶段代替练声。哼鸣既是练声的引导和热身,也是总结发声时几乎所有的环节。这是我强调哼鸣的重要性。

哼鸣练习分三个姿势和阶段。

练习一、

    前倾平摊身体哼鸣练习:两脚左右分开两腿绷直,身体向前平摊双手背于腰部。根据个人的身高,两脚分开的距离以两腿绷直后,身体向前平摊感觉腰部吃力且重心方便稳定为标准。后脑、后背、后腰呈三点水平直线,力量集中在腰部。

    心情放松,嘴巴自然闭合,舌头轻抵上下两齿之间,鼻孔打开,集中注意力,发单音延长音(1- - - - ),声音集中靠前,感觉从眉心发出。与声音同步,脖后两条肌肉向后行下做“三角形”的放松与收紧运动。初步练习时音量不要太大,以自己可以听清楚为标准。有助于我们找到气息的控制与保持和体会发声位置。

练习一的目的。两脚左右分开,身体向前倾平摊。利用前胸肌肉和地心引力把上半身的力量卸掉,使力量和气息集中在腰部。自然做到气息不逼声带,前胸和喉头不会僵持。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声支点和正确的用力方向。

    这个练习非常重要,是一切发声的基础。我们在学习和练习时要保持热情和耐心,对这个练习初学者会感到身体很疲倦,我们可以在练习注意调整训练节奏,做间歇性的休息。巩固练习一的哼鸣感觉后可以和哼鸣练习二交替进行,以缓解体力的消耗。因为在劳累的情况下对练习发声或者歌唱是没有帮助的。

练习二、

    坐在与膝同高的平面凳子上,注意坐半个屁股。上身自然挺立,两脚自然分开双手平放到大腿上。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桶,哼鸣时身体下顿,气息在腰部形成气环的感觉。

    与练习一相同:心情放松,嘴巴自然闭合,舌头轻抵上下两齿之间,鼻孔打开,集中注意力,发单音延长音(1- - - - ),声音集中靠前,感觉从眉心发出。与声音同步,脖后两条肌肉向后行下做“三角形”的放松与收紧运动。练习二是在巩固了练习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正确的用力方向及气息的控制与保持。

练习三、

    在巩固练习一合练习二的基础上,改变我们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前后分开半步,重心略靠后。哼鸣时双手叉腰体会气息和力量在腰部的控制感觉。哼鸣的要求和练习一和练习二相同,在哼鸣时发单音延长音的同时,想象的清楚地“唱”出阿拉伯字母“1 2 3 4 5 ”的名称。目的是在闭口哼鸣的时候,使喉头随着这5个字母的发音及时的调整变化,虽然很细微却对喉头适应这个五个字母的变化和稳定喉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扎实的掌握了哼鸣的方法,稳固了哼鸣时身体各个发音体之间力量支点的感觉,习惯了正确的发声用力方向和气息的控制与保持,发声对我们来说将变得相对容易很多了,所以哼鸣是发声的基础,是一切美好声音的启门。

(十)——哼鸣练习需要注意的环节

最初练习哼鸣时,要把哼鸣的要求都想好在开是哼鸣。音量不要过大,只要自己可以听见即可。

    练习时从自己音域的中音区开始。也就是从自己发声最舒服的音域开始练习。上行和下行不要追求过高的音或过低的音。不要触碰自己音域的极限。我们在合适自己的音域里练习,无论是哼鸣或者发声。最终我们的音域都会无形中得到拓展。

    哼鸣前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把哼鸣的各个要求想好、准备好再开始哼鸣。

    初学者每天应该练习2次。每次的时间保持30分钟到50分钟。练习的中间可以间歇性德休息,让身体和声带得到调整。哼鸣练习应该每天坚持,因为哼鸣也是对声带的保养,对声带韧性的一种锻炼。

    正确的哼鸣练习帮助我们巩固了发声位置、用力方向、以及气息和各个发音体之间的连贯与协调。完成气息和力量支点的对抗。进入发声的阶段后,带着哼鸣的感觉打开喉头就可以发声了,把哼鸣的基础打好,练习发声讲变得相对简单和容易许多了。

    学习发声的过程,我主张开始是“想着练”接着是“练着想”最终我们的身体及发声状态将进入一个正确的习惯。发声的感觉将不再丢失。

(十一)——发声中的呼吸

   我们常常听到在发声中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这句话似乎很矛盾,因为在正常的呼吸里,吸气的时候我们的肺部横膈膜扩张,也就是所谓的肚子变大。而呼气时肺部横膈膜在回缩,肚子变小。而我们在发声中的呼吸,吸入的气息要下沉在腰部的位置,(我们可以双手叉腰来感觉气息的存在)气息在腰部保持住,形成气环的感觉。呼气时,腰部的这个气环在开始的一定时间里是继续的扩张,而不是像平常呼吸那样随着呼气而变小。只有等到体内吸入的气息确实很少的时候,这个气环才会变小、变软不在扩张。呼气时的感觉是体内吸入的气息在呼气时,和身体腰部肌肉的压力形成了对抗,使气息有依托,并持续有力的呼出。这种对抗使气息在腰部稳住,从而获得一个扎实的声音。这是在发声中从吸气到呼气的正确过程及感觉。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和这种对抗是一样的感觉呢?我们怎么来体会这种对抗。当我们弯下腰用口中短促的气息去吹桌面上的灰尘,这中短促的呼气就是由对抗获得的。

    我们在半蹲的时候用双手搬重物。气息也会在我们的腰部稳住,这种气息的保持也形成了对抗。

    我还说到气球的原理。例如一个带有很小出气孔的气球,我们把气球吹满了气息,然后开始放气,并用手去挤压这个装满气息的气球。这时候你会感觉到气球不但没有变松,反而变更紧且有弹力,出气变得急切有力。直到最后气球内没有气体了它才会慢慢的松软。

    如果这是一个带有音哨的气球,我们会更加鲜明的体会到气息对抗与发声的原理。这个充满气体的气球任由它自行出气,哨子的声音由强减弱,而我们用手去挤压这个充满气体的气球。随着出气的急促有力。哨子的响声也会变得高亢响亮。这个气球就相当于我们的人在发声。气球由于我们外力的挤压形成出气的感觉,就是人在发声时呼吸的关系与对抗。

    这里说呼气时保持吸气的状态还有一个关键的意义是喉头的打开。因为我们在吸气的时候,喉头在一定程度是打开的,特别是我们在发“唉”-“ei”音的时候,喉头只有打开这个音才会发得圆润饱满。所以我们用“唉”-“ei”音的感觉去吸气,也用同样的感觉去呼气。就完成了在呼气时保持吸气的状态。而这个状态是符合发声要求的最好状态。

(十二)——打开与练声

    打开不仅是口腔的打开,在发声中真正的打开是指喉头的打开。我通常的说的半打哈欠的状态,是我们在生活里有过体会的一种打开感觉。在书中关于“打开”的问答里我还列举过另一个例子。在我们的嘴里放进去一个很烫的小元宵,我们不能吐掉也无法及时的咽下。这个时候我们的舌头会试图避开它,我们会不自觉的做出一系列自然反映。这其中就包括喉头的打开。这个情形下我们的喉头会在无形中打开。这样的经历我们都有过,所以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感觉,不断的去体会这个感觉,也就找到了打开喉头的方法。我要强调这个时候打开的幅度会很大,不一定全部符合歌唱发声的要求,而在发声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音高,旋律、节奏、来合理的调整喉头打开的幅度。以完成即时的那个音的饱满为准则。打开不是越大就越好,当然打开的程度不够,满足不了气息的通过,也不会获得一个圆润饱满的声音。

    练声就是在哼鸣的基础上,在掌握哼鸣的方法之后开口去发声。我这一套发声方法里一直强调哼鸣的重要性。因为在哼鸣的过程里我们已经掌握了与发声相同的气息的控制与保持、气息在呼气发声时的对抗、歌唱的用力方向、喉头对应音域及旋律变化的调节能力等相关的感觉与方法。练声仅是相对大的打开喉头,打开口腔去发声而已,这是顺其自然就做到的一个行为。哼鸣的开始就已经是在发声。

    练声和哼鸣一样,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去进行,从最合适我们的音域开始,向上行和下行进行发声练习。不要一味的触碰我们的音域极限。在自己最舒服的音域里练习发声,我们的音域就会在练习中的到扩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练声时我们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音高、不同的唱名反复练习。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我们的气息与喉头打开,包括气息的连贯和声音的饱满。以保证在变化的音乐环境里依然保持我们声音的统一。虽然不同的声部我们的声音都会表现出声部的特性。比如低音雄壮浑厚,中音饱满深情,高音明亮高亢。但是对于气息支持的要求几乎是相同的。我们在不同的音乐风格里去发声。在不同的情绪里去表现,可以做变化的东西有很多,但是不变的是发声的原理和方法。以不变的发声方法去灵活的表现千变万化的音乐,这是掌握发声的意义和发声本身的魅力。

(十三)——反射点与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声音量的大小,也左右的音色的变化。发声共鸣的强度来自于发声位置的调节。很多的老师和教材上把发音体的生理透视图展示给学生,我是很不赞同这个做法的。一句话,没有几个人可以看懂那个解剖图!看懂了那个图又如何?有几个人可以对照那张图去支配自己这些摸不着的器官和“零件”?声乐是音乐的其中的一个门类。而感受音乐靠的是听觉和情感。反之,表现音乐靠的是声音配合听觉加上情感。“位置”一词用在声乐里真的很勉强,但是约定俗成大家都按照“位置”来参映发声的质量。我就以位置来分析发声和它之间的微妙关系吧。

    声音的位置说的其实是声音在共鸣腔体内的反射点。不同的发射点反弹共鸣的声音质量是不一样的。一个松散的声音通过一个松软的介质,反射出来的声音一定是暗淡的。气息给的不足声音就是沉闷的。而一个集中凝聚的声音通过一个相对硬实光滑的介质,反射出来的声音将是明亮尖锐的。气息给的足,声音会变得高亢有力。搞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们再来理解所谓的声音位置就变得明朗许多了。

    一个声音的位置不是可以独立形成的,它是由气息,喉头打开,共鸣腔体、甚至口型的共同协作配合才获得的。为了保证声音的饱满和圆润,在不同的音高上发声都要有充足的气息支持,合理调整喉头打开的程度。

    我们获得的声音,第一步其实是在口腔里最先获得共鸣,之后才近乎同步的引发头腔、鼻腔、胸腔的共鸣。所以口腔的共鸣最重要。我们调整声音在口腔的反射点,就是在调整发声的位置。声音的反射点靠后获得的声音就会浑厚。声音的反射点靠前,获得的声音就相对明亮。在实际的演唱中,甚至有在同一个音高的长音里移动改变反射点的技巧运用。所以只有多练习,多体会,我们才会把声音的反射点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共鸣效果。我举一个例子:一个被吊起来金属灯罩,我们用筷子在灯罩内敲击不同的点,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效果。我们所敲打的那个点其实就是发声时,我们的声音在口腔里反射点那个点。敲打在最合适的点上就会获得最好的声音,而我们发声时找到最合适的反射点,也就会获得最好的发声。

(十四)——咬字与吐字

从吸气到呼气,从对抗到喉头打开,从调整声音反射点到共鸣腔体的声音位置,从感情到咬字与吐字。咬字与吐字的环节包括口型是发声过程里最后的一道“关口”。它既独立工作又与前面几个环节相互协作配合。很多时候口型也在决定着声音的位置和共鸣的效果。而咬字与吐字完成了声音的表达与情绪的表达。相当于一个推销员,把工厂里生产的成品展示和推销出去。一个完美的声音得不到一个完美的释放和表达,等于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那个完美的声音。反之,我们没有获得完美的声音,那么表达的再完美也无法成就完美。这是咬字与吐字的意义。

    咬字与吐字的环节里,就是合理的表现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 咬字,咬的是字头。也就是声母的部分。通常的要求是在歌唱中把歌词的字头发清楚,吐字,吐的是字腹,也就是一个字的中间部分,就是韵母的音。字腹和字头一样的重要,字头是让听众听清你唱的什么词,而字腹是表现这个字声音质量的部分。还有字尾,字尾一般是字腹的延续至终止。

    在歌唱中要求把字头要清楚,一带而过滑向字腹,字腹的部分要唱得饱满圆润,字腹是表现声音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字尾是对字腹的保持和延续至终止,收音要做到自然,口型在不变形的前提下顺应字腹自然的复位。练习咬字与吐字是为了准确的表达歌词的意思,让听众听出我们唱的歌词内容,接收我们在音乐中表达的感情信号。

    在咬字与吐字的练习里我们一定要把口型做出来,做到位,当回到我们实际的歌唱里,我们才会形成习惯。我们要注意的是,任何事都要掌握尺度,口型做到位但是不可以太夸张。否则我们的声音会变得不自然。其实在生活里我们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常常听到的赞美之词是“字正腔圆”这就是一个好的歌唱的最基础的标准。一个字正腔圆的歌唱仅仅说明我们拥有了一个合格的声音。而感情的投入对音乐的表现更为关键。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个好的声音而心动,但是让我们的感动的往往是深深的情感。所以歌唱中的感情才最为重要。

(十五)——发高音并不难

说到高音,我们应该对高音有个正确的理解。高音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固定音高含义上的高音。一个是相对高音。在歌唱里的高音指的是我们自己音域里的高音。关于唱高音很多人曲解了高音的意义,走进了一个误区。要求自己一定要唱到哪个音组的哪个音才算优秀。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回到音乐的本身,音乐就是表达生活里我们的一些情绪的。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魅力。声音的好坏不是以高低来衡量的,而是以声音的质量和感情的融入去表现的。一架钢琴或者一把小提琴,在它们的音域里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动人之处。对于人声而言,我们有的人天生的音域就很宽,有的人音域很窄。对于个人而言,自己音域里的高音部分只要具备了声音的张力,拥有一个饱满圆润的声音状态,一样会是精彩的声音。同样对于声音的高、中、低音的特性一样会显现出来。如果你天生没有很宽的音域,你的人声音区从来就比别人低一些。不用纠结。你自己音域里的高音一样具备了高音明亮的特质。表现音乐的功能不会因为你唱不了绝对高音而失色。

    在流行音乐的表现里,强调的更多的是个性。正确的利用自己的特点就是拥有优点,放弃自己的特点才是缺点。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声音,那么我们的音乐世界将变得枯燥而没有生机。我说过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前提是别忽略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利用自己的优点。那么对于自己的音域我们总有自己的极限。在接近极限的界点我们如何去唱好高音呢?下面我和大家来分享一些关于唱高音的一些方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发高音,因为从来没有真正的释放过自己的声音,放开自己的心情。唱高音一个最重要的心理是自信、不恐惧。因为在你紧张的情况下,一切发声可以说都是自己音域里的中高音,而不是高音。

    我们在唱高音时对自信的建立,来自于平时练声的训练。有句话说有恃无恐,你平时的训成绩从来就没有达到过的高度,那么在临场往往无法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水平,更谈不上超常发挥了。“高音恐惧”是很多练习发声的人一个通病。心情不够兴奋和放松。只要有自信,在歌唱中遇到自己平时练声可以达到的音高是完全可以唱出来的。这种心理和跳远运动有些相似。我们在助跑中接近跳板的那一刻,眼睛看到前面自己可以达到的距离,相信自己一定能跳到那个位置,充满了自信纵身一跃往往很轻松的就达到预期的成绩。唱歌和跳远跳高一样,不要害怕,不要犹豫。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唱出来,发高音就变得很轻松,至少可以达到自己音域里真实有效的音高。

    发声靠的是气息的支持,发高音对气息更是有要求。在唱高音时吸入的气息最多7成,甚至是6成才能唱好高音。不是吸入的气息越多就越能把高音唱好。吸入的气息过饱。使我们的身体及喉头僵住。气息逼声带。反而无法唱出高音,我们吸气要给呼气有一个缓冲的余地。这个和跳高跳远里的助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气息,不犹豫,很自信,果断的去唱,我们就能获得我们想要的高音。

    在实际的唱歌中我们还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音高,在有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把高音唱上去,有的作品我们却唱不上去,或者很吃力。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是歌词里的声母和韵母不利于开口,也就是这个字的口型不利于把声音放出来,这往往会牵制我们唱高音。这个时候我们要更巧妙的去咬字吐字。尽可能的把声音表现在可以表现声音的字腹上去。甚至可以“转韵”去改变依托声音的那个发射点。也就是调整一下发声的位置。前提是注意运用的合理性。不要把“韵”转到一个和歌词中毫不相干的音上面去。

    还一个方法是利用前倚音装饰音,我们在唱高音时如果音程关系跨度太大,太突然,这个时候对我们发高音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可以在那个准高音的前面,加一个比“高音”低的前倚音去过度这个高音。先唱这个前倚音,然后迅速的从这个前倚音滑向那个高音。比如我们唱“5”这个高音,可以在“5”音的前面加一个“3”音。我们先唱“3”然后迅速滑向“5”唱成“35 - - -”这样我们就缓解了这个高音的跳跃和突然性,从而实现了这个高音的演唱。就像生活里我们上台阶,遇到一个很高的台阶,可以先在这个台阶前面加垫一块砖头,然后踩着这个砖头迅速的爬上这个高台阶。这种方法是歌唱中解决高音演唱的一个实用的技巧。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尝试和练习。你会发现唱高音,并不难。

(十六)——感情与歌唱

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声的学习与练习,终于我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一个可以歌唱的声音。从气息保持与控制、喉头打开和声音共鸣、咬字吐字与口型保持。我们的声音已经近乎完美,在这份完美的声音里,我们还需要调味一样最重要的成分——感情。再完美的声音失去了感情的溶合都是枯燥无味的。

    在艺术的领域,绝对完美等于“缺陷”这是我的观点。这份“缺陷”就是变化。

    在音乐中原本就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大多都是音乐本身的设计,这些变化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给我们一个抒情的平台,我们在这些变化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以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理解音乐作品、演绎作品。这至关重要。音乐本身的变化由于是设计好的,很多时候演唱者是无法随性而改变的,这似乎是禁锢我们的规矩,而我们在这个规矩中有一个释放自己的自由的空间,就是感情。每一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于是每个人的抒情也有所不同。恰恰是这么多的不同,才成就了艺术的精彩纷呈。所以歌唱,就是抒情。声音只是一个道具。融入感情的声音才是一个有生命的鲜活的声音。有感情的歌唱才是一个动人的歌唱。

    如何去抒情?我想强调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任何事情准确很重要。一首表达爱国的歌曲被你演绎成爱恨缠绵的恋歌这是严重的错位。而表达爱情美好的作品,我们唱成了哀伤的怨曲也是不行的。搞不准情感的定位,越抒情越偏离了主题。第二是抒情的尺度把握,情感到位但是不能夸张。夸张就是做作,听众会被你唱的很尴尬,所以自然的投入感情,随着音乐的起伏去调整感情的层次才是关键。第三是风格的把握,每种音乐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背离风格对我们的提示。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音乐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

    如何做到以上我所说的几点要求呢?首先是熟悉歌词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理解旋律。歌词是最直观的感情定位,而旋律本身也蕴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音乐也是语言,是有节奏和旋律的动情语言。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太冷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独立思考和理解。生命在不同的情感环境中一直在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刺激我们情感的酵母。这些变化有的发生在你自己的身上,也有发生在别人的身上,其实,都和你有关!懂得感动,做一个有感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感情的人。人世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爱恨情仇、聚合离散。每一样都有自身感情的特性。其中爱是最美好的一种感情。心中有了爱,其他的那些感情才会随之而来。让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让我们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歌者,一个传递爱,也许默默无闻的使者!

(十七)——学会用腰去歌唱

    在发声练习中,我们的声音之所以不够扎实,喉头的打开无法得到最好的控制,声音的位置容易往下掉。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吸气时气息没有沉下来。所以在呼气时也就难以获得一个好的对抗。于是声音也不会获得一个合理的气息支持。

    在发声中,每一个与发声相关的环节都很重要,气息、打开、共鸣、咬字与吐字、口型。这几个环节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决定着声音的质量,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声音,接下来才是感情的抒发与表达。任何一种行为的建设都要一个好的基础。而气息是发声环节里的源头。这个源头决定着之后的几个环节的成败与优劣。

    用腰部去歌唱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强调的就是气息。我们在发声中要求把气息沉下来,而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学会用腰来呼吸。如何来做到这一切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在吸气时笑肌微提,打开我们的横隔膜,用腰腹来启动吸气的动作。这样我们的气息就很容易沉下来,并保持在腰部。而呼气时依然用腰部的力量去扩张横膈膜,气息依然在下沉而实现了对抗。由此呼出的气息才会饱满有力,发声才会有质量。

    用腰部是歌唱也就是用腰部去呼吸,用腰部去控制气息。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气息保持,我们在歌唱时对于吸气要有预见性。掌握好时间差,完成吸气后马上就要开始呼气对抗。这样我们吸入的气息才更容易得到控制的保持,才不会使我们各个发声环节僵住。这一点很重要。有人在把吸入的气息在体内要停留几秒再呼气这个是不对的。因为这样这口气会使我们发声环节马上僵持住,无法自如的完成发声。

    音乐有节奏,呼吸也是节奏的,所以我们的呼吸节奏是配合音乐节奏的。在练习中我们既要注意呼吸的节奏,也要相对调整呼吸的缓急与气息的容量。在音乐中重要的感情表达也是要通过气息的调整与配合来完成的。只有多练习多体会我们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十八)——打造你的声音魅力

世界何以精彩?因为万千变化丰富多姿。如何从这一大片的精彩中脱颖而出?个性?什么是个性?和大多数不一样就是个性。个性可以模仿吗?模仿的是别人的个性,不是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个性打造自己的个性才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的。

    关于歌唱,什么样的声音个性才是合适自己的,从自己的声音里寻找特点去提炼个性。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声音。我们要相信自己、发现自己、提炼自己。

    人的声音之所以有区别,和发音的构造有直接关系,和每个人的气息相关、与我们的声带相关、与我们的喉头相关、与我们的共鸣腔体相关。这其中最能决定声音特点的环节就是声带、气息、喉头。气息尤为重要。

    在正确发声的前提下,我们来调节气息在歌唱时的供给量,控制呼气的方式。配合喉头打开的程度和声音反射点来制造泛音。音色的改变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声音融入的泛音值的大小。泛音少,声音变得干净鲜明一些,泛音多,声音变得轻柔或者沙哑和粗犷。所以在不断的练习中和实际的演唱中我们找到一些发声的规律。学会调整自己的气息也就有效的调整了泛音值。音色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

    调整音色和喉头打开和声带闭合的程度息息相关,同样的音高,我们的声带闭合程度和喉头打开程度是可以有变化的,这种变化讲改变我们的音色。声带正常的闭合我们的声音相对干净集中一些,而声带闭合的幅度不大我们的声音将变得松弛和沙哑。我们常常听到欧美的一些摇滚和爵士的歌唱家会发出一些气泡音。这个技巧其实就是利用声带的快速轮换闭合来完成的。喉头打开的程度大声音变得粗壮或者空旷。打开的程度小,声音变得明亮集中有力。而通过声带和喉头获得的声音,在口腔里的发射点的调整也会影响着音色的变化。发射点考前,声音明亮尖锐,靠后浑厚雄壮。发声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协作配合才会得到我们想我的结果。初学者不要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最终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自如的控制和调节发声的每个环节。

    我再次提到在歌唱艺术里,完美等于缺陷,缺陷成就完美。这个缺陷不能是错误。是打破千篇一律后寻找的变化和个性。动人的声音才有魅力,有魅力的声音才会动人。我们把发声技巧掌握以后,融入我们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情带声!最终有感情的声音才是有灵魂的声音,才是有魅力的声音。

(十九)——共鸣的作用

在发声过程中,气息冲击声带获得最基础的声音是很小的,而经过共鸣腔体的共鸣后,使声音得到扩大与美化。在歌唱时根据不同的音高、情绪、力度的变化,对共鸣腔体做出合理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声音的色彩,完成对音乐的表现。声音是否动人,共鸣是一个重要环节。

    共鸣腔体大致分为:头腔、鼻腔、咽腔、口腔、胸腔。我不主张学习声乐的时候过分的注意共鸣腔体的划分。因为发声时,声音会随着音高和情绪的变化,自然就进入相应的共鸣腔体产生了共鸣。严格意义上讲,身体内可以引起共振的空间都是共鸣腔体。一般的说,唱高音的时候以头腔、鼻腔、咽腔、口腔的共鸣为主。唱中音的时候以鼻腔、咽腔、口腔的共鸣为主。唱低音的时候以咽腔、口腔、胸腔为主。其实整个身体在发声时都有共鸣的感觉,我主张在练习中去体会,而不是体会后再去练习。

    声音的感染力来自于对气息的灵活运用,和共鸣的调整与把握都非常关键。不是共鸣越强烈就会越好的表现作品。特别是针对流行唱法,共鸣的把握非常灵活。我们对作品的感情定位,决定着我们调用共鸣的强度。合理的使用共鸣会使我们获得一个完美的声音,恰到好处的表现音乐作品。为我们的歌声增加感染力,实现完美的演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