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身边的手艺】调研蒙古剪纸

 青未了tfabd1xk 2017-01-17

课题名称: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

首席专家:潘鲁生

此文撰稿:亓晓飞



        中国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既不受限于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则,也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民间剪纸更多表现出的是其随机性,往往是创作者想到哪就剪到哪,展现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空间。蒙古族剪纸便沿袭了这一特点,而且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开出了更加绚烂多彩的民族特色之花。
       
正是由于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剪纸在蒙古族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充斥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范围与使用程度已大大超越了中原的窗花,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角色。无论是在节日、信仰、服饰还是婚丧嫁娶这些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中,都能看到剪纸艺术的身影,发挥着重要的装饰与信息传递的功能,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
源远流长的剪纸文化

  根据考古学家研究,蒙古族剪纸渊源可追溯到北魏时期,但学术界认为其更为久远,这种剪影语言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匈奴与东胡铜器等都有所体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内容更加的丰富多样,此种贴近生活,扎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每次接触都会被它惊叹到。
        其中著名的红山剪纸,发展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它的剪法细腻,手法多样化,呈现效果更是玲珑逼真,善于将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有反映繁衍生息的,有祈求消灾降幅的,有表现草原文化风情的,有展现蒙族人快乐生活的,因为剪纸,让蒙古这个民族充满了更多的魅力。
独具特色的手工工艺

  每次看那些形态各异的剪纸,都会深深折服于剪纸匠人的高超工艺,把所有的故事和情感集中在一片小小的纸上,纸有尽而意无穷,你可以看到少女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和树的叶,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甚至于每一个细微的神态你都能感同身受。我想剪纸匠人的心中一定是和乐而幸福的,才会产生于这样惟妙惟肖的物象。
     蒙古人独有的热情好客也融合在他们的剪纸艺术中,在所有的色彩中,偏爱白,青,红三色,剪纸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好德歌沁”活动中,人物头上戴的面具上的装饰物如小佛像,火形纹,卷草纹等都是剪纸,他们追求原始的,不加修饰的,减法式的创作风格,形成既具有蒙古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剪纸文化。
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

  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民俗习惯,而剪纸就像是蒙古的一个缩影,每一种看似单纯的物象里都有其特定的意义。现在的剪纸更多的应用在婚丧嫁娶,宗教仪式,节日和日常生活中,其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蒙古族剪纸艺术扎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肥沃土壤,积淀了其民族百年历史的文化传统,以简洁的镂空形式表达出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特征。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频繁的迁徙会导致纸张受损,因此其剪纸所用材质不仅仅局限于纸,因地制宜,将大自然给予的资源充分利用,在皮革、毛毡、金银铜器上面进行镂空、雕刻,在体现审美价值的同时,仍然留有实用之处。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人们动不动就谈美,实际上对这个词并不理解;这个词已经使用得太滥,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因为成千上万的琐屑事物都分享了“美”的称号,这个词已经被剥夺掉它的崇高的含义了。一件衣服,一只狗,一篇布道词,什么东西人们都用“美”来形容。当他们面对面地遇到真正的美时,反而认不出它来了。我想说,那一定是没有遇到蒙古族剪纸,如果你和它相遇,你会一眼就认出它独特的美。

编辑:李广福 王志强

编辑:李广福 王志强
来源:寻找身边的手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