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用惦记了,无壳弹基本上被证明是失败的!

 peterchiu60 2017-01-17





G11步枪

大约在三十年前,很多兵器和军事专家认为:“步枪弹药的发展,会是无壳——有壳——无壳的螺旋式上升。”

大约15年前,还是有一些兵器和军事专家坚持,无壳弹步枪是未来步枪的发展方向。

今天?今天很少人这么认为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粒子弹,有一个弹头用来杀伤敌人。一个金属(铜或钢的)弹壳,用来容纳发射药颗粒,在弹壳底部镶嵌了一个底火。

弹壳的重量还是挺大的,无论是铜还是钢弹壳,它的质量都要比里面装的发射药要大。

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开始在琢磨,能不能把这个弹壳取消了。这样子弹重量会更轻,200发无壳弹的重量才相当于100发带壳子弹的重量。相应的,枪械的重量也可以更轻。于是很多国家就开始去做无壳弹系统了。

无壳弹到底是怎么做的?用一个浅显的比喻来形容的话,它就是在一支粉笔头上用浇水粘了一个子弹头。人们在发射药中掺入一定比例的胶粘剂(这种胶粘剂也是可燃且完全无燃烧残留的),把火药粘成型,这样加工出来的发射药就是一根完整的、有一定强度的“粉笔”。然后,在“粉笔”的一头粘上一个子弹头,另一头粘上一个底火,一枚无壳弹就诞生了。

无壳弹和金属弹壳子弹

目前已研制出来的无壳弹步枪系统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德国HK公司研制的G11型无壳弹步枪。G11步枪1968年开始研制,1988年生产出一批样枪发部队测试,距今快30年了,比很多读者的年龄都大。

不过,1990年,联邦德国陆军就决定,不要G11。接下来的20多年,HK公司也改进过几次,始终没法让这个无壳弹步枪步入实用化。

首先,无壳弹无法解决枪弹自燃的问题。

自动步枪的射击流程一般是这样的:扣动扳机。第一发子弹打出去之后,在自动机构(导气式、气吹式等等)的作用下,第二发子弹马上被扒拉进枪膛、闭栓。然后,如果射手一直扣着扳机不放,那么第二第三第四发子弹就会接连不断地出去。但如果射手这时候松手了,第二发子弹就留在枪膛里处于待发状态,等待射手扣扳机射击。

G11步枪内部结构

这个流程叫做“闭膛待击”模式。在无壳弹步枪上,问题就来了。如果这枪之前已经射击过几十发、近百发子弹,枪管和枪膛就会变得非常灼热。当然还没到枪管烧红的状态,那一般得连续射击300发子弹才会出现。但是灼热的枪膛也足够引燃无壳的子弹了。因为它没有弹壳,粘起来的“粉笔”直接接触灼热的金属。于是,战斗中,你的队友朝敌人“突突突突”打了一梭子,然后收回枪,想跟你说句话,这时候丫手中的枪突然“砰”的一声……恐怕大家都不愿意出现这样的情况吧?

不得不说G11步枪的人机工效并不好,毕竟体积重量都不小,形状还太奇特了。

哦,枪械也不都是“闭膛待击”,也有“开膛待击”模式的,第一发打出去之后,第二发子弹并不送进枪膛,只有你再扣动扳机,第二发子弹才会扒拉进枪膛、关枪栓、撞针击发、子弹飞出去。这就没有弹药自燃的危险了。问题是,在手持枪械上使用“开膛待击”的精度很差,所以一般只有用手枪弹的冲锋枪会用。

其次,无壳弹步枪不能简化枪械结构、给枪械减重。

在正常射击时,无壳弹在点燃后弹头飞出去、药柱全部烧掉,不会抛出弹壳。然而,考虑到排哑弹、勤务性放空枪膛的需要,无壳弹步枪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个抛壳系统。G11无壳弹步枪的空枪重达到了3.65千克就是明显的例子。

其实HK公司也试图对G11无壳弹步枪系统做改进,主要就是采用新的配方、新的药柱形式,以提高耐受温度、降低自燃风险。目前新配方的发射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自燃现象。然而问题就是,这种既能高速燃烧,又能耐高温的发射药柱,死贵死贵。由于军队对子弹的需求量、订货量基本上是以10亿为单位计算的,因此弹药太贵,这基本宣判了无壳弹的死刑。

所以,现在大家基本不用想未来步枪会不会采用无壳弹的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